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浓)

外交之声聂鲁达(聂鲁达和阿连德)(1)

听到聂鲁达的名字,就不由得想到他的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大地的居所》、《船长的诗》,他是一位诗人,伟大的诗人,他写情诗,因为他的一重又一重的爱情。但是,他还是一名有政治信念的共产党人,撰写社会题材的诗歌,为国民利益摇旗呐喊。

外交之声聂鲁达(聂鲁达和阿连德)(2)

阿连德,智利前总统,四次参加总统竞选,三次败北,最后一次也就是第四次是1970年9月4日,终于竞选成功。

“我喜欢日落,但我更喜欢你。”这是阿连德当年对他的妻子表白。据说是后来人的杜撰,原话是:“我简简单单地爱上了一双眼睛,却不知道眼睛的背后藏着什么”。

好浪漫啊有没有,作为一位甚少谈及感情的政治家,能说出这样的表白语,也是令人刮目相看了。

阿连德与妻子奥顿希亚·布希于1939年步入婚姻殿堂,育有三女。

一名严谨的政治家,立志帮助贫困弱势群体,为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在生活中却又有一颗多情细腻的内心,当然,还有爱臭美的小毛病,喜欢奇装异服。

外交之声聂鲁达(聂鲁达和阿连德)(3)

聂鲁达的生命中则是经历了三段婚姻及无数次的爱情(女人)。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是他年少时经历的爱情的总结,而诗集《船长的诗》则是为他的第三任妻子玛蒂尔德·乌鲁蒂亚所作,当时他的第二段婚姻还在延续中,只能与玛蒂尔德地下恋情饱受相思之苦。

但同时,聂鲁达又是一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政治家,与阿连德共同的信仰和共同的为人民而战斗的信念,促进了两人的友情。

阿连德的灵巧的政治手腕和聂鲁达无与伦比的表达能力相得益彰,在为提高智利人民生活条件的逐梦道路上并肩战斗,共同成长。

外交之声聂鲁达(聂鲁达和阿连德)(4)

01.不同的轨迹,相同的信念

阿连德曾经是一名医学博士,但他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社会党人的政治立场,是立志改善智利人民生活、领导国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英雄和斗士。

四次竞选总统三次败北,令他党内的同盟们对他也几乎丧失了期待,第四次竞选时,一位颇有社会影响力的记者说到为他竞选投票的原因:

“因为他孤身奋战,因为昨天他坚持完成了一场令人伤感的宣讲,他一生都在为人民工作,却没有得到他的人民的回应。”

第四次竞选总统,阿连德以36.6%对前总统亚历山德里的34.9%的微弱票数胜出,按照智利宪法规定,总统候选人若未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则由国会从得票最高的两名候选人中选出总统。

国会最终选择了阿连德,条件是他要签署一个“宪法承诺条款”,保证尊重并遵守智利宪法,此后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不能破坏宪法的任何条文。

外交之声聂鲁达(聂鲁达和阿连德)(5)

阿连德任职后的两年间,智利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深层次的改革:

解决外债问题(延迟还债)、美资铜业公司国有化问题、由国家控制金融业、没收大量庄园,强制收回适合耕种的大部分土地,设立合作社及国有农场,没收公民财产,将大企业强制国有化,提高工人工资等。

但由于铜业出口限制,价格持续走低,任期初始,政策调控下,短期经济状况尚好,到了1972年,通货膨胀达到140%,且物资严重匮乏,政府增加工人工资,但工资的上升抵不过通货膨胀的速度,智利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与工资上涨相匹配的改善。

铜业的国有化,大企业的国有化及土地等的征收为国有,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他们无视民众的利益,诋毁阿连德实行的是独裁统治。

1973年智利发生皮诺切特领导军队针对阿连德的军事政变,阿连德自杀,有一说是被枪杀伪装成自杀。

外交之声聂鲁达(聂鲁达和阿连德)(6)

无论阿连德在智利民众中多少争议,但阿连德为智利人民做出了一定贡献是肯定的,他最后扛着AK-47步枪自卫未果英勇赴死的影像,成为整个智利及拉美左翼抗争的旗帜之一。

一腔情怀为国民,却没有走完总统的一届任期,不能不说是阿连德甚至是智利人民的遗憾。

在阿连德历次竞选总统期间,盟友聂鲁达功不可没。

聂鲁达任驻法西班牙移民领事期间,在1939年温尼伯援救行动中得到阿连德协助,这是二人的第二次交会。

彼时,阿连德担任卫生、疾病预防和社会福利部部长,温尼伯援救行动中他亲自指导难民们依次接种疫苗。

这次交会,使得诗人聂鲁达对阿连德这位政治家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也是在这一年,阿连德认识了他的妻子奥顿希娅·布希,走入婚姻殿堂。

外交之声聂鲁达(聂鲁达和阿连德)(7)

02.七次交会的友谊,志同道合的支持

《聂鲁达与阿连德:一份友情,一段历史》这本书详尽地讲述了巴勃罗·聂鲁达与萨尔瓦多·阿连德的生平事迹,二人相识、相遇、相知的七次交会过程,及二人贯穿一生的友情。

在本书中,作者以时间为线轴,将聂鲁达与阿连德的七次交会进行了详述,还原了两个人之间的友情及智利的那一段历史。

巴勃罗·聂鲁达,本名:内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出生于1904年的一个小城镇的农民家庭,后来到圣地亚哥读了法语专业的大学。

四年后的1908年,萨尔瓦多·阿连德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后来就读于智利大学医学专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外交之声聂鲁达(聂鲁达和阿连德)(8)

聂鲁达一直热衷于诗歌的创作,从10岁发表第一首诗歌开始,20岁第一部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即享誉全国。

聂鲁达对诗歌创作有强烈的使命感,但他也深知,“当一个国家还处于扫盲阶段的时候,诗歌是没办法推广的”。

于是,聂鲁达“如手足般陪伴在阿连德左右”,鼎力支持阿连德参与总统的竞选,“朗诵诗歌,引起人们的共鸣”,“那些诗句流进了智利人民的心中,潜入了他们的脑海之中”。

在阿连德竞选总统时间里,聂鲁达是阿连德的摇旗呐喊的旗手,在阿连德当政期间,聂鲁达则是阿连德的左膀右臂。

“我的信念和职责都是用我的行动和诗歌服务智利的人民。我活着,我歌唱,我捍卫。”这是聂鲁达获得总统候选人资格时发表的演讲,也是他与阿连德一生为智利人民并肩战斗的写照。

外交之声聂鲁达(聂鲁达和阿连德)(9)

03.获得诺奖,给你惊喜;鞠躬尽瘁,天堂再聚

1971年10月21日,聂鲁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此前的24小时,智利驻瑞典大使德拉诺就向圣地亚哥发了一条信息告知总统阿连德,聂鲁达将获得此次诺贝尔奖,因信息尚未确认,严格保密。

在前几天,聂鲁达请求担任瑞典文学院的委员朋友帮忙,若此次获得诺贝奖希望能够让他通知阿连德早些知道。

外交之声聂鲁达(聂鲁达和阿连德)(10)

1973年9月11日,军事政变中阿连德自杀,9月23日,聂鲁达去世,两位好友在天堂重聚,继续在逐梦的道路上并肩前行。

9月24日,军政府为聂鲁达降半旗致哀。

家庭背景不同、社会出身不同,但不妨碍聂鲁达与阿连德拥有彼此一生的深厚友谊。在成长过程中他们走过相似的轨迹,站在为国为民的统一战线上,坚持着相同的信念,交会成惺惺相惜的盟友。

正如聂鲁达《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所言:“我诗歌的南方是孤独,北方则是人民”。

一个政治家、一个文学家,也是诗人和医者,矢志不渝,坚守初心,挽救国民出水深火热,他们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一生轰轰烈烈,灿若云霞。

外交之声聂鲁达(聂鲁达和阿连德)(11)

附注:

《聂鲁达与阿连德:一份友情,一段历史》作者:智利作家、外交家、历史教授亚伯拉罕·克扎达·维尔加拉,致力于历史课题研究,在巴勃罗·聂鲁达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著有有关聂鲁达的多部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