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号,战国风云,每篇都是原创精品!

在民间,流传着一些姓氏通婚方面的忌讳,比如岳姓和秦姓,武姓和潘姓,再比如李姓和朱姓,至于原因大家肯定也都知道,因为这几对姓氏之间都有“深仇大恨”。

战国时期名将传说(赵姓和马姓不易通婚)(1)

武松杀嫂

除了这三对,还有一对姓氏在北方尤其是河北地区,也有通婚方面的忌讳,那就是赵姓和马姓(汉族),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不过不是有仇,而是因为汉族马姓的祖先本姓赵,而他们的这位祖先就是战国名将,赵奢。

什么?没听说过,那如果告诉你他就是纸上谈兵那位小伙子他爹,你肯定就会有印象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赵国名将,对赵国而言,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真是让人爱恨交加呀!

(一)

因为时间太久远,再加上典籍的缺失,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的出身都有争议,赵奢也是如此。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没有明说赵奢的出身。虽然很多人说赵奢是赵武灵王的庶子,但是这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撑这个说法。

按照《战国策》的记载,赵奢曾对平原君赵胜做过自我解释,说自己曾经逃亡到燕国,还得到了燕王信任,被任命为上谷守。

假如赵奢真的是赵武灵王的儿子,那么她的母亲身份可能十分低微,在沙丘之乱中受到波及,隐姓埋名逃到了燕国,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回了赵国,当了一个很小的官。

战国时期名将传说(赵姓和马姓不易通婚)(2)

赵武灵王,截图来自网络

但概率更大的一种情况应该是,赵奢并非赵武灵王的儿子,只是赵国王室的一个远支而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释他和赵王以及平原君赵胜看似很陌生的关系。

(二)

抛开野史中的那些记载,赵奢在正史中最初只是一个“田部吏”,这只是一个负责收税的小官。

某天,当他到收税收到平原君家的田间地头时,平原君家里管事的人不肯出。为什么不肯出呢?自然是因为平原君身份特殊,他是赵武灵王的小儿子,是当时赵王的弟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果是别的人来办这事,可能压根就不会上门,但赵奢不但上了门,当平原君的家人拒绝交税的时候,他手起刀落直接杀了平原君家里九个办事人员。

战国时期名将传说(赵姓和马姓不易通婚)(3)

图片来自网络

平原君是什么反应呢?起初自然也是怒不可遏,甚至想把赵奢给杀了,不过赵奢很淡定,给平原君讲了一通道理:你身份贵重,但是如果不依法办事,那么国家就会衰败,别的国家就会欺负赵国,甚至灭了赵国,到时候你又在哪里呢?所以你应该以身作则,奉公如法,那样赵国才能强大。

平原君听了这话,觉得很有道理,认为赵奢是个人才,就推荐给了赵王。赵王也对其委以重任,将让他“治国赋”,应该及时管理国家税收工作,结果几年功夫,“民富而府库实”。

我们读历史的时候,会经常看到很多王朝在即将覆灭(比如明朝)的时候,那些既得利益者依旧十分吝啬,就算家里金银堆得满满的,也舍不得拿出来抵御外辱,最终只落得国灭家破人亡。

战国时期名将传说(赵姓和马姓不易通婚)(4)

崇祯,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不要以为平原君对待赵奢的态度很正常,他的姿态其实很高,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而这也说明赵奢是个非常有有魄力的人,他是冒死在为赵国工作。

这件事情也说明,赵奢在成为一代名将之前,首先是个政治家,对治理国家也很有一套。不过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赵奢和从平原君以及赵王关系很生疏,我们很难相信他是平原君和赵王的兄弟。

(三)

赵奢之所以一代名将的身份名留青史,是因为阏与之战,能以一战而名流青史,也说明此战非同寻常。

为了集中精力收拾楚国,秦国主动和赵国举行了渑池之会,后来还主动将安国君的儿子异人送到赵国当人质。不过当秦国腾出手来,又开始玩找茬游戏了。

秦国先攻打了赵国的三座城池,分别是祁,蔺和离石,但这三个城池对赵国很重要,于是赵国提议用另外三个城池去换,为此赵惠文王将儿子郦送到秦国当人质。

秦昭襄王见赵惠文王诚意满满,也就答应了,把上面三座城池还给了赵国。但是赵国并没有如约把另外三座城割让给秦国。于是,秦国终于找着借口,再次发兵攻打赵国,围攻阏与。

阏与位于太行山上,西面是韩国上党,东面经武安可直取邯郸。秦国进攻阏与的终极目标当然是攻克邯郸灭掉赵国,所以当韩国来赵国求援的时候,赵国上下自然不敢怠慢。

赵惠文王紧急召集了当时赵国的几个大才,廉颇,乐乘,也包括赵奢。廉颇是久经沙场的老蒋,乐乘是乐毅的儿子,出身名将世家,不过这两人都认为“道远险狭”,不好救。

战国时期名将传说(赵姓和马姓不易通婚)(5)

亮剑李云龙,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赵奢却有不同看法,《资治通鉴》里面是这样记载的:(赵王)问赵奢,赵奢对曰:“道远险狭,譬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兵救之。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肯定都知道李云龙的口头禅,那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而这句话最早的版本就来自赵奢。

(三)

当赵奢获得兵权之后,是不是就真的去和秦军硬拼打遭遇战了呢?并没有,赵奢率领大队人马离开邯郸三十里就安营扎寨了,而且还严令部下乱提意见。

战国时期名将传说(赵姓和马姓不易通婚)(6)

阏与示意图

此时,秦军已经到了武安附近,而武安和邯郸近在咫尺,骑兵来往驱驰,把武安的房屋都快震塌了,但赵奢却一连28天按兵不动。赵军之中有人看军情紧急,终于沉不住气站出来,建议赵奢去救武安,但是立马被赵奢给大张旗鼓的砍了。

消息传到秦将胡阳耳朵里,认为赵军害怕秦军,不敢和赵军硬碰硬,武安,甚至邯郸都唾手可得。

不过唱完了戏的赵奢却下令“卷甲而趋”,也就是不穿铠甲,轻装简从,两天一夜就赶到了阏与附近,并且在军士许历的建议下,抢占了北山山头,这样赵军实际上已经切断了秦军的退路。

战国时期名将传说(赵姓和马姓不易通婚)(7)

赵奢,图片来自网络

当秦军回过神来,从武安回来争夺北山的时候,居高临下的赵军将秦军击溃,取得了阏与之战的大胜。

胜利回朝后,赵惠文王立即将赵奢封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一般。可见,赵惠文王的用人政策还是十分开明的,有功必赏,而这也是他和秦昭襄王一争长短的底气所在。

(四)

在阏与之战之前,因为白起接连指挥了伊阙和鄢郢等著名战役,让山东六国为之胆寒,甚至出现了秦军不可战胜说法。阏与之战的胜利就更加难能可贵,极大的鼓舞了山东六国和秦军作战的信心,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战国时期名将传说(赵姓和马姓不易通婚)(8)

武安君白起,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赵奢的阏与之战的胜利是偶然还是必然呢?毕竟他只打了这一次。从概率上看,好像是偶然的,但如果我们读过《战国策》就会发现,此战的胜利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在《战国策》中,有一篇是记载赵奢和田单论兵,也就是讨论军事方略的文章。田单认为一个国家,有三万精兵自卫甚至攻城略地了,因为如果常规部队太多,就会影响耕种,导致后勤乏力,是“自破之道”。

田单之所以这样说,想必也是因为站在自己打败燕国重建齐国的成功经验上。不过,赵奢完全不同意他的观点,他说从春秋到战国,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国几乎都灭掉,只剩下七个大国,三万兵马塞牙缝都不够,更别说什么攻城略地了。在这场对话的最后,田单也承认了自己格局差了点。

战国时期名将传说(赵姓和马姓不易通婚)(9)

田单火牛阵,图片来自网络

在被廉颇和乐乘判了死刑的阏与之战中,赵奢先示弱于敌,后出其不意,化被动为主动,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集中体现了一个名将的综合素质。而《战国策》中和田单这次伦兵,又充分展示了赵奢对战国时代天下大势的深刻洞察,所以阏与之战的胜利是必然而非偶然,而这也是人才的价值。

(五)

既然聊赵奢,自然就不能不提到长平之战和他的儿子赵括。

对于赵括,赵奢有着清醒的认识,就连赵奢的老婆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不过当时已经无路可走的赵王,选择了孤注一掷,但是这次儿子没能再现父亲的神迹,反而直接葬送了赵国40多万有生力量。

回到开篇赵姓马姓不通婚的问题。虽然赵括战死,但赵奢应该还有其他子孙后代,他们后来就以“马服”为姓,再后来又以“马”为姓,所以赵姓和马姓不通婚,是因为本就是同姓。

战国时期名将传说(赵姓和马姓不易通婚)(10)

赵括战死,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马服”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也有争议,有人说是赵国因胡服骑射而强大,“马服”是用来褒扬赵奢的一个封号,也有人说马服是一个地名,因为赵奢封地在此,所以被称为“马服君”。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相比大家都会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长平之战开打的时候,假如赵奢还健在,他又会采取怎样的战略对抗秦国呢?他能打败秦国吗?

历史没有假设,只留下无尽的遗憾,但是以赵奢在阏与之战之战中的表现,是有很大相信空间的。


本文是《资治通鉴》解读,喜欢历史的朋友,敬请关注本号,战国风云,每篇都是原创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