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阿桂树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郡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对陈季方的评价(看陈季方是如何回复恶客的)(1)

陈寔,字仲躬,河北省许昌县人,他在太丘这个地方做过官,又称为陈太丘,是东汉时期有名的道德家。

陈谌,字季方,陈寔第四子,与父亲陈寔、长兄陈纪并称为“三君”。

梁上君子

现在都用“梁上君子”来形容小偷,“梁上君子”一词就是出自陈寔之口。

有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陈寔家里,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陈寔知道屋梁上面有人,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做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小偷感惭交并,下地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丝绢布匹于屋梁上的盗贼。

这就是“梁上君子”的由来。


难兄难弟

一天,陈纪和陈谌的儿子在讨论各自父亲的品行功德,两个人争得不相上下,就跑去请教爷爷陈寔。陈寔说:元方难做兄,季方难做弟。

其实就是说两个人的才能,德行不相上下,各有长处。难兄难弟这个词本来是形象两人各有长处,不相上下的,现在被用来形象两个受苦受难的人。


泰阿桂树

陈季方从小就思维敏捷,有人不怀好意地问陈季方,说:“你的父亲陈太丘到底有什么德行,能够当得起这么好的名声?”

陈季方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说道:“我的父亲就好像是生长的泰山山坳里的一株桂树,往上看,是泰山高耸入云的峭壁,向下看,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有着雨露滋润,有着深深的泉水可以吸收。在这个时候,怎么知道泰山到底有多高,深泉到底有多深呢?我也不知道我父亲到底是有功德?还是没有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