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是我国政权最多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战乱频仍,礼崩乐坏。这个时期人民苦不堪言,然有破坏必有建设。在这个问题频出的时代,很多有识之士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中,有这么一个学术派系,他们提倡通过外交游说来改变列国格局,同时立取卿相之荣。这就是后来被传的玄之又玄的纵横家。其集大成者是战国中期的苏秦和张仪。那么在战国的逐利背景下,苏秦"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熄"引得多人模仿,那么这些人又是否又忽视了本末关系呢?
在儒家经典代表著作中,曾有"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说法。那么到底何为本末呢?又如何知其先后呢?苏秦给我们很多启示。
苏秦
一、 匹马黑貂裘苏秦全家都是以务农种地生活。他以前曾经到齐国求学,接触了很多新思想。后来又拜鬼谷子为师,与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学成之后,他去了西边的秦国,秦国刚发生商鞅变法,已经成为一个强国。
苏秦有一套自己的外交主张,称为连横。那个时候秦国当政的是秦惠文王。他就对秦惠王说:"秦国,西有巴、蜀、汉中的良田和资源,北有胡貉和一些稀有动物,南面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面有崤山和函谷关固若金汤的坚城和险关。
良田千里,百姓耕田,战车和士兵数不胜数,这就是大国强国啊。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凭着大王的贤明,可以兼并诸侯,一统天下,如果您有这样的大志,我来帮您办。"
秦惠文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飞不上天,法令不完备不能直接用到犯人身上,道德不深厚百姓不会听,政教不顺民心的大臣会很被动。你说的话把秦国吹上天了,你不远千里跑过来如果只是吹牛的话,我太忙了,还是有时间再听吧。"
就这样,苏秦铩羽而归。回来的时候黑貂皮大衣破烂不堪,一百斤黄金也没了,落魄地回了家。他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形容枯槁,一脸羞愧之色。辛弃疾有一首诗曾说:"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二、 舍本而逐末回到家以后,家里的人都嘲笑他不好好种地就会耍嘴皮子,实在是舍本逐末。苏秦特别惭愧,脸色发红。人最难受的就是在亲戚面前丢脸了吧。在人生中,最难的确实是证明自己。
苏秦的家乡洛阳
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把自己的藏书全部看了,又揣摩很久师父当初教的一些东西。自言自语道:"跟着名师学艺,寒窗十年,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书真的有用吗?"他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怀疑。
他在群书里找到一部《周书阴符》,据说这是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的帝王术。他便用心去钻研,体会,读书困了的话,就会拿针猛扎自己大腿,鲜血从大腿流到了脚下。这样使他格外清醒。研究了一年多,揣摩出合纵连横之术,他觉得帝王心术尽在己手,可以真正去降服诸侯了。
苏秦家就是洛阳,他就近优先选了周显王。但显王周围的大臣都很解苏秦,认为他只是个舍本逐末的懒汉罢了。没有人看上他愿意为他说话,周显王根本不见他。
苏秦去了赵国。赵肃侯的弟弟赵成是现任国相,又是奉阳君。但奉阳君不喜欢苏秦,苏秦又很快离开了赵国。
苏秦北上去了燕国,等待了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仿佛上天也不想苏秦失败了,这次游说得非常顺利。苏秦先从地利上分析了燕国离赵国最近,燕国只害怕强大但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秦国,却不担心卧榻之侧又很强劲的赵国;如果燕国能和赵国结盟,那就无忧了。
燕文侯允诺苏秦"如果你的办法要是能让燕国不再被欺负,愿举国相报"。于是他资助苏秦大量钱财,前去游说赵国。
苏秦再来赵国的时候,奉阳君赵成已死,便游说赵肃侯,跟他说只要六国联合起来,秦国会十分惧怕。苏秦精微地分析了赵国与其他列国的交往的利弊,三晋如果赵与韩魏精诚团结的话进可攻退可守,可以与周边的齐楚燕有一战之力。
不仅如此,他说透了合纵更大化:如果可以把韩、魏、齐、楚、燕、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打击秦国,六国一体,兵力和人才以及财政上,秦国肯定不是对手。秦国就再也不敢东出函谷关侵犯六国了,赵国作为联盟之首,自然备受尊崇。
赵肃侯深感认同苏秦以及他的上谋伐交的战略,给钱给人让他去说服剩下的四国加盟,早日完成合纵大计。
苏秦在赵、燕得势后,六国终于达成盟约,勠力抗秦。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盟的联盟长),被六国国君任命为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
当六国联军兵临秦国边境的时候,秦国人肝胆俱裂。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长达十五年。
三、 前倨而后卑合纵成功后,苏秦从楚北上,向赵王复命,路过自己的老家洛阳。整个洛阳城内车马行李、六国使者跟随的颇多,他的阵仗不输给任何一个帝王。周显王特别后悔当初没把苏秦当回事,赶紧找人为他清扫道路,并派人到郊外为他接风洗尘。
苏秦的家人亲戚也到进城来一睹他的风采。他的父母、哥哥嫂子、妻子等人全部匍匐在地,不敢抬头。
苏秦想起以前,情绪涌出来心口,感慨地说:"同样都是我,富贵的时候,亲戚全部都敬畏我;贫贱时,家人都不以我为人,更何况旁人。假使我当初在洛阳有二顷良田,现在又怎能佩带六国相印呢!"于是把自己身上的钱财,尽数赏赐给亲戚和朋友。
苏秦以前去燕国的时侯,曾经向人借钱一百做路费,如今富贵,就还了一百倍。苏秦的随从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收到回报,他问苏秦为什么。苏秦说:"我没有忘记你,当初你随我去燕国,那时正当我正处困境,在易水边你多次想抛弃我,你这样很不仁义。所以我选择最后赏赐你"。
纵横家代表
结语纵横家唯利是图的思想,为了追逐名利而不择手段,他们并不认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也不认可儒家的耕田为本。
他们身处战国乱世,其权谋诈术更多是处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无论做什么决定都是为了追名逐利,在"国家没有永恒的朋友,臣子也没有永恒的主子"的乱世中,所有国家只不过是纵横家手中一颗棋子罢了。
苏秦曾说:"想我有洛阳二顷田,焉能配六国相印?"。天下事,先本后末则易成。然本可以为末,末也可以为本。曾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句话的主旨是让人明白内外本末与终始先后:做事要先本后末,知有先后。苏秦成功后,世人争相模仿,再也没有以农为本的想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