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向一帆 黄鸣

通讯员 卢向伟

海报设计 刘阳

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活动简报(让学生成课堂主角)(1)

南依盘龙城,北眺木兰山。拥有近百年办学史的省级重点高中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是一所正在蓬勃发展的市级普通高中领航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行课堂改革,开发具有“一中”特色的课堂操作手册、构建立体多元的课程体系,打造风清气正的清廉教育,摘得了丰硕的育人硕果,向社会和家长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活动简报(让学生成课堂主角)(2)

课堂改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以前课堂上老师讲授多,学生作业做得多,思考和课下反思机会少,学生自学和探究能力不够强。”如今,在黄陂一中的课堂上,你能看到这样一种不同的授课方式:课前,学生通过做导学案,自学检测,完成问题清单,课堂上向老师反馈问题,再由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答疑解惑,师生互动多课堂氛围活跃。

原来,早在2017年,黄陂一中便掀起了一阵“课堂改革大潮”,围绕“课堂让学生来做主”这一主题,作出许多新尝试。

“传统授课模式无法满足新高考的要求,为此,我们尝试改变教师授课方式,以改革课堂为抓手,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主体。”该校教学科研中心主任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课改一段时间后,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钻研探究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在课堂上,既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更要落实新高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挑战。为了做到高效、精准教学,学校改变了以往的集体备课模式,利用“双备课”,提前掌握学生问题,知晓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短板,让老师在上课前就能心中有底。

为了更好地将素养培养与知识学习紧密结合,把新教材理念落实到课堂,补齐教师课堂教学短板,学校组织九大学科把关教师按学科授课特点,将日常教学分为“四种”课型,制定了精准明确的《黄陂一中课堂教学操作手册》。2021年湖北首届新高考后,学校又积极探索,紧跟高考要求和教学发展,新增了“情境课”“体验课”“微专题课”等课型。

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活动简报(让学生成课堂主角)(3)

多元课程,助力学生更好成长

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实践,黄陂一中总结出一套由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类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呈现出一体两翼,有效融合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的合理框架。不但开足国家必修课程,该校还为学生还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体育与健康、劳动与审美课程,将五育并举落到了实处;在研究类课程中,学校以选修的课程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探索解决问题,勤于动手,善于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拓展性课程中,学校以校本必修的课程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生涯规划、国际视野和阅读素养的培养。

为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写作水平和思辨能力,学校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了阅读课和新闻时评课。“阅读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可以阅读经典名著、新闻报刊和英文原版小说,还有学校专门设计的阅读笔记本;既可以摘抄、也可以写读后感。”高二学生喻文博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在高一读完了《红楼梦》,高二读了《小王子》《绿山墙安妮》等书。每周,该校新闻时评中心的老师,都会将本周收集到的主要新闻素材集结成文字,汇编成一段30分钟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学生可根据主题思考问题,关注社会民生。

学校的选修课不仅有各类奥赛课程、学科兴趣课程、体育艺术,还有立足黄陂的本土文化课程、时政研究等课程,种类特别丰富。“我们希望学生能从高中开始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学校也想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希望通过多元的课程助力学生更好的成长”。李曼丽校长说。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的拼搏进取,也让黄陂一中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幅度攀升。在最近几年招生保持稳定的情况下,2019年黄陂一中600分以上110人,重点本科(不含艺体)上线人数684人、2020年600分以上222人,重点本科(不含艺体)上线人数764人、2021年600分以上245人,重点本科(不含艺体)上线人数789人。录取双一流、985.211等名校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

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活动简报(让学生成课堂主角)(4)

以研促教,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黄陂一中始终致力于锻造一支专业过硬、师德高尚、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实行“双向选择,逐级聘任”,充分调动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该校不断加大教师培养力度,组织全体教师分别赴上海、浙江进行新高考改革培训,还委派部分骨干教师去北大研修。另外,学校常邀请业内专家学者来校为老师授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学习、成长搭建平台。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需要,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该校所有一线教师全员参与校本课程和学案的编写工作,选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有新高考思维和理念的业务骨干成立“试题研究中心”,鼓励所有教师争做学习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在学校课堂改革的实践和新高考理念的不断学习中,老师们积极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积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该校最近几年先后有数百名教师的教科研论文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有近20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

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学校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通过说课、微课、论文、演讲、座谈、教学比武等方式以赛促教,快速提升青年教师成长速度。

不仅如此,青年教师进校之初,学校都会为其指定一名师傅,让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备课听课。“20年前,带我的师傅对我影响很大,在他的指导下我成长得很快,如今我已是高级教师,现在正带着一批新的年轻教师继续努力。”该校物理高级教师姜付锦说,刚进入黄陂一中时也是一张白纸,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下,自己迅速成长,很快成长为一个成熟教师。如今,他还被国内专业期刊《物理通报》编辑部特聘为力学、电磁学和数值模拟仿真专栏审稿人。利用这个平台,他带领同事们在三年时间内发表论文138篇,参与完成各级课题5个、37次赴各地交流物理教学经验,辅导学生参加各级赛事,屡获大奖。

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活动简报(让学生成课堂主角)(5)

党建引领,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紧抓教风师风师德,以红色文化为抓手,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是黄陂一中建设清廉学校的好举措。

为加强教师思想建设,筑牢廉洁防线,学校以党建引领,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觉悟,坚持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与廉政学校建设相结合。通过强化清廉师德师风建设,与每位教职员工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将清廉学校建设落实到日常管理中。

同时,坚持营造清廉的文化氛围,也是黄陂一中开展清廉文化建设的好抓手。学校将有关清廉建设的文件搜集整理,集结成册,定时组织师生学习。安排学生收看时政节目,撰写时评;开展廉政教育展、廉政教育进课堂、进社团等活动;通过这些德育阵地,形成深厚的清廉氛围。

不仅如此,学校还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夯实清廉根基。“学校立足黄陂,我们深耕黄陂地域课程资源,开发和修订了如《走近盘龙城》《凤凰涅磐》等一批廉洁特色明显校本课程。”李曼丽校长说,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廉洁基因和红色基因拥有了校本课程的理论支撑。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营造清廉的文化氛围、通过课程建设夯实清廉根基……这些举措为黄陂一中清廉学校建设写下生动注脚,也让清廉之风吹遍整个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