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是现在的陇西吗(真实版的风起陇西)(1)

三国风云纷涌,波谲云诡,阴谋阳谋,欲说还休。一部《三国演义》,使得三国成为了国人心目中最熟悉的一个历史时期。近来热播的《风起陇西》依然以三国为背景,但与以往的三国古装剧不同的是,《风起陇西》一改以往以宏大战争场景为主线的叙事方式,剑走偏锋,讲述的是三国之间的谍战戏码,被观众称之为古装谍战悬疑剧。剧中的故事尽管惊心动魄,却终究还是小说家言,但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周鲂,为我们贡献了三国时期一个真实的谍战戏码。

一、周鲂其人

若论三国时期最为人所熟知的谍战戏码,莫过于周瑜利用蒋干耍了一计反间计,使得曹操怒杀归顺于他的蔡瑁、张允,等到曹操觉得不对劲时,张、蔡二人的头颅已高挂营头,曹操暗自吃瘪,却也无可奈何。

与周瑜、诸葛亮、郭嘉等三国一流谋士相比,周鲂无论是智谋还是知名度都逊色不少。《三国志》对他的记载也只有寥寥几页,事迹虽然不多,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三国的暗潮汹涌。

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人。《三国志》说他“少好学,举孝廉,为宁国长,转在怀安”。紧接着,书中记载了周鲂的两件事迹,虽然简短,但却可以看出周鲂能力不凡。第一件事是当时的钱唐有一个叫彭式的人,“蚁聚为寇”,孙权任周鲂为钱唐侯相,旬月之间,周鲂便斩彭式等匪寇。

第二件事是,孙权黄武年间,鄱阳郡又有匪徒作乱,匪徒攻没城市,孙权仍以周鲂为鄱阳太守,周鲂到任之后与胡综戮力讨伐盗匪,轻轻松松就攻破盗匪,平息寇乱。

风起陇西是现在的陇西吗(真实版的风起陇西)(2)

周鲂

就这两件事来看,周鲂所做只不过是平息盗匪的小事,似乎不值一提,但其实这都是开胃小菜。应是孙权见周鲂有勇有谋,能力超群,于是便交给了周鲂一个比平息盗匪重要百倍的大事——用计欺诈曹休,引诱曹休上当。

二、断发之欺

彼时魏吴之间正在交战,《三国志》说周鲂“被命密求山中旧族名帅为北敌所闻知者,令谲挑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意思就是说,孙权为了取得战争胜利,让周鲂去山里寻找那些和北方有来往的人,让他们设计取得扬州牧曹休的信任,引诱曹休进入陷阱,给孙吴争取打败曹休的机会。

风起陇西是现在的陇西吗(真实版的风起陇西)(3)

影视剧中的孙权

此时周鲂超于常人的谋略与胆识便展现出来,他回答孙权说:“恐民帅小丑不足杖任,事或漏泄,不能致休,乞遣亲人齐牋七条以诱休。”周鲂觉得,山中的小鱼小虾分量不够,他愿以自己做饵,钓曹休上钩。周鲂派人送书信给曹休,分列七条,陈述自己对曹休的一片“赤胆忠心”和“里应外合”的计划,这封信写的相当有水平,曹休几乎相信了周鲂。

其一曰:“鲂以千载徼幸,得备州民,远隔山川,敬恪未显,瞻望远景,天实为之”。周鲂明显很懂说话的艺术,在信的开头,他并没有直接流露心意,而是对曹休表白了一番,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和曹休远隔山川,但他对曹休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每次想到自己不能与曹休相见,“未尝不寤寐劳叹,辗转反侧”,简直比男女互诉衷肠还肉麻。周鲂在最后还说此次派遣自己的亲人给他送这封信实在是不容易,“今因隙穴之际,得陈宿昔之志,非神启之,岂能致此”

就在对曹休的表白中,周鲂进入了正题。

其二,周鲂诉说了自己在孙吴所受的委屈:“岂图顷者中被横谴,祸在漏刻,危于投卵,进有离合去就之宜,退有诬罔枉死之咎,虽志行轻微,存没一节。愿非其所,能不怅然!”大概意思便是说,他周鲂虽有一片赤子之心,却没想到因为盗匪之事,遭受孙权的无理猜忌,这让他十分怅然,因此他提出希望致降于曹休,希望曹休能够“乞降春天之润,哀拯其急,不复猜疑,绝其委命”。

风起陇西是现在的陇西吗(真实版的风起陇西)(4)

《军师联盟》中的曹休

肉麻的话说完了,接下来便要说点实际的引诱曹休上钩了。周鲂先是抛出前鄱阳太守王婧无故受到孙权猜疑的往事,暗示曹休自己和王婧相同,紧接着便和曹休全盘托出了孙吴的“作战计划”——“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图欲北进”,孙权会派东吴主力分几路进发合肥、襄阳、梅敷等地,孙权亲自率兵进攻石亭,这样就导致东吴在皖的防守力量薄弱,曹休便可乘此机会进攻孙吴皖城。如果曹休率军寇皖地,他周鲂便可以“便从率万吏民,以为内应”。

话说到这份上,周鲂依旧怕曹休不相信,因此他又强调给他送信的这两个人乃是他最亲近的人,“有如儿子”,“骨肉至亲,无有知者”。为了消除曹休的疑虑,周鲂还提出让曹休扣押送信的两个人之一作为人质,以确保两人之间的信任。

信中其五、其六,周鲂都在论述此次计划的可行性,周鲂说鄱阳属地山中的盗匪虽然暂时平息了,但是这些盗匪顽劣不堪,如今孙吴举国倾兵而出,国内防守力量薄弱,一旦他周鲂煽动这些山中盗匪与曹休里应外合,必能成功。周鲂对这个计划很有信心,说是“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时不再来,敢不腹心”。“百举百捷,时不再来”可谓意味深长,对曹休的诱惑也极大。

风起陇西是现在的陇西吗(真实版的风起陇西)(5)

曹休

为了把戏演足,周鲂在信中最后提出“今举大事,自非爵号无以劝之”,因此他向曹休讨要了诸多爵号、官印,以此来笼络山中的那些盗匪。

孙权为了配合周鲂,也多次派遣郎官拿着他的诏书去诘问周鲂诸事,以表自己对周鲂的极度不信任,周鲂为了把戏演足,于是便亲自到部郡门下,割下自己的头发向孙权谢罪。头发对于古人而言意义非凡,不仅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孝道观念,头发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着古人的生命。《三国演义》中说曹操的马受惊踏入麦田,为了践行自己所颁布的军令,割发传示三军。周鲂的种种迹象都向曹休释放着这样一个信号:孙权对我周鲂是一万个不放心,但你曹休却可以对我周鲂一万个放心。

风起陇西是现在的陇西吗(真实版的风起陇西)(6)

《三国杀》中的周鲂断发

此时,周鲂给曹休写的信墨迹未干,周鲂断法谢罪的消息便传到了曹休的耳中。这使得曹休对周鲂深信不疑,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彼时曹真刚刚赢得了对吴的街亭之战,曹休备感压力,他也企图赢得一场大战来证明自己,因此轻信了周鲂,“帅步骑十万,辎重满道,径来入皖”。

曹休以为等待着他的是周鲂的里应外合,没想到周鲂却和陆逊合众伏击曹休,曹休“幅裂瓦解”,曹魏大败,孙吴“斩获万计”。这就是三国魏吴之间著名的石亭之战。

风起陇西是现在的陇西吗(真实版的风起陇西)(7)

曹真

事后,孙权大宴功臣,酒酣耳热之际,他夸奖周鲂说:“君下髪载义,成孤大事,君之功名,当书之竹帛”。遂加周鲂为裨将军,还赐周鲂关内侯爵。

周鲂能够成功诱骗曹休,关键就在于周鲂所写之信与他断发谢罪的举动,周鲂所写之信,可谓字字血泪,句句衷肠,再加上周鲂详细而极具可行性的计划,让急于建功立业的曹休动了心。曹休并非愚笨之人,在尔虞我诈的三国,曹休因此信而对周鲂加以信任,可见此信的效果非同一般。而周鲂的断法谢罪之举,也与他所写之信呼应有加,上演了一出苦肉计,引诱曹休一步步掉入了陷阱。

三、善用间谍

周鲂不仅自己善用阴谋诡计,还善用间谍。《三国志》记载,周鲂在顺利完成孙权交给他的任务之后,又有一个叫董嗣的盗匪突起,寇掠豫章等郡,百姓深受其害。孙权派吾粲、唐咨二人率三千兵马讨伐董嗣,没想到董嗣略有智勇,双方连战数月,战况十分胶着。

周鲂和盗匪打的交道其实不少,相比于前两次平息盗匪,周鲂这次决定来阴的。他先是上书孙权乞求罢兵,并允许周鲂便宜行事。周鲂怎么个便宜行事呢?史载周鲂“遣间谍,授以方策,诱惑狙杀嗣”。

周鲂平息盗匪之法与诱击曹休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者周鲂以自己为饵,诱惑曹休一步步掉入自己设计的陷阱,后者周鲂运用间谍之法,虽然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究竟是何法,但我们也可以想见并不是什么光彩的方法。

董嗣被杀之后,其弟惊恐,因此率众投降吴军。一场连月不决的战争就这样被周鲂运用间谍之计轻松平息了。周鲂虽然比不上诸葛亮、周瑜、郭嘉等一流谋士,能够运筹帷幄帐中,决胜千里之外,但他不走常规,善用阴谋诡计,他在隐秘战线上所展现出来的才能,或许就连周瑜之辈都比不上。

也正因为周鲂的精彩表现,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中,也谈到了周鲂其人其事,不过进行了明显的艺术加工。

风起陇西是现在的陇西吗(真实版的风起陇西)(8)

周鲂

文史君说

《风起陇西》虽然是一部架空悬疑剧,却反映出三国时期波谲云诡的时代气息,魏、蜀、吴之间为了吞并对方,有时是无所不用其极。正面战场的千军万马厮杀固然是历史叙述的主线,但是隐秘战线的斗争同样甚至远比正面战场更为惊心动魄,更能让人感到阴谋的威力。尽管限于史料的限制,我们未能像剧中那样饱览三国隐秘战线的斗争,也未能发现诸如明代锦衣卫一样的特务机构,但周鲂之流,依然能够让我们一窥历史长河下的暗潮汹涌。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2011年。

(作者:浩然文史·景苏)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