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三个和尚两个人抬水喝(两个和尚没水喝)(1)

两个和尚到底有没有水喝?

儿歌告诉我们,有,他们会抬水。但我觉得论总体则过于乐观,或者说存在非常接近现实的极端情况,两个和尚虽然具备合作条件,相处融洽的话亦能打造出高效团体,那样就可以开拓出无数比抬水喝更加先进的技能来。不过人性自私,数量超过一就会形成社会,当两个和尚建立联系,矛盾会自然诞生,只要没处理好,就没水可以喝。

世界上所有的集体都需要规则限制才能最大化价值,约束习惯,激活斗志,统一局部思维、提供参考,等等,都是具体操作方式,关键在于凝聚力的开发和转换程度。计较到队内各员,除了上面突出的要求以外,还有环境引发的连锁行为,需要平衡。其实这些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本能反应。

为什么人多倒力量小呢?很好解释,那实际上属于两个集体,关系是对抗、算计、区别对待,利益交锋,虽然表面上有着相同的目标,实施起来结果对彼此都有好处,但倘若被人性主导意识,如果还加上外界具体是合作方不作为的干扰,反而会造成严重内耗,最终使得集体遭受没必要却始终无法消除的损失。哲学史上著名的思考,“囚徒悖论”讲的就是这个原理。

回到“两个和尚没水喝”的话题。两个和尚时刻都在琢磨着对手,平时没有突出,但如果一方出现陋习,就会推动多米诺骨牌,造成恶性循环。以上所举是相对严重的后果,集体在危机下通常作“温酒煮青蛙”式的慢性死亡。比如其中一个和尚偷懒,慢慢悠悠动作不利索,剩下的另外那个和尚心理变化会加剧,从烦躁到反感再到冷漠,接着跟着输出同样的行为,最终只能没水喝。

模型讨论的结果极端,现实不同,会有其他因素催促合作以平庸进程继续,如果事情简单,非高效搭档仍然会被终结,总归不会完全消极。两个和尚再懒惰和不爽,为了生活,他们还是会别扭地扛着桶走在一起,抬水喝。但这没意义,强扭的瓜不会甜到哪里去,只要局中人至少保证凝聚力下限上线,一个真正的集体才算完成。

除了个体作用,环境也很重要。环境有两种,背景和关系。背景必须匹配严格的规范,既人性又合理,以引导本能结合计划为上。在科学压迫下,个体不会太放肆。少林寺的和尚喝水就不在数量。关系包括个体对外的贡献份额和合作者带来的相互干扰,自身要控制不规范,强化集体意识,处理好和各种利益冲突,没办法左右的不可控因素(队内个别人不作为)会影响个体的情绪,除了靠背景约束,沟通和自律(这里需要考虑个体的情商和权威)或许能够间接解决。

悲观的顾虑讲完了,现在可以积极点。虽说世界上有着太多不作为的集体,但那却不是唯一常态,只要意识、目标和格局能协调,结果会更好。比如,两个和尚大概还可以想出挖井的办法来。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氧气是个地铁(linfanity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