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作家,他的文笔犀利,多带讽刺意味,对社会现象能够有准确的定位《祝福》就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里面的主人公祥林嫂这个人物是鲁迅笔下的典型代表祥林嫂人生的坎坷经历更是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因何而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因何而死(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悲剧的化身)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因何而死

鲁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作家,他的文笔犀利,多带讽刺意味,对社会现象能够有准确的定位。《祝福》就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里面的主人公祥林嫂这个人物是鲁迅笔下的典型代表。祥林嫂人生的坎坷经历更是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化身,历经了人世间所有的痛苦,尝遍了世间酸甜苦辣,最后终是带着遗憾与屈辱离开了我们。祥林嫂的死是种必然,而不是偶然。族权、夫权、神权、政权这四条无形的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勒死。族权强迫她改嫁,夫权剥夺她的做人资格,神权摧毁她的心灵,政权是这一切罪恶活动的总后台。我反复斟酌《祝福》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场景,造成祥林嫂惨死和其命运的悲剧性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内因来说也就是祥林嫂的个人的原因:

祥林嫂是中国妇女的典型代表,她勤劳、善良、坚强。在鲁四老爷家当差的时候,她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这些活全都是她一个人来做,没有添短工,做的仔细而认真。《祝福》中这样描写祥林嫂做活后的神情:“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变白胖了”。

第一任丈夫死后,她远离婆婆,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生活,不想依靠其他人。第二任丈夫死后,她仍旧继续回到鲁镇劳动。她不抱怨生活的苦累,反而乐在其中。但是她性格却很软弱,不敢争。在她的婆婆为了金钱伙同外人绑架她并强行让她嫁给贺老六时,祥林嫂在花轿上只是嚎、骂,她在诉说她的不愿意,但是却没有实际行动。下了花轿,她抗争拜堂,双膝像两棵大树搬笔直,丝毫不弯曲,无论周遭风吹雨打都不退缩,但最后仍是像蒲公英一样,风一吹,人一按就立马倒下了。

后来,她又像抗战战士一样宁死不屈,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出了个大窟窿,血顺着眼角留下来,化成了血泪,一张脸显得如此狰狞可怕。可终究也还是抵抗不住贺老六的大力,她又似个胆小鬼不敢抗争屈服在了敌人的淫威之下。和贺老六结婚后,祥林嫂老老实实的做着自己分内的事,从不敢反抗贺老六,就这样一复一日的过着生活,但幸运的是她还生了个儿子,可天有不测风云,命运也和祥林嫂作对一般,最终丈夫死了,儿子也被狼吃了。祥林嫂一瞬间头发全白,眼角皱纹也骤增,一张脸也变得坑坑洼洼,全然没有血色,眼神空洞无神,人苍老了十岁。而回到鲁镇,大家看到她就像看到瘟疫一样避之不及,唯恐被传染。鲁镇上的每个人都对祥林嫂不耐烦,都觉得她不是好女人是败类。而祥林嫂生长在一个封建家庭,自幼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毒害的她,内心过不去这道坎,精神负担日趋渐重,最终自杀。而造成这一切结果的源泉都来于祥林嫂本身的软弱。她的不敢抗争注定了她的结局。

其次, 其次从外因来说也就是多角度来分析,有如下几点原因:

从社会制度的角度来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重男轻女一直是传统,男人可以养家糊口,而女人只能是泼出去的水。因此女人的地位极其低下,但对于女人的要求又很高。三妻四妾是男人的事,三从四德是女人的事,男人可以随便动情,而女人不该动心。男人可以娶多个,而女人只能嫁一个,不然就是不忠贞,就要被社会舆论道德批判。众多的妇女从小接受的思想就是三贞九烈,认为女人应该从一而终,不然就会被上帝所惩罚,死后也会下地狱。祥林嫂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被逼至死。封建社会的人认为祥林嫂没有做到女人该做的本分,对她十分不屑,使其精神遭受到了很大的痛苦和折磨,以至于最终受不了而结束自己悲惨的一生。这反映出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生能幸福,死不能安心。

从社会关系来说,祥林嫂是封建社会最底层的人,她的一生都是被地主阶级的人物剥削,完全没有做人的尊严。在鲁四老爷家当差时,被人一直使唤,四婶认为她干活勤劳灵活就留下她,嫌弃她干活不灵活了就把她赶出去,完全把祥林嫂当成工具、奴隶。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关系让祥林嫂完全感受不到自己是个人,感受不到生命的可贵,对其心灵造成了严重创伤。从夫妻关系来说,祥林嫂一生嫁给了两个男人,这在封建社会犯了女人的大忌。

从经济角度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实力决定的。在封建社会,土地就是经济的根本保证。祥林嫂没有土地,没有固定的收入,为了生活,只能打短工寄人篱下,看别人的眼色生活。社会的不公、婆婆的无情、人情的冷漠等这些综合的因素加起来加快了祥林嫂死亡的步伐,造成了祥林嫂人生的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