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简单的说就是写字,写字也算是一项身体运动,既然是运动就需要一定的体力,那是不是身体之力就决定了审美意义上的书法之“力”呢。王蒙作为元代书画家,也是赵孟頫的外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倪瓒曾在他的作品《岩居高士图》中题词:“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中无此君。”。启功先生也这样赞誉过明代大书法家王铎。那这个“笔力”又从何而来且如何运用的呢?

如何理解书法的本质(书法之力该如何理解和把握)(1)

其实从欣赏者的角度即使他不能用言语准确的表达出来,也能感觉到一件书法作品所带来的“力感”。这种审美体验其实就是作者对笔和墨的控制、驾驭能力,主要产生于正确的执笔和运腕,同时能随心所欲地表达出意象中的点画和结构,能恰到好处地表现轻重会疾的微妙变化,表现得自然、和谐、含蓄、蕴藉、轻巧、自如、得心应手,看似云淡风轻,不经意、不刻意,只有在这种境界和状态下才能生发出摄人心魄之“力”。

如何理解书法的本质(书法之力该如何理解和把握)(2)

书法作品中无论刚劲之作、或妍媚之作,都会显示出不同的力感,故力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品评书法优劣的重要标准。

首先,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艺术是人驾驭笔墨的力量和本领的记录。书家是最早强调把书写者身上的力变成笔力留在纸上,身体之力与书法之力有着与生俱来的关系。

汉蔡邕《九势》云:“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晋卫铄《笔阵图》云:“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这里“尽一身之力”,不是全身的蛮力,而是用笔的一种巧力、技巧之力,即书写时,通过执笔的手,巧妙地运用人体的力量,使毛笔与纸面磨擦而产生有力度、质感的墨痕。

如何理解书法的本质(书法之力该如何理解和把握)(3)

清朱履贞《书学捷要》云:“夫运者,先运其心,次运其身,运一身之力,尽归臂腕,坚如屈铁,注全力于指尖。运之既久,俾指尖劲捷,运笔如飞,迨乎至精极熟,则折钗、屋漏、壁坼之妙,自然具于笔画之间,而画沙、印泥之境于是乎可得矣!或问:“周身之力如何可到?'曰:“臂肘一悬,则周身之力自至矣。”

此言要运其身,调动诸机体器官之功能,包括注目、端头、立身、稳足、舒臂、虚拳、直腕、指实、掌空等等。要将全身协调之力,集中到臂腕,使之坚如弯曲的铁臂再全力贯注到指尖。这挥运之力不是纯负荷式的用力,不是体力,是一种巧力、综合协调的技巧之力,它通过毛笔运动,与笔的弹力相结合而创造出书法艺术美的力感。

如何理解书法的本质(书法之力该如何理解和把握)(4)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抽掣既紧,腕自虚悬,通身之力,奔赴腕指间,笔力自能沉劲。”现代沈尹默《书法论丛》云:“笔力就是人身之力,要能使力借笔毫濡墨达到纸上,若果没有预先掌握好这管笔,左右前后不断地灵活运用着进行工作,要想在字中显出笔力,是无法做到的。”所以,执笔是基础,拿的“稳”才能用得“活”,“活力”者生机而发。

其次,指笔墨技巧及其各种风格具有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是书者在长年累月中逐步掌握和驾驭毛笔的控制能力。它既产生于正确的执笔、运腕和写字姿势,又存在于逆势之中,同时与中锋运笔、笔势、速度等关系密切。

如何理解书法的本质(书法之力该如何理解和把握)(5)

秦李斯(见朱长文《墨池编》)云:“凡书非但裹结流快,终藉笔力轻健。”指出作书不但要重视把字的结构安排得妥贴顺当,最终还要靠善于用笔,使字的点画既轻巧优美,又遒劲有力。

晋卫铄《笔阵图》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指出书法的“骨”来自笔力,力度感强的字就会显得有“骨”,相反,笔力弱的就显得多“肉”。强调用笔的第一要素是“力”。其实就是反复强调的中锋用笔。

如何理解书法的本质(书法之力该如何理解和把握)(6)

唐李世民《论书》云:“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这里“骨力”指笔画线条的质感刚健有力,强调重视用笔的力度。

宋姜夔《续书谱》云:“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转不欲滞,滞则不遒。”指出用方笔转折时稍微停顿方显劲健有力。

明丰坊《书诀》云:“指实臂悬,笔有全力,厌衄顿挫,书必入木,则如印印泥,言方圆深厚不轻浮也。”指出运用厌衄顿挫等用笔方法,笔到力到,笔画沉劲深厚。

清笪重光《书筏》云:“人知直画之力劲,而不知游丝之力更坚利多锋。”

如何理解书法的本质(书法之力该如何理解和把握)(7)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云:“用笔到毫发细处,亦必用全力赴之。然细处用力最难。”强调书写点画的细微处,也必须用全力将笔送到,即点画之间的牵引更要写得坚挺锋利有力。

以上强调骨力、劲力无非是要强调中锋用笔的重要性,从“筋骨血肉”人的生理角度来分析力感产生的物理基础。

第三,物理学范畴的力体现于点画之中。它与质量、加速度有关。前者指笔的软硬、纸的厚薄粗细和墨的浓淡,后者指运笔迟疾产生的变速,它有向外的冲力和向内的潜力两种。

如何理解书法的本质(书法之力该如何理解和把握)(8)

南北朝王僧虔《笔意赞》云:“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指出笔毫必须饱含墨汁,让根根笔毛都发挥作用。唐蔡希综《法书论》云:“夫书匪独贵于端好,先籍其笔力,始其作也,须急回疾下,鹰视鹏游,信之自然,犹鳞之得水,羽之乘风,高下恣情,流转无碍。”

宋姜夔《续书谱》云:“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取运动;劲则刚而有力,圆则妍美。”指出锋劲的好处是刚劲有力,富有弹性。

清代王澍《论书剩语》云:“须是字外有笔,大力回旋,空际盘绕如游丝,如飞龙,突然一落,去来无迹,斯能于字外出力,而向背往来,不可端倪矣。”指出空中摇笔是虚力用笔,即字外出力,落纸之后才变成实力用笔。

如何理解书法的本质(书法之力该如何理解和把握)(9)

清代沈宗骞《笔法论》云:“昔人谓笔力能扛鼎,言气之沈着也。凡下笔当以气为主,气到便是力到。”

现代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云:“卫夫人笔阵图里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这是何等石破天惊的力量,一个横画不说是横,而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

如何理解书法的本质(书法之力该如何理解和把握)(10)

“力”之所以难理解和把握,就是因为它大多是从“虚、无”中来,再深一层讲来自于“气”,这些带有晦涩的哲学字眼让我们这些具有现代理性思维的人确实很难理解。

所以,书法之难并不在点画的形态描画,更多的要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审美趣味上下功夫才能窥其深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