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与汉字对照(神奇的999个汉字背后)(1)

明代文徵明完本小楷《千字文》书法

《千字文》诞生背景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句流传几千年的古谚简明概括了少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智慧的古代先哲早已懂得,三岁是人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天才般的吸收潜能。纵然三岁时所摄取的养分并不能即时消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大脑将会不断地“从内存中调用临时存储的程序和数据,为最终的运算和判断提供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把18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三岁之前就已经拥有了4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之间获得,剩余30%则在8~18岁之间补齐。也就是说,人的智力水平有40%是用1-2年时间完成,60%则是用15年时间完成的。三岁时的智力提升效率是后期提升的7-15倍。这一现象几乎隐含了“反向摩尔定律”的运用结果。

因此,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就非常重视少儿教育。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启蒙读物也发生过多次变化。问世的蒙童范本陆续有:秦代《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凡将篇》、《滂喜篇》、《劝学篇》、《急就章》,三国《埤苍》、《广苍》、《始学篇》等。相较而言,《急就章》对隋唐之前700年历史的蒙童教育有较大影响力。

成文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启蒙文化课本。《千字文》问世不久,在与《急就章》分庭抗礼的角逐中,毫无悬念地拔得头彩,成为隋唐直至民国期间持续一千三百多年经久不衰的最佳少儿启蒙教材。

《千字文》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琅琅上口。表达了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典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美轮美奂,举世无双。后世译有英文、法文、日文、韩文、拉丁文、意大利文。

《千字文》文仅仅复用了一个"洁"字,即“女慕贞洁”和“纨扇圆絜”。洁、絜本为同义异体字。因此,《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个相异的汉字。

以今人眼光来看,《千字文》的复用不只是一个"洁"字,还会有如下疑惑:

发、髪(周发殷汤;盖此身髪);

巨、钜(剑号巨阙;钜野洞庭);

并、竝(百郡秦并;竝皆佳妙)。

这一切都缘自于1913年开始的,我国系统性汉字简化、拼音化、规范化的改革变迁,与《千字文》诞生的魏晋南北朝不可同日而语。

《千字文》虽然仅仅只是一本少儿启蒙读物,但是,在初涉人世的过程中极大地影响了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除了读、写、识一千个汉字之外,更多的是感知《千字文》丰富的内涵积淀,潜移默化并逐步予以吸收,实际上受用一生。如此,才使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代代薪火相传,延续至今。即便作为当代成年人,每每重温,也都会惊叹《千字文》的瑰丽和华夏文明的伟大。

千字文与汉字对照(神奇的999个汉字背后)(2)

佚名行书《千字文》书法拓本

《千字文》成文始末

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历史,三十多个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月月血雨腥风,年年战乱不断,这便是《千字文》诞生的生态环境。

梁武帝萧衍酷爱书法,毫不吝啬地把“书圣”的光环带给了王羲之。他在王羲之碑帖中挑选了各不相同的一千字,令大臣效法并作为皇宫弟子童蒙读本。拓本每字片纸、杂乱无序,字字孤立、互不联属。作为书法临摹尚无大碍,对蒙童而言可就有点事倍功半的味道。

于是,萧衍一时兴起,旋即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连夜将其编纂成文。

周兴嗣,字思纂,祖籍陈郡(河南沈丘)。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以“文采飞扬,才学迈世”而名重一时,被称为“姑孰才子”。数据库的建设扎实丰满,运算过程必然迅捷,计算结果可想而知。这便是“厚积薄发”的最佳诠释。

周兴嗣受诏,冥思苦想,耗时一晚。

天色方亮,周兴嗣终将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朗朗上口的四言韵书。次日,便以《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之书名呈献梁武帝。

这篇四字韵千字文章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全书连字成词,连词成段,词有押韵,段有宗旨。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旋即擢升周兴嗣为佐撰国史、给事中,并下旨刊发《千字文》。

于是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这一曲动听的旋律,永远烧结在了一千多年漫长而又古老的华夏子孙的记忆中。

千字文与汉字对照(神奇的999个汉字背后)(3)

《千字文》第一章原文展示

《千字文》内容鉴赏

《千字文》虽然只用千字,内容却极其丰富。

第一层次,开篇展示宇宙万象及天地形成。

天青地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日落日升,月缺月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天在上,有黑色之象,幽远不测,高明玄妙,故为天玄;地在下,宽厚广博,土色为黄,故为地黄。

在古人看来,甚至是今人,天空仍然有很多的神秘莫测,天空高高在上,给人类无限的遐想;土地广博无边,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

第二层次重在描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亦即修身养性与道德规范。

先哲教化覆盖大自然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行符合“五常”。父母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女则仰慕贞妇洁女,男则效法德才兼备。

第三层次阐述与统治阶层有关的问题。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东京洛阳背靠邙山,南临洛水;西京长安左跨渭河,右依泾水。宫殿盘旋曲折,重重迭迭;楼阁高耸如飞,触目惊心。宫殿上绘着各种飞禽走兽,描画出五彩的天仙神灵。正殿两边的配殿从侧面开启,豪华的账幕对着高高的楹柱。宫殿中大摆宴席,乐人吹笙鼓瑟,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第四层次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的生活,向往民间温情。

治国的根本在发展农业,一定要做好播种与收获。一年的农活开始,种上小米、高粱。收获季节,用刚熟的新粮纳税,官府按贡献大小给予奖励或处罚。

千字文与汉字对照(神奇的999个汉字背后)(4)

《千字文》第二章原文展示

《千字文》艺术特点

《千字文》绝无仅有的独特艺术成就,更是令人叹服不已。

其一,精思巧构、知识丰富,音韵谐美、对仗工整。行文整整一千个事先选定的文字,不能多用也不可少用,且一个不重复。才高八斗的曹植因为命题作文《七步诗》而扬名四海;洛阳纸贵的左思耗时十年著就《三都赋》而名动江湖。然而,不命题而限定字数、限定所用之字成就一篇韵文,古往今来恐怕只此一例。

其二,全篇两句一韵、珠串玉联,大气磅礴、文采斐然。全文仅用七个韵脚,承转自然,一气呵成。读来朗朗上口,不忍释卷。

其三,以修身齐家治国为纲,融入天地自然、历史演进、文治武功、日常修养、名人功绩等等内容,意义深远,润物无声。成为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遥想周公当年,落笔之前必先进行一番编程准备。比如,首先将一千个汉字完整录入大脑,并附带每个字的字面意思;其次,将所有与一千个文字相关联的掌故、景观、轶事、天文、地理等等一一录入;再次,在千字中计算相同韵母最多的单个文字,筛选出前七位至前十位临时存储备用。最后,依据七韵250句底层框架,反复甄别最适合的主旨的四个字,并将其撮合为一个单元待用。

如此输入、比较、删除、插入、确认,反复反复再反复......原来电脑早在一千三百年前的中国就已经悄然问世了。

千字文与汉字对照(神奇的999个汉字背后)(5)

《千字文》第三章原文展示

《千字文》文化影响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由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成为少儿启蒙教育最佳读物,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小百科。《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

《千字文》是一篇承上启下的绝世佳品。文笔优美,辞藻华丽,后世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受《千字文》影响,隋唐之后《千字文》形式被广泛地采用和模仿,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义净《梵语千字文》,宋人胡寅《叙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千字大人颂》,吕裁之《吕氏千字文》,清人吴省兰《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太平天国《御制千字诏》等等。这些所谓的《千字文》,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足见《千字文》影响之大。

宋代真宗时,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装400多函,每函按《千字文》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殿盘郁"的"宫"字,所以人称这部《道藏》为《大宋天宫道藏》。

后世仿效脍炙人口的《千字文》成功模式,先后以模拟仿真方式编撰了《三字经》、《百家姓》,与《千字文》一起,被世人合称“三百千”。

千字文与汉字对照(神奇的999个汉字背后)(6)

《千字文》第四章原文展示

《千字文》促进书法

《千字文》诞生半个世纪之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抄写800本《真草千字文》分赠浙东各寺 。智永书法用笔劲健,结体严谨。成就了“永字八法”、“退笔成冢”、“铁门槛”等掌故。

《千字文》缘起书法,其命运自然也就与书法休戚相关而成为书法家热衷书写的内容。北宋内府收藏智永书法23件,其中15件是《千字文》,也是目前所见书写《千字文》最早的书法作者。

智永禅师所创造的真草对照格式,为学习真草书者,提供了极好的范本和便利,成为后人学习王羲之书法不可多得的范本,为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临集《千字文》开后代书法家书写《千字文》之先河,为《千字文》的流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智永禅师《真草千字文》首开先河,启迪了怀素、高闲《草书千字文》、米芾《行草千字文》、赵佶《瘦金体千字文》、 赵孟頫《六体千字文》等诸多《千字文》书法作品问世。

明代鸿儒孙丕显依此编著《廿体千字文》书法字典、启功《临智永草书千字文》等多种字体《千字文》的产生,无不完本书写《千字文》而留下翰墨清香。为后人学习书法和研究了解《千字文》的演变,留下珍贵的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李白的族叔李阳冰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之后小篆第一人,也书写过《千字文》传世,对后世颇有影响。

在敦煌石室中,亦有《千字文》墨迹的发现,其中唐代蒋善进临智永《千字文》的出土,更说明智永《千字文》在当时的影响已是相当普遍。

钟繇、周兴嗣、萧子范等都各写有《千字文》,而流传至今的只有王羲之《临钟繇千文》和周兴嗣《次韵王羲之书千字》。

竞相书写《千字文》,作为习字范本,从而更加提高了它的声名。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极大。

书法作品与《千字文》本身交相辉映,共生共荣,提高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频次与知名度。

千字文与汉字对照(神奇的999个汉字背后)(7)

隋朝智永禅师行楷双体《千字文》

《千字文》金句盛传

《千字文》流传千年,至理名言俯仰皆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天是玄色的,地是黄色的,广阔的宇宙形成于远古的混沌时代。《易经》云“天玄而地黄”,洪荒指远古时代,是赖以生存的环境和人类的来源。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冬天寒冷、夏天炎热,秋天收获粮食、冬天储藏起来。看似简单的季节变换和农作自然,实则蕴含无穷的天道哲理。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身体发肤由地、水、火、风四大物质组成,行为依据仁、义、礼、智、信五个常用准则,时常想到身体是父母生育抚养的,不敢轻易毁坏损伤。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不要随意谈论别人的短处,不要矜夸自己的长处。诚实守信,言行经得起考验,使人觉得可靠。心胸要宽阔、气量要大度,让人难以估量。这也是亘古不变的做人行事的大道理。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保持善良的天性,内心就会充实、满足;追求物欲享受,意志就会动摇、改变。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尤其具有警示和警醒的意义。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

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不要讥笑他人,要防止自己的宠幸和荣耀达到极限而招致灾祸。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

书信简明扼要,回答问题审慎周详。是对为人处世基本道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布射辽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吕布善于射箭,宜僚精于弹丸,嵇康擅长弹琴,阮籍喜欢长啸,蒙恬制造了毛笔,蔡伦发明了纸张,马钧发明了水车,任公子善于钓鱼。这些人都是社会的能工巧匠,值得好好效仿。

千字文与汉字对照(神奇的999个汉字背后)(8)

佚名《千字文》楷书局部

《千字文》周边辐射

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千字文》也远播海外。在日本、朝鲜等国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日本不仅有多种版本的《千字文》,而且出现了许多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用来习字及练习书法。日本知名的女书法家南鹤溪曾经以崇拜的心情写道:"如果有一位距今一千五百年的男子,在短短的一个夜晚,用一千个不同的汉字,写出了二百五十个熟语的话,你一定会惊诧不已吧"。

《千字文》曾作为韩国的汉字初级读本。传入韩国的年代已不可考,但应该是在百济王朝兴起之前很久,与佛教一起传入韩国,被认为是汉字应用于韩国语言的最大推动力量。

《千字文》被朝鲜用来教授儿童习字始于1583年,即朝鲜宣祖命令韩濩将其刻成木版印刷之后,出版了以朝语释义注音的《石峰千字文》。《石峰千字文》里从"天"到"水"的44个汉字被逐一记录在了朝鲜王朝时代的货币 — "常平通宝"的背面。

千字文与汉字对照(神奇的999个汉字背后)(9)

明代孙丕显《廿体千字文》书法字典

《千字文》历史地位

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千字文》为"绝妙文章"。

清朝褚人获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清朝何绍基评论智永的《千字文》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

民初章太炎说《三字经》与《千字文》相比,"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温国学,令人欣慰。四字韵文《千字文》由于囊括韵律、识字、书法、修身等众多亮点而作为国学启蒙读物,势必受到永恒的拥戴。

《千字文》仿佛不是一千个字,而是十万、百万、千万个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史;《千字文》更是一条流淌千年的文化溪流,润物细无声,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千字文》是一篇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执行电脑运算指令而输出的最佳结果,值得永久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