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实践是检测真理的唯一标准司马南与其背后专业团队不能通过语言加成把企业家变成资本家、搞阶级对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联想改制前是生产什么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联想改制前是生产什么的(谈联想改制不能坚持)

联想改制前是生产什么的

凡是联想好的方面,都是司马督促的结果,凡是联想坏的方面,都是司马揭露的结果

何为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实践是检测真理的唯一标准。司马南与其背后专业团队不能通过语言加成把企业家变成资本家、搞阶级对立

2009年联想控股大股东中科院股权出售联想控股29%股权,转让价格为27.55亿。购买者为柳传志泰山会盟友卢志强控制的泛海国际

本次股权转让使联想控股从国有控股企业变成民营企业;事实证明联想股权改制以来联想一直保持稳定高速发展,是符合时代发展是经得起检验的,国企改制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客观描述中科院转让股权的初中、经过与背后的用意。尽量客观表述中科院、联想管理层、泛海国际三方利益得失

首先要明确中科院旗下企业国有资产股权改制不是针对联想控股一家企业,而是针对中科院院、所旗下所有企业。

2004年文件:为加快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中国科学院“直系”企业从明年起将加快推进股权社会化,力争到2010年前院、所持股比例降至50%以下。 (2006文件指出原则性股权不超过35%)

中科院在2003年拥有9家上市公司,联想控股只是其中一家,从2002开始中科院整体出让了深圳科健集团、北京中科大洋科技有限公司、科智国际技术合作公司、长春热缩公司股权。

以上文字只说明一个观点,中科院2009年出售联想控股29%,完全是政策引导!联想控股从国有企业变成民营企业合理合规合法

根据国科控股公开披露转让公告,对接盘者的资质做了严格限定,要求必须是内资公司,不能有外资成分。

5年内不转让联想股权,不改变联想已确定的发展战略和各项业务规划。注册时间超过20年,注册资本40亿元,2008年合并报表不低于35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100亿元,而且过去三年净利润8亿元以上,且在金融、能源、房地产三领域的业务投资额平均值不低于20亿元,并至少在一个领域有控股上市公司。

中科院股权转让泛海国际能成为符合条件方是结果,核心是符合柳传志代表的管理层与中科院共同的利益,符合联想控股未来发展所需要

2009年股权转让之前有知情人士分析说,“具备受让资格的企业实际上直指在上述领域内排名前三位的公司,比如房地产领域内的万科、中远,能源领域内的中石油、中石化,金融保险领域内的工行、泰康、平安等。

能源、房地产、金融三个大方向很明确表达联想控股未来的发展方向。说得更直白点就是房地产(融科智地)

泛海国际董事长卢志强是泰山会柳传志盟友,是不是其中很重要因素;反正我认为指定有很大的因素。2009年金融危机危机情况下能一次性拿出27.55亿现金的公司不太多

至于司马南视频中提到的又是涉及利益交换,又是13亿国有资产白送柳传志泰山会盟友言论有点太牵强

当初候选企业中:万科董事长王石、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工商银行马蔚华,都和柳传志同在企业家俱乐部。2009年有能力接盘联想控股股权的企业,任何一家董事长和柳传志都有关系。

至于张捷提出的中科院出售的不是股权还有控制权价格应该翻倍的理论。简直违背经济学原理

中科院与联想管理层是一家,联想是中科院最能拿出手的明星企业。

泛海国际持有29%股权一没话语权二没控制权,必须无条件支持联想的战略发展;泛海国际投资联想控股就是纯财务投资,凭什么要承担中科院失去控制权的成本

2009年柳传志在联想的地位根本不用拉盟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汶川地震联想都做得非常优秀。

对于最终成交价格为27.55亿个人认为没有讨论的意义,北交所挂牌这么多年;股权转让透明度非常高

对于网络流言、泛海国际与柳传志有利益往来,更是无稽之谈。甚至有点可笑

2011年12月20日,泛海控股将其所持联想控股9.6%的股权转让给柳传志、朱立南、陈绍鹏、唐旭东、宁旻等五位自然人;北京联持志远分别向泛海控股和黄少康转让其所持联想控股的9.5%和1.5%股权。

2011年联想控股准备上市,柳传志朱立南作为联想控股核心高层股权要剥离出去,才有这次对转协定。

重点柳传志个人持有联想控股2.85股权 联持志远1.5股权,总计持有联想控股4.35%合不合理

1999年,联想在内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主要安排联想集团所持有的35%股份的分红。

在这一次计划当中,1984年参与创业的15名骨干获得其中的35%(对应持股股比例是12.25%);柳传志持有联持志远1.5股权,符合联想对于15创业骨干股权奖励

大约有160位核心员工获得其中的20%(对应的持股比例大约是7%);最后有一部分属于未来骨干员工,包括1999年当时的联想员工获得剩余的45%(对应的持股比例大约是15.75%)

最简单的表述柳传志2000-2015年上市总计11年在联想集团与联想控股担任董事长期间,共获得联想控股股权奖励为2.85%,(我真看不出这有什么问题)

2012年2月20日,泛海控股将其所持联想控股8.9%的股权转让给北京联恒永信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联想控股准备上市,泛海国际同意股权激励,拿出8.9%股权转让给北京联恒永信(主体为联想控股与联想集团管理层)虽然是股权激励,但是泛海国际转让8.9股权价格为11亿人民币。

重点北京联恒永信,通过股权穿透可以表明柳传志不持有其公司任何股权。

泛海国际上市之前已经完全部分套现,27.55-11泛海国际等于16.55亿购买联想控股20.4股权。

2015年联想控股上市最初股价为1000亿泛海国际16.98%股权价格估值170亿港币。泛海国际在联想控股上市以后没有减持过联想控股股权,现在16.98%股权大概35亿港币左右

泛海国际作为投资公司,对于联想控股的投资实际上并没有获得合理的收益。根源在于联想控股作为母公司在香港上市股价一直处在低位。

对比中科院投资联泓新科的收益

联想控股旗下联泓新科中科院持有20%股权,2021年联泓新科最高股价超1000亿,中科院持有股权估值为200亿;当初中科院进入的时候投资不超过5亿

中科院出售联泓新科股权,完全可以收购回泛海国际持有联想控股的股权。(至今不明白哪里出现国有资产流失)

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一点中科院投资几百家企业,联想是获利最丰厚的。也是给中科院最长脸的一家企业

重点北京联持志远通过股权穿透发现不是只有联想控股管理层有话语权,中科院同样有话语权。

中科院如果对管理层不满意,作为大股东中科院可以直接改组联想控股高管层;中科院对联想控股与联想集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创作不易如果满意请点赞评论转发,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者认为我写的不符合事实也可以留言评论(尽量和平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