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垃圾分类工作(走出垃圾分类新路径)(1)

小湾村每户获发两个垃圾分类桶。通讯员供图

南方日报讯 (记者/焦莹 通讯员/廖婷婷)实施垃圾分类,是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行动,也是惠及家家户户,养成卫生习惯的关键小事。英德市西牛镇创新“三个结合”举措,在小湾村试点垃圾分类新做法,走出了一条利用增加、总量减少的垃圾分类新路径。

入校和入户结合,创新宣传教育模式。西牛镇在中小学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推广活动,每家每户的适龄学生都能有效获取垃圾分类有关知识。小湾村村组干部和党员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利用学生放假时间,入户开展垃圾分类宣讲,与学生一起成为家长的宣讲员。同时,在垃圾分类试点过程中,对分类不好的村民单独上门做引导工作,通过“党员引领、学生拉动、反复上门”,实现了垃圾分类宣讲全覆盖。目前,小湾村村民的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了75%左右。

分类和减量结合,创新回收利用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很多都是可以堆肥利用或回收利用的。根据这一实际,西牛镇政府在小湾村集中修建几处堆肥点,并给每个农户发放两个桶。农户在家里将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分为“会烂”和“不会烂”两类,每户村民将垃圾桶摆放在房屋前后固定区域,环卫员上门收集。“会烂”垃圾送到村庄堆肥点进行堆肥发酵成腐殖土还田,把“不会烂”的垃圾进行二次分类,分为“能卖”和“不能卖”两类,能卖的送到资源回收站,不能卖的由环卫公司统一收集卫生填埋。经此处理,小湾村实现垃圾堆肥50%以上,垃圾减量50以上。

监督和自治结合,创新长效管理机制。西牛镇小湾村成立环境卫生治理和垃圾分类专门管理小组,组员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干部代表、第三方协作者组成。管理小组定期对每个村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考评,对表现较好的村子给予奖励,对表现较差的村庄进行公示。同时根据村组规模设置环卫员岗位,由村民担任,负责垃圾清运,并通过“政府补一点、村委贴一点、村民缴一点”解决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经费,保证机制长效运行。

下一步,西牛镇将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新做法的实施范围,形成全镇范围的人居环境长效机制,助力生态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