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两汉之际,即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过思想的交流与文化的碰撞,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佛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还促进了中国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

老法师谈见佛(玉见佛遇见福德)(1)

佛教最为重视人类心灵与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是福德和智慧修行的圆满者。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心中,佛可以保佑平安,寓意有福相伴。

佛是慈悲与善良的化身,更是无数向往着“真善美”的劳动人民的心灵寄托。

老法师谈见佛(玉见佛遇见福德)(2)

玉佛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都有用“玉”来表达人们品性纯良、品德高尚的词语。

在中国人的心中,玉石是美好的象征,拥有着一切真善美的寓意。

老法师谈见佛(玉见佛遇见福德)(3)

玉佛是玉与佛的结缘,“玉”也可以理解为,同音字“遇”。遇见佛,即是遇见福德与智慧,遇见慈悲与觉悟。

将玉雕刻成佛,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玉文化和佛文化的相融合,更加赋予玉高贵的象征,也充分体现了对佛的敬重与寄托。

老法师谈见佛(玉见佛遇见福德)(4)

“女戴佛”

民间有一种说法:男戴观音女戴佛。这其实是一种美好的祈愿。

古人认为女子容易气量小,而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像是笑脸大肚,寓意快乐有度量。

“女戴佛”便是希望女子能够多一些平心静气、豁达心胸。

老法师谈见佛(玉见佛遇见福德)(5)

作品:释迦摩尼

一块以黄翡为主的玉雕挂件,原石结构细腻,内部干净无杂质,硬度高,透明度好。人物雕刻传神,释迦摩尼佛高高在上,端庄、肃穆。

老法师谈见佛(玉见佛遇见福德)(6)

作品:一念之间

造型别致独特,雕工匠心独运,右边雕刻庄严的佛祖法相,左边如幻化的恶魔一般,分层自然,一气呵成,细节雕刻到位,工艺精湛。

人若行善就是佛,向恶就是魔,人生源于一念,也止于一念,一线之隔,截然不同,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意味深长,值得品味。

老法师谈见佛(玉见佛遇见福德)(7)

作品:莲悟

悟道者端坐着静思禅悟,俏色中的禅烟袅袅,婷婷的莲花孤高雅洁。清逸自然,姿态优美。

简单的画面表达出恬静淡然,看尘缘聚散的境界。禅意清辉弥漫,漫步间,回眸世事沧桑,莲开即佛笑,无相即万相,心似明镜台,佛法自悟来。

老法师谈见佛(玉见佛遇见福德)(8)

作品:弥勒送福

作品采用圆雕技法,运用俏色,上部以素雅部分雕刻弥勒佛,线条流畅而凝腻。

弥勒容貌勾勒细致,憨态可掬,大肚嘻嘻而笑,弥勒佛笑口常开、豁达洒脱,不拘一格,潇洒自在,诸事皆付笑谈之中,与世无争而淡泊名利,以乐观之心行走人间,诸事不必介怀。

老法师谈见佛(玉见佛遇见福德)(9)

作品:大日如来

玉雕师巧妙地利用俏色,布局疏密有致,细节刻画得深入细腻,刀法老练,线条流畅,极富韵律美。

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是光明理智的象征,生肖羊和猴的本命佛,能使佩戴敬奉者光明理智,开启智慧,成就事业,鸿图大展。

老法师谈见佛(玉见佛遇见福德)(10)

作品:佛心自在

无相佛参禅悟道修行,面形长圆,轮廓微显,神情慈祥,自在安详;

头顶的莲花悠然绽放,洒下甘露,圣洁、清净、一尘不染,给人带来安静的视觉享受。

老法师谈见佛(玉见佛遇见福德)(11)

作品:佛影禅香

佛祖面相慈善祥和,莲花悠悠盛开。

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提倡在打坐、诵经等修持功课中使用熏香,营造好的修炼环境,以此来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