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鱼刺?这个问题,我问了我5岁的女儿、有鱼类学研究背景的同事,也问了在社会上从事不同职业的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大家对它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两个词:骨头、扎嗓子(卡喉)。大部分人对鱼刺的感觉是来源于吃鱼时刺给我们的感觉,骨质的小刺,在吃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其实,这小小的鱼刺可不像我们描述的那么简单。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鱼刺,生物学上叫肌间骨或肌间刺,意思是指夹杂在肌肉内的小骨,而不是鱼体中间的那根又粗又硬的脊椎骨。鱼刺在整个鱼体,除头部以外都有分布,根据它分布位置的不同,可以大体分为髓弓小骨、脉弓小骨和椎体小骨。髓弓小骨就是脊椎骨以上由头部后方到尾柄基部的那些肌肉中的鱼刺;脉弓小骨主要在脊椎骨下面的区域;椎体小骨就是靠近脊椎附近的那些细小的刺。椎体小骨仅在低等鱼类存在,而在骨鳔总目,包括我们熟悉的鲤科鱼类中已经退化。

喉咙卡鱼刺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卡嗓子的鱼刺你知道多少)(1)

鲢鱼的鱼刺(椎体小骨已退化消失,箭头所指仅代表存在的位置)

在了解了鱼刺是什么之后,大家知道鱼刺也有不同形状吗?先介绍一下鱼刺的7个形状,分别是 I 形、卜形、 Y 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为了认识鱼刺的形状,我冒着舌头被扎烂的危险,品尝了一次鲢鱼火锅,从头吃到尾,在我舌头和牙齿的紧密配合下,我发现了四个类型的鱼刺: I 形,卜形、 Y 形和一端多叉形,其中 I 形和卜形的数量较多,没有更复杂的两端两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鱼刺的结构可以说明我吃到的是经历了很多代养殖的鲢鱼。

喉咙卡鱼刺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卡嗓子的鱼刺你知道多少)(2)

鱼刺在鲤形目鱼类中较多且复杂,但是在鲇形目的鱼类中却很少,那么,鱼刺到底有什么用呢?科学界普遍认为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肌肉、传递能量以及与鱼的运动有关。鲤科鱼类多以植物或者底栖动物为食,在捕食过程中,更需要身体做出细微的调整,因此,在鱼进行纵向运动的时候,正因为肌肉的收缩,所以可能才需要借助鱼刺产生的作用力,来完成一些较为细微的方向转变。但是像鲇鱼一类的肉食性鱼类,捕食主要依靠瞬间爆发力,也许强劲的骨骼支撑和发达的肌肉才是其需要的,而非鱼刺。

鱼刺除了在我们吃鱼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一点麻烦,它也是了解鱼类进化的重要途径。古生物学家们发现,随着鱼类的逐渐演化,鱼刺的数量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最后消失的过程。鱼刺的类型也由简单到复杂,最后又退化。如低等鱼类海鳗,鱼刺平均有409根,而且仅有 I 形、卜形和 Y 形,而到了鲤科鱼类,鱼刺数目减少到93~133根,且出现了7个类型,鳅科鱼类,如泥鳅,鱼刺的类型出现退化,仅留有 I 形、卜形和 Y 形,到了更晚一些的鲇形目,如黄颡鱼,体内的鱼刺仅残留了8根,且为简单的 I 形。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对我国特有鱼属,金线鲃( ba )属鱼类的鱼刺进行了研究,金线鲃属鱼类是一类洞穴和半洞穴的鱼类,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喀斯特区域,由于对洞穴生活的适应,出现了眼睛退化、身体无色素等适应特征。除此之外,科学家也发现从半洞穴种类到完全洞穴种类,鱼刺有减少的趋势。科学家分析这可能与洞穴生存环境较极端,食物缺乏相关,鱼刺数量的减少有利用节约能量。并且,金线鲃属鱼类鱼刺无树形结构,也可以说明金线鲃属鱼类属于进化上比较慢的类群。

喉咙卡鱼刺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卡嗓子的鱼刺你知道多少)(3)

安水金线鲃(蒋万胜 摄)

喉咙卡鱼刺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卡嗓子的鱼刺你知道多少)(4)

金线鲃属种类鱼刺的形状

养殖品种的鱼类,鱼刺的数量和形状都有减少和简单化的趋势,这可能与养殖过程中,食物来源充足,而且也没有太多运动空间相关。如鲤鱼、鲫鱼等一些养殖的品种中,腹部的脉弓小骨已经退化消失,吃鱼的时候肋骨附近的肉可以放心大口的吃。

这样看来,肌间刺的发育既有进化的历史原因又有生态适应的现实原因,在未来的某一天科学家或许能找到跟鱼刺的形成有关的基因并且利用到育种上来,这样我们在聚会吃鱼的时候就能谈笑风生,再也不用担心小刺带来的困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