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行驶途中被烧伤
今年6月25日中午,江苏苏州一辆白色轿车突然停在路中间,车上物品散落一地。车上两人惊慌失措,脸颊、手臂等多处被严重烧伤。此时,车内并没有明火冒烟,两人究竟是被什么烧伤的呢?
据当事人介绍,二人在车中使用了一种可以“秒结冰”的网红降温喷雾,然后点了根烟,导致起火被烧伤。
重庆消防总队对电商平台中销量靠前的此类产品进行了实验。
实验现场
“降温神器”真的能降温吗?
烈日下,室外气温超过38度,消防员将三款喷雾喷到新鲜树叶上,树叶表面温度很快降至零度以下,并结出一层白霜。
随后进行的汽车座椅喷雾实验也表明,这些产品能让座椅温度从40度左右迅速降至零度以下。
“降温神器”还是“伤人利器”?
如此“降温神器”,怎么就成了“伤人利器”呢?消防员模拟车内人员使用时点火,发现三款喷雾喷出的白色气雾,遇到明火,立即变身熊熊烈焰。
消防员找来了三块猪皮模拟人类皮肤,分别喷上三款降温喷雾后,猪皮能被直接点燃,剧烈燃烧的火焰迅速引燃了周边的毛发,不断蔓延。
车内大量喷洒降温 遇火后果惊人
车内大量喷洒,可以快速降低整个车厢温度,并强调“物理降温0危害”。事实果真如此吗?消防员找来一辆报废的汽车进行模拟试验。
为了达到整个车厢降温的效果,消防员在关紧门窗的车内喷洒了大量降温喷雾,此时车内一旦有人点火吸烟会发生什么?消防员在做好安全防护后进行模拟试验。只见明火刚靠近车辆,车内瞬间就发生了猛烈爆炸。
然而,这三款产品说明中,有两款都没有说明成分,只有一款写着降温因子、食用香精、溶剂等。
降温喷雾主要成分是啥?
降温喷雾的成分到底是什么,所谓的降温因子又是啥?在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实验人员揭开了背后的秘密。
实验现场
实验人员对三款降温喷雾产品进行检测后发现,一款黑色包装的汽车专用降温喷雾主要成分是一种叫甲醚的物质,含量超过95%。甲醚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它含有神经毒性,如果大量吸入容易窒息。
另两款的成分主要是丙烷、异丁烷和正丁烷,它其实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石油气,含量超过90%,是极易燃易爆的。然而对此,三款产品包装只字未提。类似情况并非个例,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委托专业机构对10款网上热销的此类降温喷雾产品评测发现,其中四款也都没有标明产品成分。
即使没有遇到明火 高温下也会爆炸
如此危险的产品,即使没有遇到明火,高温天气留在车内也有巨大风险。当天中午重庆的室外气温超过38度,消防员进行了三款喷雾的车内存放实验。
车里(仪表台)的温度已经达到了80度,将降温喷雾放到仪表台上,车门关闭后,大概25分钟,一瓶蓝色的降温喷雾率先发生爆炸,挡风玻璃上被炸出一个直径约20公分的圆形爆裂纹,旁边的喷雾也被弹飞。7分钟后,留在仪表台上的另一个降温喷雾也发生了爆炸。
车内物品暴晒易引发爆炸
除了易燃易爆的降温喷雾,车上常见的手机、充电宝、香薰等物品,在烈日高温下,也可能变成危险品,高温天气下要格外当心。
车内香薰摆件爆炸
7月24日下午,江西抚州,一银色轿车瞬间发生爆炸,车窗直接被炸飞,巨大火焰迅速将车辆包围。一旁男子迅速跑开,躲开一劫。
消防员赶到现场后,出动两支水枪才将着火车辆彻底扑灭。经过多天调查,终于锁定爆炸“元凶”:私家车挡风玻璃处摆放了一个含有易燃成分的香薰摆件,经暴晒后突然爆炸,从而引发了整个车辆的爆燃。
车内充电宝自燃
天津市静海区一私家车在烈日下突然冒烟。
消防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发现,整个车厢都被浓烟覆盖,并不断从车厢缝隙处向外冒烟。车内起火原因是副驾驶座位下的一个充电宝发生自燃,引燃了车上的可燃物。
实验现场
高温下车内的充电宝有多危险?
连云港消防进行的模拟实验发现,35度的气温下,车内温度就会超过50度。经过十分钟暴晒后,放在仪表台上的充电宝外壳就开始软化,并出现大量白色气泡。大约20分钟后,充电宝一侧开始冒烟,并很快蹿出火苗。
提醒
高温下,一定不要将打火机、高压喷雾、碳酸饮料、香水等易燃易爆物品放在车内。在车内等密闭环境使用花露水、消毒喷雾等含酒精成分物品时,一定要远离明火,注意安全。
素材来源:中国消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