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本章为《论语》:里仁篇

【原文】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①。

【注释】

①讷(nè):说话迟钝。

【翻译】

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子曰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此语言简意赅,一语道破了为人处世的玄机,即少说话多做事。在春秋时期,这句话就已成了当时智者行事的重要法宝之一,时至今日,依然是人们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之一。

讷于言,有两层含义,首先提醒我们少说话。当然,少说并不等于不说。若是一个正常人整天不说一句话,那就有点儿不正常了。但是,说话多了也不行,正所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其次,要求我们少说空话和大话,空话废话毫无意义,而吹大话,最终只能使自己成为别人的笑柄,就像纸上谈兵的赵括。孔子一向反对多言,并且一再告诫弟子们话应当少说。

子曰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

少说话对于大家来说,尤其是对一些刚刚入职的人们来说,更是一条好好生存下去的金科玉律。不该说的就不要说,想说的也要经过仔细的斟酌后再说,这才是比较高明的交际手段。大家想想,一个初出茅庐的“菜鸟”,最好还是沉默一点的好。若是忍不住多嘴的话,很有可能你连自己如何出丑都不知道。虽然此言有点儿消极,但却不失为一条明哲保身的妙计。

子曰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3)

孔子不仅强调“讷于言”,更强调“敏于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孔子知道,说大话容易,做成事困难。许多事情,尤其是社会性事物,表面上看着简单,实际上却是千头万绪。而且,许多时候是有一利必有一弊,看起来是做件好事,实际上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隐患。再说,任何事物都处在时时变动之中,眼前有利,并不代表将来有利;对有些人有利,并不代表着随社会大众有利。如此等等,不加深思和认真实践,很难理解做事之难,也不会有长远眼光。少说话,勤观察,理清头绪;重实践,多做事,识得轻重缓急,才是正确的思路。只有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才能兴利除弊,造福社会;只有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才能提高自己办事的效率,事半功倍。

子曰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

其实这个标准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因为它提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对于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张嘴说说是相当简单的,傻子都会,但是真正让这件事发生的却是踏踏实实的付出艰辛努力的人。

在儒家学派看来,侃侃而谈一文不值,只有起而行动的人才是真君子伟丈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