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经典剧目(1)——张洽

明代《永乐大典》的“戏文三种”中,收入了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三种。其中《张协状元》是南宋时温州九山书会的才人所创作。这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

《张协状元》是中国纥今所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戏曲剧本。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戏”,堪称戏曲的活化石。

莆仙戏大全100部(莆仙戏经典剧目)(1)

在清乾隆至光绪年间,莆田县的“后周”二班、“玉楼春”班均演出过一个剧目《张洽》,其剧目剧情和人物与“戏文三种”中的《张协状元》基本一致。只是男主人公被称为“张洽”。

书生张洽辞别寡母赴京城应试,经过五鸡山。土地公知道张洽与古庙中的孤女丁素娥有前世姻缘,就驱使山中猛虎咬伤张洽的手臂。张洽被丁素娥救下留在古庙养伤。后由李公、李婆撮合成亲。

张洽伤愈,丁素娥倾其所有帮助张洽进京赶考,高中状元。

枢密使王德用欲招张洽为婿,被张洽拒绝。王德用之女王小姐羞愤自尽。

张洽赴梓州上任,过五鸡山时不敢停留,正好又遇见丁素娥。张洽嫌丁素娥贫穷不认其为妻,马踏丁素娥,扬鞭而去。

枢密使王德用调任梓州通判,经过五鸡山留宿古庙时收丁素娥为义女。上任后劝张洽与丁素娥团圆,丁素娥不从,李公赶来相劝。张洽、丁素娥始复旧好。入洞房时丁素娥命婢女重责张洽,以示惩罚。

莆仙戏大全100部(莆仙戏经典剧目)(2)

清末民国初期的二十年代,莆田县“福顺班”又相继演出这个剧目。但是后来班社散伙,剧本遗失。经过莆仙戏老艺人吓火口述之下,在五十年代,经过整理之后,改名为《张协状元》,由莆田实验剧团排演。

此剧结构完整,原本许多重要的情节都被保留下来,且有所丰富。包括场次安排、人物处理、舞台布局,以及唱、念、表、舞诸方面,均承袭了早期南戏古朴风趣的情致。

莆仙戏大全100部(莆仙戏经典剧目)(3)

在南宋历史上,确实有个人名叫“张洽”。

此人生于1160年,是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字元德,号主一。江西清江人。师承朱熹,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此人中第之后,授权滋县尉。在任时,因实行推排法使民受益,升为袁州司理参军、和永新县、池州通判。皆有政绩。

宋理宗绍定年间,张洽出任白鹿洞书院山长。宋理宗虽然数次想将其调任重用,却始终坚辞不就,专心研究理学。使白鹿洞书院得以再次兴旺。

宋末,张洽回到家乡,在临江创办“清江书院”,一直到嘉熙元年(1237年)时去世。

莆仙戏大全100部(莆仙戏经典剧目)(4)

古代戏曲中的反面人物形象,往往都能在历史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人物。

不过,莆仙戏中的这个“张洽”与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张洽”,是否存在某种联系,还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