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三侯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丨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蝉始鸣丨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丨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习俗
祭神祀祖丨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丨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冬至馄饨夏至面丨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高发疾病
夏季人体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生理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食欲下降、情绪低落等,导致抵抗力下降。
同时高温、高湿的气候又给病原微生物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夏天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所以称之为“多事之夏”。
消化道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沙门菌、致病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毒素污染食物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与夏季饮食不洁,冰箱里的生熟食不分开放置有关。
心脑血管疾病
夏季出汗多,水分流失的也多,血液浓缩,血液黏度也随之升高,特别是老人血管弹性下降,血液黏度增加,极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
上呼吸道感染
夏季睡眠不足、长时间使用空调、露宿等情况下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俗称热感冒。
夏至养生
1.起居调养
调养阳气
早起晚睡中午再来个午休,对于养阳气是最好不过了。夏至是阳气最旺盛的时节,这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注意保护阳气,养生保健更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征。
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温水洗澡
用温水洗澡不仅可以洗掉汗水和污垢,还能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防寒湿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外出防晒
夏至时节,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也可随身备有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等。
2.饮食调养
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节季,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生熟食品分开放置
大多数人直觉认为,冰箱温度低,内里存放的食物都是安全的。
但冰箱并非“保险箱”!各种食物乱塞、存储方法不对,又或者忽视对冰箱的清洁,都会引发“病从口入”的潜在危险,如急性胃肠炎,甚至“食物中毒”,所以需要将生熟食品分开放置。
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夜间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粘腻之物,否则会有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多食“苦”味
夏季体内的盐分损失过多,此时应该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苦味以清心。
夏至除了饮食清淡,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
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
适量吃“酸”
夏季因为多汗,体内的盐分损失过多,此时还应该多食酸味以固表。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多喝水
夏至时节气温高,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极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
此外,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因此夏至要多补充水分。
3.运动调养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4.精神调养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