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261-270回(只盼来日登蜀道)(1)

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北伐军统帅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晋书》记载,有长星坠落于蜀军阵前。

三国时期最璀璨耀眼的将星之一,就此陨落。

三国演义第261-270回(只盼来日登蜀道)(2)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话题:“英霸之器”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

“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

——吴·张俨《默记》

接下来我们列个表,诸葛亮五次北伐,战绩如下:

曹真:扑街。

王双:扑街。

张郃:扑街。

郭淮:爸爸!

司马懿:什么,对面没带意大利炮?兄弟们赶紧躲进平安县城!

诸葛亮:什么他娘的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三国演义第261-270回(只盼来日登蜀道)(3)

可是为什么,总有人觉得诸葛亮不厉害?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的一番评论,被不少人引以为诸葛亮不善军略的证据: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在传记的最后,作者还点评说: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然而很多人忽略的是,陈寿同样也说过这样一番话: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诸葛亮的敌人,都是当世人杰,加上敌众我寡,进攻方的难度又远大于防守方,所以连年兴师动众,仍然不能成功。

司马懿也给过类似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的评价: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可是不要忘了,诸葛亮一伐中原声东击西直取陇右三郡,二攻陈仓粮尽退兵回马枪秒掉王双,四出祁山上圭诱敌斩获甲首三千,其谋其断,哪里差了?

二战时期德军闪击法国,即是在曼施坦因的建议下,以右翼B集团军吸引法军主力,真正主力则是放在左翼的A集团军,最终成功突破比利时南部的阿登山区,绕道敌军防御薄弱地带一举成功。“曼施坦因计划”被誉为二战史上最完美的军事计划,而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与古德里安、隆美尔齐名的德军三大名将之一。

然而诸葛亮表示呵呵,这招哥们儿一伐中原的时候就玩过了,如果不是我们家马谡那个熊孩子作得一手好死……

三国演义第261-270回(只盼来日登蜀道)(4)

兵法有云:当敌为正,傍出为奇。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没有一次在正面战场吃过亏。最后一次都直接杀到司马懿家门口问:约不约?司马懿一脸黑线说不约,叔叔我们不约。

后世唐太宗向李靖请教兵法,李靖说:像姜太公、诸葛亮这样的先贤们留下来的兵法,历代名将只要知晓一二,往往就能建功立业(《李卫公问对》:臣前所进黄帝、太公二阵图,并《司马法》、诸葛亮奇正之法,此已精悉。历代名将,用其一二,成功者亦众矣)。

这位挥师攻灭东突厥与吐谷浑,建立不世之功,与李勣并列唐初两大军神的名将是这么评价自己的偶像诸葛亮:若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

至于为什么某些史官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评价一般?除了李靖说的“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蜀汉国力弱小,不能以赌国运的方式,寄望于“毕其功于一役”(比如奇袭子午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作为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与行政长官,诸葛亮必须为他的每一个决定负责——毕竟曹魏可以承受许多次失败的代价,蜀国再也经历不起一次猇亭这样的损耗了……

三国演义第261-270回(只盼来日登蜀道)(5)

拿共和国的成名将帅来说,诸葛亮的用兵风格几乎是集最能打的几位于一身:可硬刚(彭帅),能巧战(刘帅),不打无把握之仗(林帅),时有神来之笔(粟裕)。我们大胆开个脑洞:同样是以弱击强,同样是远离本土作战,如果是兼有彭帅的正兵之道,又擅长奇兵妙计,且在运输补给方面有着比肩萧何般恐怖能力的诸葛武侯穿越过来担任志愿军主帅的话……

三国演义第261-270回(只盼来日登蜀道)(6)

唐朝时供奉武庙,主祀姜子牙,以张良为副祀。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列左右,是为【武庙十哲】

左起: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卫国公李靖、唐英国公李勣。

右起: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看见没有,被认为有资格跟诸葛亮同列的,都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开挂一般的存在:兵圣,兵仙,军神,人屠……

三国演义第261-270回(只盼来日登蜀道)(7)

只是,诸葛亮的能力虽然逆天,但他一直在做的,始终都是逆天而行的事。

自从关羽丢掉荆州,刘备战败于夷陵,季汉政权被迫收缩于西南一隅,就已经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赌本。诸葛丞相就像一位山区小学的优秀教师,一次次带着大山里的孩子们进城参加联考,一次次跟城里的优质生源拼得你死我活,还经常占据上风……

可是啊,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诸葛老师终于带不动了。自从河南来到四川,他已经为了这里的教育事业奋斗了半生,并把一腔热血全都洒在了巴蜀大地上。

三国演义第261-270回(只盼来日登蜀道)(8)

老子说,知足者富,可他也说,强行者有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生生世世居住的人们,一直尊崇和追求的殉道者精神。所以老子还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有一种民族魂,是不会被人忘却的。

于是乎,只盼来日登蜀道,再续出师表。

三国演义第261-270回(只盼来日登蜀道)(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