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是什么意思(大大用典利莫大于治)(1)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是什么意思(大大用典利莫大于治)(2)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是什么意思(大大用典利莫大于治)(3)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是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的优先方向。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威胁日趋常态化,宗教极端思想借助网络手段加速蔓延,建议加紧商签《上海合作组织反极端主义公约》,完善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法律基础。针对毒品制贩难以遏制,“恐毒合流”现象突出,中方建议赋予地区反恐怖机构禁毒职能,各方也提出加强禁毒合作机制建设的具体建议,希望各国主管部门加紧协商并尽早确定统一立场。

——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6月24日

【原文】

夫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显于后世者,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夫民贪行躁,而诛罚轻,罪过不发,则是长淫乱而便邪僻也,有爱人之心、而实合于伤民,此二者不可不察也。

——《管子·正世》

【解释】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出自《管子·正世》。管子即管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道法家。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后被称为“华夏第一相”。“正世”篇就是讲述如何匡正当世,调治天下。管子认为五帝三王之所以成功立名显于后世,正是因为他们能为天下兴利除害。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一定相同,但努力的目标是一致的。人民是贪利而性行急躁的,如果刑罚太轻,罪过不得举发,这就是助长淫乱而有利于邪僻的行为。看起来有爱民之心,实际上正好是伤害人民。这两者是不可不认真考虑的。因此,他强调“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意思是:国家最大的利益莫过于安定,最大的危险莫过于动乱。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战争不断,人民饱受战乱的摧残,生活苦不堪言。因此,人民渴望和平,渴望安居乐业。只有国家大治,社会稳定,老百姓才能安心生产生活,国家财力和物力才会丰富,国力才会增强。管仲提出“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的思想观念,也是顺应当时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同时,对于不同时代的大多数国家来说,安定团结都是国家社会正常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道理在古今中外都有一定的适用性。

当今时代,一方面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各个国家都在加快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以期在国际舞台上抢占一席之地。对于任何国家来说,要求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国际与国内的和平安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在当前国际总体形势趋于安全稳定的局势下,局部地区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毒品走私、跨国有组织犯罪、网络犯罪却也成为很多国家面临的共同困扰,而且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就要求国家之间必须团结起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解决地区安全稳定问题。

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旨在强调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各方应当增进理解,增强上海合作组织凝聚力,推动上合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是什么意思(大大用典利莫大于治)(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