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1)

中日甲午战争

发生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精心准备、蓄意挑起的战争。最终,以日本的大胜、清朝的惨败而告终。

支撑清朝统治的军事力量: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海军几乎损失殆尽。

数目庞大的战争赔款,使得清朝加大了对人民的搜刮,激化了矛盾,导致社会动荡,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清朝即将灭亡,成为当时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共识。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及条件苛刻的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深深地刺痛了中国人的心,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以前那种骄傲自大、天朝上国的心态轰然崩塌,亡国灭种的残酷现实,顿时呈现在了所有中国人的面前,无数中国人猛然惊醒,发愤图强。

中日甲午战争,这是清朝灭亡的起点,也是中国人全民惊醒的开端。

一、战争前夜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对内实行维新改革,对外积极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2)

明治维新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策略”,逐步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第一步攻占台湾

第二步吞并朝鲜;

第三步进军满蒙;

第四步灭亡中国;

第五步征服亚洲,称霸世界。

日本长期精心准备,寻找蓄意挑起中日战争的契机。

中日之战,已经不可避免。

而昏庸的清王朝,却依旧沉醉在一片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恰逢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全国上下都为此忙碌,丝毫没有意识到局势有多么险恶,更没有为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做任何准备。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3)

慈禧太后

执掌中枢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则一心只想保存自己手中的实力,毫无战意,与日本妥协的同时,积极筹备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诞,无心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4)

李鸿章

日本一方是有备而来,中国一方是毫无准备,这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到来前的现状。

二、侵占朝鲜

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大规模的东学党起义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5)

朝鲜东学党起义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6)

朝鲜东学党起义

6月3日,无力对抗东学党起义的朝鲜,正式向宗主国——中国请求出兵支援。

清朝在朝方要求和日本怂恿下,陆续派出军队三千人,进入朝鲜。

日本随即以“保护侨民和使馆”为名,向朝鲜派出了一万八千人的军队。

这是日本早有预谋的行动,也是清朝被拉下水的开始。

朝鲜问题,成为了日本发动中日战争的突破口,也是日本苦心寻找的战争契机。

日本侵占朝鲜的战争,从一开始中日双方实力就相差悬殊。

朝鲜半岛上空,战云密布,战争一触即发。

李鸿章却在避战,他给驻扎朝鲜的清军大将叶志超写信道:“谁先开战,谁即理拙。切记勿忘!汝勿性急。”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7)

李鸿章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8)

叶志超

7月25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向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广艺号济远号突然发起袭击,之后,更是击沉了清朝租用的用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

丰岛海战爆发,中日甲午战争被引爆。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9)

广艺号巡洋舰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10)

日本不宣而战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11)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北洋军舰

7月29日,日本陆军对驻扎朝鲜的清军发起了袭击,清军大败。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9月21日,清军渡过鸭绿江回国。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了朝鲜全境。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12)

日本侵占朝鲜

三、东北动荡

12月24日和25日,四万多日本陆军兵分两路,大举入侵中国东北地区。

一路突破清军在鸭绿江的防线,攻占虎山、安东等地;

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先后攻占大连、旅顺等要塞。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13)

日本陆军和淮军聂士成部激战

1895年1月,两路日军汇合,辽河以东地区尽皆被日军攻陷。

清军损失惨重,东北局势动荡,清朝急于乞和。

四、甲午海战

1894年9月17日,北洋海军主力和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在鸭绿江口的黄海海面相遇,随即展开了激烈的炮战。

黄海海战爆发

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第一次海军主力决战。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14)

中日黄海之战

北洋海军将士表现得十分英勇,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在致远舰受重伤的情况下,开足马力,直冲日本旗舰吉野号,却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将士除7人外全部壮烈殉国。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15)

爱国将领——邓世昌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16)

致远号沉没

战斗持续四小时四十分,日本舰队遭受重创,自行撤退。

北洋海军也遭受重创,但取得了战斗胜利。

在海上,清朝的北洋海军,面对日本联合舰队,是占有一定的战略优势的。

然而,黄海海战,北洋海军遭受重创,却让李鸿章心疼不已。

李鸿章把北洋海军看作自己的重要政治资本,宁可避战,也要保护好北洋海军。

李鸿章发电报给北洋海军水师提督丁汝昌道:“不得出大洋浪战,致有损失。”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17)

北洋海军水师提督——丁汝昌

自此,北洋海军便只能困守于威海卫港内,不但在日军攻占旅顺港时,没有前往支援,甚至连日常海面的巡逻警戒,都不得不放弃。

北洋海军的海上战略优势,因为李鸿章的避战,而丧失殆尽。

威海卫是天然的良港,面朝渤海,背靠群山,港湾宽阔,群山上还修筑了大量指向大海的新式海岸炮台。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18)

威海卫海军基地

而它最大的弱点,是难以抵御来自背后路上的攻击。

日军抓住了这个弱点,先以日本联合舰队严密封锁了威海卫海军基地的出海口,使北洋海军只能被困在港内,坐以待毙。

然后,日本陆军从山东半岛东端的荣成登陆,攻占威海卫港湾南岸群山上的炮台。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19)

日军攻占威海卫港南岸群山上的炮台

1895年2月17日,北洋海军在日军前后夹击下,全军覆没,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20)

北洋海军

五、马关条约

清政府派出李鸿章奔赴日本马关,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求和。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21)

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拿出条约后,极其傲慢地对李鸿章说道:“此次谈判,清朝只有‘同意’与‘不同意’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说道:“难道不能谈判,不能商量?”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22)

清朝和日本谈判

伊藤博文笑道:“尽管谈判,尽管商量,但条约内容是不会改变的。”

李鸿章道:“中日两国比邻,不必如此决裂。还是以和为贵,遇事商量为好。”

伊藤博文说道:“割地赔款,犹如欠债一样。清朝把债还清了,两国自然和好。”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23)

清朝和日本谈判

最后一次会谈时,伊藤博文提出:“合约签订一个月后,清朝必须完成台湾的交割。”

李鸿章说道:“台湾交割,头绪纷繁,一个月时间太短,两个月方能交割。台湾已是囊中之物,为什么那么着急呢?”

伊藤博文道:“还没有吞下肚,十分饥饿。”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24)

伊藤博文

日本侵占中国之心昭然若揭,就连吃相难看,也都顾不得了。

虽然全国民众群情激奋,反对签约,但腐朽无能的清朝已下定决心屈服,决定立即签约。

1895年4月17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25)

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和附属各岛屿给日本,向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开放通商口岸等等。

六、清朝灭亡的起点

“延安五老”之一、中共党员吴玉章说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彻底破产了,李鸿章的卖国贼面目彻底暴露了。.......我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我们当时悲痛之深,实非言语所能表述。”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26)

吴玉章

著名教育家、翻译家,《天演论》的翻译者严复给朋友写信道:“大抵东方变局不出数年之中。”、“尝中夜起而大哭。嗟乎!谁其知之‘敌无日不可以来,国无日不可以亡’。”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27)

严复

清朝即将灭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甲午战争之前三十年间,用来支撑清朝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就是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海军。中日甲午战争,清朝一败涂地,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海军丧失殆尽。清朝的军事统治,出现了实力真空。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兴起,清朝束手无策,剿抚两难,则加速清朝的灭亡。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28)

义和团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29)

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之前,清朝还勉强能够实现收支平衡。甲午战争之后,数目庞大的战争赔款,让清朝加大了对百姓的搜刮,全国上下到处充满了失望、不满和愤怒情绪,国内矛盾迅速激化,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甲午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也是清朝灭亡的起点。

七、中国人全民惊醒的开端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和条约的苛刻,是当时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深深地刺痛了中国人的心,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国家灭亡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威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骄傲自大、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中国人全民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也必须改变。

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觉醒,发愤图强。

中国的前途、命运会如何?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这些问题冷酷地摆在所有中国人面前,要求人们重新加以考虑。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伟大民族,但它绝不能容忍别人对它的肆意侮辱和欺凌,一旦认识到存在的严重问题,便会万众一心,奋勇前进。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狼子野心,全体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一百余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救亡图存,只求国家重新崛起、民族再次复兴。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滨江述怀》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拒不认输(是清朝灭亡的起点)(30)

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

中日甲午战争,是清朝灭亡的起点,也是中国人全民惊醒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