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咣当一声柴门断

结合姓氏巧取名的故事(苏氏词语邓三作品连载)(1)

苏氏一门中三元

.

苏洵见到两个儿子回来,转动身体反复看了他们:“还好没有淋到什么雨。”“父亲啊,大风把我们家门都刮掉了。”“那怕什么,我们早晩会离开这个贫穷的地方。”“有什么好事发生吗?”“我们父子几个赶紧收拾行李,去赶考,我今天才出去看到了皇榜,参加县试。”“好的。”两兄弟连忙跑回各自的屋里收拾着行李。

随后一家人下来吃晚饭。那个年代的人,一日都兴吃两餐,两兄弟上午出门的时候吃了一顿。这是第二顿。吃饭的叫堂屋,四四方方的一间房子,粗硬的桌椅。木柱子上搁着一只桐油的灯盏在风中摇曳闪亮。

这时候,这个家的女主人,苏洵的妻子从厨房里端着主菜出来,放在桌子上,又转身去将堂屋的两扇门关上,屋子里这才灯火通明透亮起来。

却说这苏洵的妻子,虽是年过三十的女人,依旧显得优雅从容,她虽不是什么大家闺秀出生,却也是知书达理的人,她的父亲之前是当地的唯一的秀才。苏洵因为娶了她也才有了今天的诗书之家之称。她嫁过来的时候,因为家贫,那苏洵知道她们家的书很多,于是让她干脆用书作陪嫁。进这苏家门的时候,大挑小挑担进来的都是些书啰。因为这些书,苏洵开始发奋,后来又有了两个儿子与一个女儿,又一起发奋读书的。

好不容易熬到了两个儿子可以一起参加县试的年纪,这苏家人真的特别欢喜。

苏东坡与苏辙己经饿了大半天,正在狼吞虎咽的吃着:“你们明天要去参加县试,我怎么就去不了呢?”此时,从里屋里蹦蹦跳跳地走出来一个女孩儿,她就是享誉几千年才女名称的这苏家屋里出来的苏小妹。

“谁让你是个女儿身呢?”她大哥苏东坡暂时停止咀嚼地笑道。“那么你们干嘛教我读书写诗呢?”苏小妹说着自己走到桌子边,端起她母亲早己经为她盛好的米饭碗。此时苏辙抬起头来看了他妹妹一眼后说:“差远了。”“你是说今天我们在山里看到的那个女子?”“那不就是吗……长得弱柳扶风,眉若春山眼含秋水……那象我们家的这个小妹……”苏辙话还没来得及说完,那苏小妹便将手中的饭碗一头扣到桌子上:“我不吃了!”转身跑回屋里:“别管她,她是假装生气。”苏东坡说。“你们到山上看到的什么人?”苏洵有些吃惊地问道。“看到一个富贵人家的园子,用句诗句形容的话就是:雕梁画栋三十丈,满园春色美人娇。一桥之下泛绿波,桥上桃花正开好。”苏东坡故意念道。“我是问是什么人家”。苏洵有些作急:“见到一个年轻男子自称叫曹植,还是个王。我们才到山上便见到他在那里下马栓马,饮泉水,是他先往那园子门边走去的,往门缝里偷窥那园子……”“难不成你们也去偷窥!这个成何体统!我们可是读书人呢……不向话。”苏洵拉黑着脸训叱的口气说。“他能偷窥凭什么我们不能?我们穷。”“这个是礼仪,你俩个跟着老子读那么多圣贤书,这个礼仪没学到。”“我们是好奇。谁知道里面是个美丽娇娘呢。再说那女子己经许配给了当太子的曹丕,偷窥她的是他的兄弟。好像念着那女子哩。”“什么太子不太子呢,没有听说当朝的太子殿下叫曹丕啊!”“那人的诗文也了得……”“莫不是闯到狐仙了……这是个暗示?好,保不准这次我们父子三人一起高中呀……

苏洵站起来眉飞色舞地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