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钟鼓楼 图源水印
继菜市口西片区、砖塔胡同片区、大栅栏片区之后,钟鼓楼周边的群众等来了腾退的消息,这也是中轴线沿线首个申请式退租项目。
晨钟暮鼓,作为北京历史上重要的报时中心,钟鼓楼是北京古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钟楼、鼓楼,一北一南,一瘦一胖,一朴素一华丽,任凭时代变迁,如今虽已不再进行报时工作,却仍然保持着古香古色的建筑样式,巍然伫立在北京中轴线的一端。
北京钟鼓楼 图源水印
值得一提的是,钟鼓楼一带还是北京城里胡同最密集、原住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不少胡同都和钟鼓楼、北京中轴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上周咱们着重介绍了钟鼓楼附近以它们为名的几条胡同,其中的鼓楼西大街、旧鼓楼大街更是早在元代建都之初便已存在,钟楼湾胡同则是距离钟鼓楼最近的胡同。
北京钟鼓楼 图源水印
钟鼓楼一带申请式退租 附近这些胡同里都有什么故事?
其实,钟鼓楼附近的豆腐池胡同、草厂胡同、铃铛胡同等胡同街巷也藏着许多少为人知的故居、景点,和北京的中轴线、钟鼓楼有关。
今天咱们先来讲讲豆腐池胡同。
豆腐池胡同中所挂的手绘地图
宏恩观 中轴线上的“龙尾之要”钟鼓楼的正后方,过了钟楼湾胡同,与之正对的有座宏恩观,有“龙尾之要”之称。
在宏恩观的正门看北京钟楼
这座道观建于清末,但早在元代,这里曾是座佛教寺庙的旧址,名为千佛寺。明清两代,寺庙曾经过数次修缮,改名“清净寺”。
到清末光绪十三年(1887),慈禧太后跟前的近侍太监刘诚印来到这里,见“庙貌倾颓,美林尚存”,于是出资重修此庙。1893年,修缮完成后改名“宏恩观”,刘诚印为第一任住持,据传光绪皇帝还专为此观题了词。
宏恩观的山门和内景
地点如此特殊,住持如此有牌面,重修后宏恩观的规制轩昂,气势雄伟,规模自然也小不了。
据1936年的寺庙调查记录,当时的宏恩观拥有不动产房屋88间、附属房屋104间,还有222尊佛神像、250件礼器、9件法器以及石狮子、铁狮子各两座,观内还有松树、槐树18株。
1936年宏恩观的《寺庙登记证》
宏恩观的部分庙产记录
于是,宏恩观便成为了附近百姓烧香礼拜的场所,另一方面,这里还曾是太监的养老之地。
紫禁城里的太监年老后,按律要出宫。一般来说,他们是要回原籍的,但回乡后大多会备受村民歧视,族中亲戚又不愿赡养。为了能有个养老之地,少数有权有钱的太监会出资修庙,并在其中设置太监养老用的房间。这样一来,太监们出宫后到寺庙中养老就成为不成文的规则。
到清末,很多寺庙因各种原因不再接受太监养老,只有北长街的万寿兴隆寺、鼓楼以北的宏恩寺、西郊蓝靛厂的立马关帝庙和西山大觉寺北的福顺寺等处还接纳太监进住。其中又以万寿兴隆寺和福顺寺人数最多。
鼓楼后边的宏恩观
图源视频《【凡益频道】朱起鹏|漫谈宏恩观》
1923年,末代皇帝溥仪见宫中太监偷盗成风,疑心建福宫的大火也是太监所致,一怒之下,下令将1000多名太监赶出紫禁城。而后在伪满洲国时期,相传溥仪性情暴躁、待人蛮横,又有很多太监逃回北京。在此期间,宏恩观一度成为他们的容身之所。
在《1936年北平市政府第一次寺庙总登记表》上,宏恩观便被标注为“太监道士庙”,据传当时观里还养着十多位老太监。
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神祠废存标准,决定废止的神庙中如太上老君、三官、吕祖、文昌等祠堂,许多道观改建为学校、机关、军营等。幸运的是,宏恩观因住有养老太监而免遭一劫。此后直到解放之初,据传观里还有几位老太监呢。
文革期间,观内神像、法器、匾额等被打砸清出,后被分给北京标准件二厂,成了厂房车间。
曾经北京标准件二厂的生产布局图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工厂迁出,宏恩观就成了住着200多人的职工大杂院。此后数年间,这里陆续入驻了菜市场、台球城等也是工厂为了效益不得已而为之。
曾经的宏恩观山门,西侧挨着钟楼菜市场,门口可见甜品的宣传画报,山门之内可见“台球厅”的字样。
2004年,一位痴迷北京四合院的文莱华裔建筑师Robin Foo看中了这间古刹,斥资数千万得到了宏恩观的土地使用权,开展保护性改造。
改造后的宏恩观,有临街小店、菜市场、台球厅、剧场、咖啡厅、茶馆、高端会所,还入驻了一家设计机构,甚至这里还接待过英国首相卡梅伦。
媒体报道显示,2010年11月9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作为神秘嘉宾参与了一场在宏恩观举行的中国社会企业家的培训活动,并与他们进行了零距离的交流互动。
可以想象一下,这边门口挤满了外国保安,里面是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这里进行外事活动;而与之不远的菜市场里,前来买菜的大爷大妈在这里和小贩讨价还价;到晚上,隔壁的剧场聚集了一批地下摇滚爱好者,他们声嘶力竭,嬉笑怒骂;后面的高端会所里则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2012年宏恩观的内部空间情况。图源:朱起鹏, 谢婧昕. 古庙;工厂;ShoppingMall——城市历史遗产的"宏恩观现象"[J]. 住区, 2016, 000(003):31-37.
单看近百年的宏恩观,从太监的养老之所,到工厂厂房,再到菜市场、剧场、咖啡馆、茶馆、会所等杂糅的共同体,各式各样的人在这里来来去去,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或许就是北京的魅力。
2009年,宏恩观被东城区文委定位区级文物保护建筑。因其内菜市场等诸多用途存在安全隐患,2014年政协委员黄信阳提议尽快腾退和保护道教宏恩观。
宏恩观山门外,既有遛弯的大爷大妈,也有慕名而来的文艺青年……
近年来,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推进,作为“龙尾之要”的宏恩观,其腾退事宜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 2019年年初东城两会宣布,宏恩观等中轴线文物于当年腾退。
- 2020年东城区两会依旧提到了“推进中轴线整体保护,推进宏恩观腾退项目”。
- 今年的东城两会上,则是汇报已经完成了宏恩观主体建筑腾退,不过在钟鼓楼周边的申请式退租项目中,依然涉及到了宏恩观。
宏恩观的新篇章已经开始书写,不知几年后,这里又将是何种样貌?
豆腐池胡同的杨昌济故居 青年毛泽东曾在此落脚宏恩观所在的胡同名为豆腐池胡同,形成于明代,最初称豆腐陈胡同,是因胡同里曾有一家陈姓豆腐坊,生意特别好,好到胡同都因他得名。
到清代,乾隆时期胡同改名豆腐池胡同,不知何故。宣统时期,胡同以赵府街为界,西段称娘娘庙胡同,东段称豆腐池胡同。其中的娘娘庙指的就是咱们刚讲的宏恩观。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中的娘娘庙胡同和豆腐池胡同
1965年整顿地名时,两条胡同又合并为一条,合称豆腐池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朝红胡同,后恢复原名。
宏恩观往东走不远,与赵府街交叉路口的东侧,有座不起眼的小院,门口墙外嵌着“杨昌济故居”的文物保护标志牌,门牌号是15号。而这座看上去并不很起眼的两进院落,就是青年毛泽东初到北京时的落脚之处。
杨昌济故居正门。图源: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东华流韵网站
杨昌济出生于长沙县板仓(今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人称“板仓先生”。他早年肄业于岳麓书院,支持谭词同等人的变法改革,积极参加南学会、不缠足会等维新组织。
戊戌变法失败后,杨昌济绝意科举,决心“求知于世界”。于是,此后数年间他先后留学日、英、德、法,成为学贯中西的学者,归国后决心投身教育事业,成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的文科教授,讲授伦理学、教育学及心理学,作“百年远大之规画”,栽“柱参长天之大木”,育“扶危定倾之英才”。
就是在这里,杨昌济教授了青年毛泽东,认为他虽出身农家,但“资质俊秀,殊为难得”。而在毛泽东的回忆中,杨昌济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宏通广大,最所佩服”。
杨昌济
实事求是地说,杨昌济并不算激进的叱咤风云的思想家,也不是革命的实行家,但他在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流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在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基础上,他总结了中国近80年学习西方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东西方思想必须同时改造,“合东西两洋文明一炉而治之”;改造中国的哲学、伦理学,重建中国文化,从根本上变换全体国民的思想,以及改良社会习俗,转移社会风气等一整套的“思想改造论”和“社会改造论”。
而这些独具卓见的新颖主张,对毛泽东一生的思想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所推行的“思想改造”与“社会改造”运动之中,仍可以看到杨昌济当年思想的烙印。
1918年6月,杨昌济应蔡元培先生之约,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而在京的居所就在豆腐池胡同9号(今15号),门口还挂有“板仓杨寓”的铜制门牌。
杨昌济故居正门,其隔壁院落似乎正在拆除。图源: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东华流韵网站
据了解,这座院子坐北朝南,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12米。一进院有倒座房三间、北房三间、东厢房三间,西厢房已改建。
1918年时,北房三间为杨昌济先生自己居住,东厢房三间为女儿杨开慧所住。后院有后罩房四间,为其他家属居住。
杨昌济故居二进院北房(1997年)。图源: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东华流韵网站
而此时的毛泽东虽已毕业,却仍和老师杨昌济保持着联系。杨昌济写信给毛泽东,劝他来北京大学深造,同时也告诉了他恰逢法国政府来中国招募工人,可以借此机会去法国勤工俭学。
毛泽东收信后,与他组织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的会员讨论,认为通过“留法勤工俭学,可以直接研究西欧工人运动的经验,特别是研究‘十月革命’的经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潮,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正是‘向外发展’的一个好机会。”于是,他与会员们一起着手筹措赴法勤工俭学的事宜。
1918年8月19日,25岁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最初的十几天,他和蔡和森便暂住在老师杨昌济的家中南房靠近大门的房间里。
杨昌济故居 图源: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东华流韵网站
此后毛泽东积极奔走,制定留法工作计划,筹措出国经费,并先后在北京大学、保定育德中学、长辛店等处,举办留法预备班,做出国的各种必要准备。
但在做好相关筹备工作后,毛泽东却毅然选择了留在国内。因为他认识到:“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而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我们应先研究中国文明,再到西方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在豆腐池9号的短暂十几天里,青年毛泽东和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再次相遇,开始了他们的恋情。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到李大钊任主任的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
今天主要介绍了钟鼓楼以北的豆腐池胡同,
这里不仅有着
北京中轴线上的“龙尾之要”——宏恩观,
还有伟人毛泽东初次进京的落脚点、
其恩师杨昌济的故居。
关于北京中轴线,关于钟鼓楼,关于豆腐池胡同,
您还有哪些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有兴趣的也可以在后台留言“老故事”
进入“西城老故事群”~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章
[1] 张宝贵,万寿兴隆寺:末代太监“养老院”,京报网,2017.04.03
[2] 苏雨农,昔日太监出家处 今朝繁忙菜市场,新浪博客,2009.05.10
[3] 朱起鹏, 谢婧昕. 古庙;工厂;ShoppingMall——城市历史遗产的"宏恩观现象"[J]. 住区, 2016, 000(003):31-37.
[4] 朱起鹏,北京“私搭乱建”局部史,一席,2018.04.26
[5] 朱起鹏,北京庙会的最后模型:历史城区的“宏恩观现象”,爬山虎BIT,2015.10.0
[6] 佚名,胡同百相 透视北京老胡同的前世今生,青岛新闻网,2010-07-19
[7] 于丽爽,宏恩观等中轴线文物今年腾退,北京日报,2019.01.08
[8] 李瑶,推进宏恩观腾退 加快天坛周边简易楼拆除 今年东城推进中轴线整体保护,北京日报,2020.01.07
[9] 池梦蕊,东城今年推进故宫周边院落、三眼井片区、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项目,人民网,2021.01.11
[10] 英国首相卡梅伦会见中国社会企业家,腾讯公益,2010.11.09
[11] 彭大成. 杨昌济的英才思想及其对毛泽东的影响[J]. 中共党史研究, 2008(05):89-96.
[12] 张泽麟,岳麓巨子 | 湖大蓝图设计第一人:杨昌济先生,湖南大学,2015.05.29
[13] 京畿红迹:探访青年毛泽东在北京探索求真的足迹,京彩台湾,2021.03.19
[14] 追寻毛泽东在老北京的足迹,北青网,2006.09.20
[15] 青年毛泽东的两次北京之行,对他一生有何意义?,北京晚报,2021.01.19
宣武门外的上斜街要改造了,胡同有何厉害之处?
上斜街会馆寻踪:河南会馆经历戊戌风云 沈家本故居见证法治变革
山西会馆 太原会馆 三晋会馆 说说上斜街里的山西往事
宣武门外上斜街改造 昔日会馆一条街将重现人间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传统文化联盟”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