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小忧

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一直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尤其是面对小孩的追问时,大人的回答总是遮遮掩掩,好像“死”这个字连说出口都是不吉利的。

但人哪有不死的?即便是长命百岁之人,总也有寿终正寝的那一天吧。更别提人世间还时常有这样那样的意外发生......

就死亡这件事而言,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健康地老死、在亲人的陪伴中离去。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加剧、出生率持续走低、年轻人生育意愿不高等社会问题,“孤独死”可能才是未来社会的普遍现象。

“孤独死”一词源自日本,光看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何为“孤独死”:一个人悄无声息地独自死去。据说在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的日本,每1个小时就会有3个老人这样死去,直到家里开始散发腐烂的味道,才会被邻居或物业人员发现。

腐烂的尸体、飞舞的苍蝇、蠕动的蛆虫、发霉发烂的食物......光想想就令人作呕,但却有人以收拾这样的场面为生,他们就是“遗物整理师”,一种因“孤独死”现象而衍生出来的职业。

来自韩国的金完就从事着这样一份小众的职业,只不过,他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这个职业的。

之前,他是一名作家,有一次去日本采访,他无意中接触到了“遗物整理师”这个行业,发现“死亡来过的地方,都留下了故事”,为了帮助那些独自死去、还没来得及说出心中故事的人们,他当即决定成为一名遗物整理师。

是否接受死亡教育 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的人(1)

一、不能缺席的一课:死亡教育

从业这些年,金完整理了无数个死亡现场,也因此“经历了很多人的人生”,在金完看来,遗物不仅是象征逝者活过的痕迹,还提醒活着的人:敬畏死亡,珍惜生命,珍惜眼前的一切!

的确,生和死就像硬币的两面,我们不能剥离“死”来谈论“生”,只有真正理解“死”的含义,才能用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对孩子而言,“死亡教育”更是不能缺席的一课,因为唯有如此,他们才能理解生命的珍贵和脆弱!

尤其近几年,青少年跳楼现象时有发生,很难说跟“死亡教育不到位”没有关系,所以,缺席的这一课是时候补上了!

《遗物整理师》就很适合拿来作为“死亡教育”读物,这本书中,金完精心挑选了最具震撼力的13个特殊现场清理记录,另附11篇深度思考随笔,最大程度地展示了遗物整理师的职业素养,以及对生与死的思考。

《遗物整理师》里挑选的案例不仅有年迈独自死去的老人,也有因贫困或抑郁选择离开的年轻人,还有在生死边缘徘徊、最终活下来的陌生女人,看完这些案例,希望我们能更敬畏生命,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更关爱一点。

可能是市面上这类题材的书籍实在太稀缺了,《遗物整理师》在韩国一上市就占据了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十天时间销量就超过了36000册,稳坐韩国年度现象级畅销书宝座!

是否接受死亡教育 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的人(2)

二、死亡发生的地方,都有故事

书中,有死后三个月才被房东发现的租客、在家中搭帐篷并自杀的年轻女孩、有受抑郁症困扰直至离世的姐姐、有因交不起各种欠费而结束生命的男人......

死后,他们都有着同一个身份——“死者”,但金完在整理遗物时,通过他们留下的痕迹却可以拼凑出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在金完看来,他们每个人都是特别的,都是值得被爱、被记住的个体。

其中最让人惋惜的就是在家里搭帐篷自杀的年轻女孩,金完在整理中为女孩“画”了幅画像:高中毕业、在一家大型手机配件加工厂工作,即将迈入30岁、喜欢看书、有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

至于她喜欢吃什么食物、喜欢听什么歌、有没有喜欢的人......谁也不知道,她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给世界的只剩空白,如果不是被心思细腻的遗物整理师写进书里,她在世间的痕迹怕是早就荡然无存了吧?

还有一对中年夫妇也让人印象深刻,他们是死后5个月才被房东发现的,现场的摆设和一起躺在床上的死状都让人相信他们是一对深爱彼此的夫妻,既然这么相爱,为什么要双双赴死呢?

家里贴满“扣押标签”的物品或许能说明问题,不知道哪笔债务成了逼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他逝者也是一样,他们悄无声息地离开,留给这世间的仅剩一堆遗物,替他们讲述那些即将尘封的故事。

是否接受死亡教育 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的人(3)

三、无论你是谁,都值得被爱

除了收录清理人类死亡现场的过程,《遗物整理师》还讲述了几次清理猫咪尸体的经历。

书中有句话很让人动容:“没有动物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就像人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必须承认,之所以有那么多无家可归的流浪猫,人类是有很大责任的,很多人一时心血来潮养猫,等到不想养了就像对待垃圾一样随意丢弃。

被主人抛弃的猫咪无家可归,只能到处流浪,繁殖小猫,小猫继续流浪,有的被冻死、有的被饿死、也有的死在人类的车轮之下......而金完,也将这些小动物们温柔地埋葬起来,让它们拥有了和人类一样的体面。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遗物整理师们总是难以避免外界的一些声音,比如“你觉得辛苦吗?”“这份工作的价值是什么?”“工作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困扰吗?”,金完却表示,他的工作和服务员清理餐桌没什么两样,都是打扫而已。

可能正是基于这样平和的心态,书中虽然讲述的都是跟死亡相关的内容,但内核其实还是为了谈论如何生的问题。

在整理一个又一个逝者的遗物时,金完努力拼凑出的这些人(还有猫)的生前画面,无一不是在提示活着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值得被爱的。

正如余华所说: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代替的。《遗物整理师》让人坚信:即便平凡如你我,也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如果现在还没有,那一定就在不远的未来。

甭杞人忧天地操心未来的事,更别去担心什么“孤独死”,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反正还有遗物整理师呢不是?

死亡这件事啊,终究谁也逃脱不了,但大概只有努力活过的人,在不得不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不留遗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