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氏的记载散见战国时期的《庄子》、《韩非子》以及南宋时期的《路史》,北宋时期的《太平御览》,其流传的影响力和广泛性远不及女娲氏,又称娲皇氏、阴皇氏,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有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在上古书籍《山海经》、《淮南子》、《礼记》、《易经》以及历史典籍《左传》、《史记》、《汉书》等书中均有记载,有一定的历史踪迹,并非完全的传说。还有之后的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被称为天皇、地皇、人皇,即三皇,均被为中华民族人文师祖。全国许多地方设有宗庙,在其诞辰之日开展祭祀活动。

上古为什么有巢氏(中华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有巢氏)(1)

有巢氏

《庄子·盗跖》记载,“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韩非子·五矗》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鲁迅先生在其《自文字至文章》中说,“至于上古实状,则荒漠不可考,君长之名,且难审知,世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者,列三才开始之序,继以有巢、燧人、伏羲、神农者,明人群进化之程,殆皆后人所命,非真号矣。降及轩辕,遂多传说,逮于虞夏,乃有箸于简策之文传于今。”

上古为什么有巢氏(中华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有巢氏)(2)

传说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巢是指巢居、鸟巢、巢穴,可以原始仿制的鸟窝、草窝。是经过漫长的上百万年至几百万年的进化,自然界的灾难和变化,迫使其离开了人类的发源高山森林,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山洞,走向平原草地、河流湖泊,为了躲避豺狼虎豹的袭击,或者是构木为巢,依河岸为巢穴。

上古为什么有巢氏(中华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有巢氏)(3)

原始人生活

有巢式时期处于母系氏族中晚期,旧石器时代向中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组合的木器工具和武器,打制石器可以收割野生的谷物种子,可以捕杀猎物,抵御侵略。保存自然火的能力提高。开始依河流湖泊而居,有丰富的水源和鱼类,河流的冲击平原上生长着茂密的原始的谷物、豆类、黍类和稻类植物,远比森林的浆果丰富,营养成分提高。利用动物骨头骨板骨架生产制造简单复合的农具,如耒耜的维形,芦苇、树皮、树藤等形成简单的有韧性的绳索,开始人工造火的探索。

上古为什么有巢氏(中华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有巢氏)(4)

原始人捕鱼

有巢氏使人类向前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大门。生活范围扩大,走出大山原始森林,摆脱原始动物的山林生活,生产内容扩充,他们不再依赖于自然形成的山洞,他们开始建造自己的居所,建设自己的家园,可以构木为巢,可以依河岸为巢穴向阳而居,可以游走于树林、草地、湿地、湖泊之间,采集植物的种子,捕获陆上的动物,河中的鱼类,开始保存种子种植作物,开始饲养动物,人类逐步向文明走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