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惟□□、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醾落尽,犹赖有□□ 。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李清照词四首诗意(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1)

这首词创作于1138年,时值宋高宗定都临安,是年,金国遣使欲让南宋对其称臣,一时朝野震动,反对议和的声浪极大,但奸臣当道,忠臣遭黜。

此年,李清照已54岁,亦迁到临安居住。

首三句写实景:“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这是一个黄昏庭院的景象,芳草与池塘两意象,最先让人想到的就是谢灵运自己也最为得意的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宋诗宋词中这种意象组合有30处之多,如:

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

李之仪《清平乐》“春风芳草池塘。”

毛滂《浣溪沙》“芳草池塘新涨绿,官桥杨柳半拖青。”

赵鼎《画堂春》“空笼帘影隔垂杨。梦回芳草池塘。”

朱淑真《鹧鸪天》“萋萋芳草傍池塘。”

李清照词四首诗意(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2)

草意象在易安词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仅有4次,提到“芳草”二字的除本首,还有一首《点绛唇》“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与离别相关。草意象本就和柳一样与分别有着紧密的联系,只不过柳指代不舍,有望留的心愿。而草意象则有更深的忧思,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将对远游人的牵挂与春草相联系,后世诗词多有引入此意。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有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有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韦庄《春日》诗有句“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等

李清照词四首诗意(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3)

而第二句“绿阴庭院”两意象的组合亦多有出现,宋诗词中共出现16次。举几个例子,如:

田为 《南柯子/南歌子 春思》“一样绿阴庭院锁斜晖”

陈造 《闲居十首》“晚晴庭院绿阴多”

姜特立 《阮郎归 寄人》“绿阴庭院记年时”

贺铸 《冠氏县斋书事寄滏阳朋游》“翠苔庭院绿阴风”

李清照词四首诗意(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4)

以上例子中田为与陈造的作品与本词词意相似,因句后接了一句“晚晴寒透窗纱”,点出了此刻的时间是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虽然是暮春天气,但作者在起首处为我们刻画的是满目浓郁的绿,这是春天的标志色之一,但作者连续铺垫了两句,从池塘到庭院,触目所及皆是绿意,美则美矣,却不欢欣。

记得《古诗十九首》有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写一女子临窗眺望,看到的是院外河畔的青青绿草,而园内的柳树也是郁郁葱葱。也是一片的绿意,但总是有种寂然的气息。这种景物描写却是为了烘托诗中抒情主人公独守独房,内心寂寞的情感。

李清照词四首诗意(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5)

易安此词首二句也为我们营造了这种氛围,环境幽静冷清。

后一句“晚晴”二字点出了今天本是个好天气,晴多少可以冲淡周围的森森冷意,但“寒透”二字将晚晴蓄起的一点点暖意也吞噬了,

窗纱意象在易安词中出现2次。

除本词外,还有一首《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从词意看,亦是写于晚年的作品。

这首词写的在窗纱上交接的是人的目光与残月光,抒情主人公有一种主动的行为。

李清照词四首诗意(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6)

而本词透过窗纱的是日光,是一种由外向内的寒意浸袭。窗内的抒情主人公被动地感受到了一点点由外漫延而入的森冷。

这让我想起了秦观《浣溪沙》一词中“漠漠轻寒上小楼,小阴无赖似穷秋”句,楼内人感受到了一种如深秋时的寒气悄然地侵入,无声无息,却不自觉地让人的情绪带上了点点忧愁。

本词首三句用铺叙的手法勾勒了晚春寒意尚存的气息,意象密集连用,只不过为了一个内心的“寒”而已。

后二句缺字,“□□金锁,管是客来唦”。后人有将缺字填为“玉钩”二字,不妥。

“玉钩金锁”让人感觉的是深闺环境。

李清照词四首诗意(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7)

而李清照此句中却讲到了有客造访,因此,前面的缺字应与门有关才可能更合理。

如唐代韦庄有诗《题许仙师院》有句:“地古多乔木,游人到且吟。院开金锁涩,门映绿篁深。”

唐代苏癿《游苑》诗有“庭院开金锁,周回赏碧堂。”句

宋代刘攽《秋过荐福院竹亭》其二有句“开门金锁碎,绕径碧檀栾。”

明代杨慎《浮桥》诗有句“玉环金锁随开阖,木客鲛人杂啸歌”等等。

在笔者看来“玉环金锁”倒是比“玉钩金锁”更贴切,但这也只是妄加猜测,就此打住。

“□□金锁,管是客来唦”,此二句从听觉上打破了首三句寂然的氛围。

女词人心敏感捷,对外在环境的一些细微变化都有所回应。

前一句写门上的金锁声动,后一句作者内心便有声音响起:

“一定是有客人来访了”。

这是女词人不甘于生活环境太冷清的表达,希望有客来访,她很想也很需要与人交流把这种寒寂驱逐掉。

因此,“客来”就像是刚才看到的晚晴一样,是她可以抓住的最后一点温暖。

李清照词四首诗意(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8)

但接下来的“寂寞尊前席上,惟□□、海角天涯。”三句却把这点温暖再次吞噬了。

没有人来,席上只一个孤单的我,谁会来聊慰我的寂寞?尊前只一个独饮的我,谁是那个对酌的人?若你也是那飘零在海角天涯的寂寞人,“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哦,如若不见负于东篱菊,那得到秋天才能与你共醉。

真想知道“惟□□”后面两个字是什么?想知道此刻的李清照,还能“邀”到什么与她共度眼前的寂寞时光。这物事,一定是与她一起南渡长江,飘零而来却从未见弃的存在。

李清照在她的一首咏梅词《清平乐》里亦提到了“海角天涯”一词,

李清照词四首诗意(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9)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词人插梅,挼梅与看梅三重行为动态,表现了不一样的心境:

从前插梅赏梅,伴饮美酒,何等快乐;

后来清泪涟涟手挼梅花,已是心境大改;

到得两鬓霜华时,不能落叶归根,却要海角天涯的飘零不偶,那聊以慰藉的梅今年更可能无有可赏了。

词中亦暗含有对政治局势风雨飘摇的见解。

“能留否?”词人要挽留什么?用了那么无奈的恳求口吻,一种无法把握命运无助感。

难不成,这最后可以陪伴的温暖也要随春而去?或者要离去的就是那最后一抹春光。

古人诗文中最爱留的是什么?

是春光、韶光、落花等等留不住的东西。

周邦彦替许多文人说出了心里话:“愿春暂留”,但话才说出,便发现“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六丑》)。

这种无奈在无数的诗词里被伤心伤情地吟来叹去,不休不止。

李清照词四首诗意(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10)

酴醾落尽,犹赖有□□ ”赖有什么?好想知道。

是谁?当年抄写时那么的不尽心,漏去这许多字,罚他抄上千万遍也莫能赎。

花留不住,春便留不住,韶光亦留不住。这寂寞春情还能仰仗点什么渡过呢?多么不甘心的词人啊。

贺铸感叹“落花微雨,芳草斜阳。赖有雕梁新燕,试寻访,”(《九回肠》)

曾觌觉知到“桃李飘零春已深。可怜轻负惜花心。尊前赖有红千叠,窗外休惊绿满林。”(《鹧鸪天》)

杨冠卿意会到“流水落红香寂,春事想阑珊。赖有锦囊句,写向此中看。”(《水调歌头》)

总有一些可供排遣的物事。

李清照词四首诗意(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11)

词写到此,便越发地敬佩李清照,面对寂寞春寒,她想借晚晴暖那满目的幽凉绿意,但晚晴不温,却寒透窗纱;她听到门环金锁动的声音,内心里便升起了期盼;期盼落空,她寄怀于与自己一同飘零而来的春情;春情无情,随花落尽,她又在记忆中寻到了从前曾胜赏的美好存在。

我敬佩她那种不甘于被命运摆弄的心志,不屈服于现实的内心里涌动的力量,

我感受不到她是一个迟暮之年的老人,她的活力还在词头跳跃不息,尽管微弱却不肯消歇。

尽管周遭“冷冷清清”,却还是要不断地“寻寻觅觅”,哪怕最终落得个“凄凄惨惨戚戚”。

不试过,又怎知道没有改变的可能呢?

下片片头承上片片尾词意而来,使我们有了追索作者当年曾胜赏的,而现在赖有的“□□”存在。

笔者猜测,这确实应是某种花卉,只是不知是何种花。有些版本缀”梨花“二字,念着顺口但不是很符合于词意。

这种花变成了她此刻最想依赖的物事,是她几经寻找终于找到的最后存在,然而它不在现实,却是在记忆深处。可以说,晚年的李清照,是依靠回忆而活的。

李清照词四首诗意(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12)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不管是赏什么花,当年,词人亦曾有过相关的胜赏活动。赏花活动似乎是精心准备的,竟不是边走边赏,而是坐于某一雅室,熏香四溢,袖笼添馨,又与人分茶共品,多么欢乐的场景。

宋人爱赏花,文人更爱用“胜赏”二字形容自己的赏花活动。

如欧阳修词写赏菊“菊花香里开新酿。酒美宾嘉真胜赏”

周邦彦词写赏梅“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

李弥逊词写赏梅:“两两寒梅树。疏影上帘栊,……我来胜赏,持酒花深处。”

张炎词写赏梅:“从今便须胜赏,步青青、野色一枝藤。……十里梅花霁雪,水边楼观先登。”

李清照当年的胜赏活动应是热闹的,或与赵明诚,或与知交姐妹,或与亲朋好友,胜赏香卉,吟咏风雅,怎不快意。

而室外“□□龙骄马,流水轻车”。观花人如流水,又有那轻车宝马,穿梭其间,真一派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热闹景象。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纵然遇上了风狂雨骤的天气,也能逍遥自在的煮酒续赏那零落的残花。

青春年少不知愁的韶华时光啊,乐匆匆。

忽尔到了如今——“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此句,词人从回忆中跌回现实,现实已是流光催老,暮年飘零,异乡情苦,失国失家失偶,哪里还有旧时的飞扬意气,欢声笑语。

李清照词四首诗意(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13)

此句亦颇似李清照在《南乡子》一词中的“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之意。

都流露出对过往经历的留恋与不舍,如今的情怀或怀抱已变得沧桑悲凉,无复再拾当年志气了。

作者通过自己的过去与现实的生活境况暗寓了南渡前后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前生活在繁华的都城,生活和乐幸福。

如今的临安,依然堪称繁华地带,但词人的心境却是荼蘼落尽后的凄然冷寂,这繁华到底还能维持多久,能不能经受得住再一次的风狂雨骤?这多少也有家国忧虑在其中。

词作采用时空转换的手法,由现实转入回忆,再回到现实的时空叙述,将现实与过去进行对比,引发出人事非昨的感叹,情感深致,耐人寻味。

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