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自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而所有让人有自由感的产品,人们都会喜欢。而手机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产品,迎合了人类社会的自由趋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手机,这里面也包括了你和我,还有孩子。别跟我说某某家的孩子不喜欢手机,那全是因为老爸老妈太强势了,从小不让接触,你看他长大以后是不是个低头族。

孩子一直沉迷手机游戏应怎样教育(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1)

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喜欢手机游戏呢?让我从心理需求的角度来简单说一说。

第一,满足孩子的娱乐需求。在游戏里,我的世界我做主,绝对的自由支配,游戏里也不可能出现老爸老妈的唠叨,完全可以自由飞翔色彩绚丽,情节刺激。玩什么很自由,怎么玩也很自由。请问你上哪去找这样一个随心所欲、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环境?

第二,满足孩子的成功体验。比如在游戏中,可以拯救世界,除暴安良,现实中可能吗?不可能。现实中的奖励体系也特别让他们失望。手上的这个虚拟世界是可以补充现实生活无法提供的成就感,怪不得孩子这么喜欢。

第三,游戏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游戏是孩子们之间永恒的话题,孩子们在学校里聊游戏,聊得可起劲了,不玩游戏,那就少了太多的话题。这就是社交需求。

所以,笔者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些游戏的开发商。你想啊,哪一个产品能同时满足用户这么多的需求。

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学业压力很重,对新鲜事物又特别的敏感。同时,又处在人生中最争强好胜的年龄段,所以他们对手机游戏有着天生的好感,这就不足为奇。

结果,这个现象遭到了一批家长的反对。家长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手机简直就是孩子退步的滑梯。家人们认为手机游戏应该全面禁止。但是,笔者要为孩子们说句公道话,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游戏,但不等于所有的孩子都沉迷于游戏不可。

如果说你的孩子沉迷于游戏,那么原因就只有两个。

一是他无事可做,没人陪伴,他逃避现实,寻找刺激。我们家长想一下,看是不是这个样子。他无事可做,每天太闲,做家长的又不可能陪他一起玩,他自己又找不到知心的朋友,他就一定会沉迷于虚拟世界。

二是游戏能给孩子存在感。所以在现实中,挫败感越强的孩子,他对手机的依赖感会越深,其实他是在逃避现实。久而久之,手游就带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那就惨了,当一个东西上升到安全感的高度,那你怎么可能让孩子放得下?

接下来要讲的思路和方法,不一定能彻底地解决手机的问题,但一定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个问题。

第一,思想学习。要跟孩子说清楚手机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发挥的作用。这里面有个误区,大家千万别觉得笔者要让孩子马上明白,沉迷游戏是不好的,这不是我的思路,先不要动不动就否定孩子。我是说家长要跟孩子有共识,就是让孩子关注到这个点:我们玩游戏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我们需要做一些改变,我们愿意帮助你。如果这一点共鸣都没有,那么接下来孩子是不会改变自己的,因为他觉得没必要。所以他也不会认可,反而会抵触我们接下来的做法。因此第一步就是思想一定要达成一致,这样我们才能有行动上的判断。

第二,多安排一些活动,让孩子们有事做。苏格拉底说过,让田里不长草的最好方法就是种上庄稼。一定要引导孩子有事做。那就不会让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机上。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孩子做的这些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快乐、有成就感的。因为他们是被你用来替代的手游。所以,你千万别说这样的话:宝贝,别玩手游了,来做两张试卷吧。这种在孩子们眼里没有快乐的事情,只会带来抗拒。家长们记住这个思路,用快乐代替快乐,用成就来填补成就,才有可能让孩子们愿意。怎么给孩子成就感?那么这就需要家长朋友您在平时多观察。我相信,一个称职的家长,他一定会知道自己孩子除了手游之外,还有什么兴趣。那就鼓励他多投入,多参与。家长呢,及时给他一份肯定支持。这个跟游戏是一样的道理,通过兴趣点这个切入口,咱们深入到孩子内心,把手机依赖感给他置换出来,来满足孩子的自我实现的需求。

第三,家长要行动起来,多做出表率。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作为家长,你真是要好好的花点时间去陪陪孩子。我们都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是很辛苦的,但是再忙都记得孩子是亲生的,不要再说我很忙,我没时间,你自己玩,你再不陪她,那他只能靠手机来赔了。第二层意思,家长自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自己沉迷手机,你就没有资格说教孩子。所以说我们家长自己能不能先做一个抬头,克服手机依赖,做一个好的榜样。我们都知道的,生个孩子其实很容易,但是要养得称心如意极不容易。我们既然把孩子生下来,我们就希望他有一些好的榜样,而我们自己是理所当然的好榜样。

孩子一直沉迷手机游戏应怎样教育(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2)

记住,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打败手游,而不是拿着手游一起来打败孩子,不要动不动就一顿埋怨,指责甚至打骂。我们的思路是,首先让孩子跟我们有共鸣,然后多帮助他们,给他们安排一些快乐的活动,而你自己呢?更要及时地跟进,自己必须首先摆脱手机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