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之滨,黄河之洲的滨州市,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地域,“老渤海”红色文化在这里孕育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普及“老渤海”历史知识,讲述英烈故事,弘扬英烈精神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坚贞不屈的抗日英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坚贞不屈的抗日英烈(老渤海英烈篇青年楷模抗日英雄)

坚贞不屈的抗日英烈

渤海之滨,黄河之洲的滨州市,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地域,“老渤海”红色文化在这里孕育。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普及“老渤海”历史知识,讲述英烈故事,弘扬英烈精神。

于文彬,原名余士珍,化名余振茅、于启明。于文彬是在冀鲁边区工作时的化名。他是北京“一二·九”运动的积极分子,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38年9月,在守卫盐山县城的战斗中因手枪走火负伤,不久伤势恶化,逝世于盐山县崔口村医院,年仅22岁。

1916年10月,于文彬出生于河南省息县临河集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幼时在家乡私塾就读。1927年临河集发生了共产党领导的“抗税”斗争。所以,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后来,于文彬到开封省立第一中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开封学生罢课,要求蒋介石政府出兵抗日,收复失地,于文彬受到了很大教育。1932年初中毕业后,考入福中煤矿私立焦作中学高中部,被选为焦作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

当时,担任于文彬国文课的老师李常青,是中共焦作中心县委书记,他经常向学生们讲授抗日救国的道理,介绍一些进步读物和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作品。由于受到老师的感染,于文彬常向李常青借书求教,从中寻求革命真理,于文彬的思想觉悟迅速提高。

1934年6月,于文彬加入共青团。为了扩大革命的影响,于文彬利用学生自治会主席的职务,领导和组织各班同学出墙报、演话剧、散传单、写标语,宣传抗日救国,揭露蒋介石的卖国罪行,通过这些活动,许多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4年10月,焦作地下党遭到破坏,陈荻罗被捕,李常青脱险到了北平。11月,于文彬也离开焦作到了北平,与李常青一起,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

“一二·九”运动爆发时,于文彬同王鹏华等按照党组织的决定,参加了东北大学的游行队伍,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

1936年4月,于文彬同关山复等组成新的一届共青团北平市委,于文彬任书记。5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了白区的团组织。于文彬于同月转为中共党员,并担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干事,市委大学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

1937年1月,北平市委书记李雪峰到于文彬处布置工作时,发现于文彬的房东行迹可疑,要于文彬马上搬家转移。但是,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推迟了两天。结果在一个夜晚,特务破门而入,于文彬被捕了。在狱中,他虽遭敌人严刑审讯,但始终坚贞不屈,仍利用一切机会做党的工作,鼓励一些被捕的同志要经得起考验,坚持斗争。“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危在旦夕。7月27日,由于于文彬的耐心工作,说服了一位看守,将他装扮成狱卒放出了监狱。于文彬出狱后,立即找到了李常青,向他汇报了情况。鉴于他的身份已经暴露,李雪峰将他介绍到山东省委。8月底,于文彬经天津、青岛辗转月余到达济南。山东省委分配他负责平津同学会国际部的工作。

1937年10月,山东省委先后派赵明新、于文彬来冀鲁边组建鲁北特委。于文彬任书记。在此基础上,“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于7月15日在盐山县旧县镇成立。他的公开身份是救国军政治部副主任,实际负责边区党的领导工作。

在救国会、救国军成立的同时,边区各县土匪和封建武装蜂拥而起,伪军、伪组织纷纷建立。救国军被限制在以旧县镇为中心的狭小区域,部队的给养发生困难。11月,为了摆脱困境,于文彬在盐山县卢少刚村主持召开了边区党委扩大会议,决定救国军要“大踏步向前,大踏步后退”,灵活机动地开展平原游击战争。会后,救国军进攻盐山,攻打庆云,奇袭无棣,围攻乐陵,转战平津、东光、南皮,消灭了部分土匪和顽伪军,壮大了自己,获得了立足之地,声势大振。救国军的迅速发展壮大,使敌人非常惊慌。

同年12月,为了贯彻党的民族统一战线,使救国军迅速发展壮大。决定接受救国军参谋王昭明从国民党那里领到的部队番号和委任状,改华北民众救国军为“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支队”。

1938年1月下旬,冀鲁边区党委决定解放边区重镇盐山县城。“三十一支队”派300多人,攻打盐山县城,经过三天战斗,城内日军、伪军慌忙逃回沧县,盐山县城解放。我军进城后,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惩治汉奸,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2月7日,驻沧县的伪“满州国自治联军”挺进师独立旅旅长刘芳庭率部千余人围攻盐山县城,进行报复。“三十一支队”指战员奋力守城,激战八天七夜,刘芳庭被我军击伤,率部逃回沧县。但不幸的是,守城战斗的第三天,即2月9日,于文彬因手枪走火,头部受伤,紧急转至边区后方崔口村医院治疗,因伤势过重,治疗无效,于3月初光荣殉国。为了悼念这位边区党的优秀领导人,冀鲁边区党委、“三十一支队”司令部在庆云县板打营召开追悼大会,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由于当时环境残酷,烈士灵柩安葬在盐山县崔口镇。全国解放后,中共盐山县委又迁葬于盐山烈士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