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的士师傅的乘客(的士师傅我在他乡的知音)(1)

的士师傅的见闻比起什么搜来的资料还更新、更翔实、更有效。

我及我的数位助手负责为世界各国50余家航空公司的机上杂志拍摄采写中港澳台人文旅游专题,每年往来各目的地高达百个。每一地都有深入采访的人物故事,留存很多名片,翻翻看,最多的还属的士司机。因为每到一地,至少要召三次德士。

向的士师傅打听信息

至今年春节,我已从事人文旅游专题采访整整39个年头了。自认为极科学一招,每到一座城市中采访,降落或到站后,去酒店的路途不论长短都要召的士。费用上虽比公交车贵些,但快捷便利,可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与的士司机一路热聊,考证这家酒店的口碑,熟悉到达酒店线路、城市概貌,把司机介绍的城市地标、老街、酒吧街、文化街区和商业步行街记录下来,甚至哪里是拍摄城市全景最佳地点,哪里有当地代表性的特色小吃,到达周边古村镇多远,怎样前往等都有一个间接感受,要比搜来的资料更新、更翔实、更有效。

去中国西北旅游拍摄,至今仍航班少,铁路不发达,想到城市外围方圆百余公里区域跑跑离不开徳士,这比长途班车省时快捷。遇及数人同往,花费比公交节省很多。去呼伦贝尔时,遇到的王姓司机是中国第一批长途贩运司机,技术娴熟,路况如在指掌,是个典型的东北汉子,个子不高,却浑身透着坚毅、豪爽,讲了一路当地鲜为人知的故事。

对城市多了几分亲切

白天,一定要在路边等待一个“的姐”。她们日复一日开的士,寂寞单调,遇见热情搭讪的乘客便是“人生难得一知己”,会将当地人家价值取向、生活习性、民俗风情、眼前的困惑,一一道来。等待一个个红灯间,包括她和她“圈子”的热乎事,让我知道了他们的日子,让我与当地真真相融了。

贺兰县的周女士、延安的贺女士、绍兴的宋大姐、长沙的李女士等,语调语速、直白观点,都令我记忆犹新,或写入文中。

记得夜晚到银川时,是李先生载我们从机场到住地,次日他夫人载着我们去西夏王陵等地。她说:“跑长途女人更细心。”相貌端庄、身材姣好,也很健谈的她,一路上热情介绍着银川的风土人情和奇闻逸事,对于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也不厌其烦地回答,不时阐述一些自己的见解,令我们心生好感,对这座城市也多了几分亲切。

各地夜班、早班的士均为男士开车,他们熟悉夜幕降临、华灯齐放后城市的各条街道、各个角落。早晨的公园、广场、水畔;夜晚各具特色的街道和文化场所,最能体现城市古往今来不同文化的交融荟萃,是一座城市活力四射的两个最佳时段,是我体验当地人生活的宝贵时机。

一首歌唱得好“谁不说咱家乡好”,但能够把家乡说得有条理的司机不多。二线商业步行街都不是唯一了,问起古文化街有二三条,问起酒吧街有三五条,问起美食街有七八条。这就要根据游走喜好和拍摄需要,恭敬地请“的哥”帮忙有条理地选择。

找知音,出效率,省钱省时省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