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中与“五行”学说

一般我们说东南西北时,是不把中说进去的。但实际上它已经存在了的。它是在古人认识天象时确定的位置,即面朝正南恭立迎候日月星辰时的位置。

而“五行”在《尚书·虞书·大禹谟》中才被大禹提到,当时提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是用来设立官府六个机构的。

直到箕子讲述《尚书·周书·洪范》大法时,才确定为“五行”,成为一个学说,并作为《尚书·周书·洪范》九法的第一法,认识完善过程的时间跨度是1300余年。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译:“一、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润而下,火炎而上,木曲而直,金从而革,土稼而穑。润而下生咸,炎而上生苦,曲而直生酸,从而革生辛,稼而穑生甘。”

“五行”的物理性:水湿润而下行成咸,火燃烧而上行成苦,木可曲可直成酸,金顺从而改变成辛,土种植与收获成甘。

我们现在总是把“五行”画成圆,以便能看得更清楚相生相克之理。

但我想告诉您,这种画法是可以变成另一个图形,“五行”之土,是应该站在中间的位置上,这样您看变图成为东木、南火、西金、北水、中土,与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图相一致。这样一来,“五行”与时间相对应、与季节相对应,后人引伸到命理、生理、养身(《黄帝内经》)、观人之性格上,也就明白《中庸》之道就是在讲这个中间的位置呢,但重点是在讲养仁心。

官职设置打个比方:

司徒是掌管民(人)事、司马是掌管兵事、司空掌管天文地利(这里特别注明:若包含天文就是三公,没有天文就是六卿)原是三公,如果按方位排列就是:南司马;中央司徒;北司空。其中司徒按东西分,就是司农(稼穑位置中)、司士(察士之官位置东)、司寇(司法、刑狱位置西)那是指六卿了。中间位置既是宰相,司徒,司农在其中(所谓民以食为天嘛)。

认识权衡利弊与遵守规(圆形)矩(方形),否则必绳之以法:也是根据这些原理设置的:东规西矩,上衡下权中间绳。

天干(东甲乙、南丙丁、中戊己、西庚辛、北壬癸);

地支(东寅卯、南巳午、中辰戍丑未、西申酉、北子亥);

八卦(东震巽、南离、中艮坤、西乾兑、北坎);

五星(东木星、西金星、南火星、北水星、中间土星);

五岳(东岳泰山——雄、西岳华山——险、南岳衡山——秀、北岳恒山——幽、中岳嵩山——峻),连形容词都讲究方位性呢。

实在是太多了……升华了无数,这样就能感受到“吾道一以贯之”的一致性的人文文化。感恩阅读!

五行法则和天地法则(东南西北中与五行)(1)

《玺》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五行法则和天地法则(东南西北中与五行)(2)

《罗盘》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五行法则和天地法则(东南西北中与五行)(3)

《彼岸》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