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妙卡公司去年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并且信心满满。该公司在一份近期的市场评估中发现,今天中国人的平均巧克力消费量仅为100克,相当于每年只吃一块巧克力;而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的年均消费量为90块,俄罗斯人差不多是50块。基于这些数据,他们认为中国的巧克力市场是“巧克力征服者们发现的一块新大陆”。
问题在于,世界巧克力巨头早在40多年前就发现这片“新大陆”了;上世纪70年代末,好时和雀巢公司前经理人劳伦斯·艾伦就已经兴奋地注意到“那里突然出现了10亿从未尝过巧克力味道的人”的巨大商机。然而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市场深耕后,中国还是远远没有成为一个巧克力消费大国。
杜拉拉升职记中狂吃某品牌巧克力
然而,这些厂商对于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心理的迎合,却也为自己在中国进一步拓展市场埋下了隐患。原因很简单:高端市场总是有限的,何况巧克力又并非真正的奢侈品。造成的局面是,巧克力并没有作为一种饮食习惯真正走入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生活中,它的商业空间自然极为有限, “本地化”完成度也还很低。
2、从抹茶到茅台酒:巧克力的换心手术
另一个事实也能证明巧克力在中国本地化程度太低——中国截至目前尚没有出现一个真正成功的本土巧克力品牌。曾经,天津起士林巧克力曾在华北地区颇受欢迎,上海百诺或梁丰麦丽素牛奶巧克力也热销过一阵,但那些本土品牌充其量只是一时风光,缺乏后劲。
但话说回来,中国的巧克力市场尚未被激活,恰恰证明它还有巨大的潜力。这就是为什么,在市场常年萧条的情况下,德国妙卡、比利时歌帝梵、澳洲的麦提莎(Maltesers)依然在最近杀入这片“巧克力荒漠”。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国外的巧克力生厂商,在不断研发“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各类新型巧克力产品,比如含有果汁、软糖、八角、乳香等香料的巧克力,把欧洲传统的酒心巧克力中的酒换成茅台酒或者抹茶,可谓煞费苦心。
文/周鸿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