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持续热播,许多观众再次感慨起大唐的盛世景象来。细心的观众应该不难发现,电视剧里曾多次提到长安城的“西市”及“胡商”,用现代的话来说,西市就是一个大型的进口贸易市场,市民们最爱在这里进行“海淘”。
唐朝怎样将自己的艺术和风俗传给她的邻人,人们已经是耳熟能详了,反而是唐朝在物质方面的进口的货物,远远不像其他方面为人们所熟知。
实际上,唐代的人上至皇亲贵胄,中至政府干部,下至平头百姓,似乎对外来的事物,都十分的迷恋。从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几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斥着外来物品。
今天就结合《长安十二时辰》出现过的“洋物品”来看看,长安人民究竟都能买到什么进口商品。
一、食物葡萄与葡萄酒
与白酒一样,中国葡萄酒的起源也很早。最早对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古代原生葡萄,统称山葡萄、刺葡萄等,也叫野葡萄。
《史记·大宛列传》: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随后,“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浇地……”可知西汉中期,中原地区的农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酿酒,并将欧亚种葡萄引进中原了。他们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自西汉始,中国有了西方制法的葡萄酒人。
唐朝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收集马乳葡萄放到院中,并且得到了酿酒的技术,这是史书第一次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传来的方法酿造葡萄酒档案。长安城东至曲江一带,经常可见胡人经营的酒肆,出售西域特产葡萄酒。
于是乎,唐代诗人王翰写下了那句著名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三勒浆
三勒浆最早是古印度的一种古老汤药。由庵摩勒(就是油甘子)、诃黎勒(诃子)和毗梨勒(一种长得像胡桃一样的果子)这三种果子碾碎制成,通常是与蜂蜜,清奶调匀后服用。
三勒浆在天宝六年左右。以酒的样貌,延丝绸之路,被人从波斯带入唐朝。唐人形容:液体闪着光,看起来既想葡萄酒又像桂花酒,味道温柔甘甜,能直接滑入口中,妙不可言。
蔬菜
在唐代,有不少蔬菜传入了唐朝境内,菠菜就是泥婆罗国在当时贡献的许多稀有的移植蔬菜之一。这种植物最早似乎来源于波斯,因此被许多道教人士称为“波斯草”。
随后泥婆罗国还进贡了好几种新的植物,其中一种“其状如葱”的白色植物,可能是青蒜或者冬葱,另一种是类似莴苣的“苦菜”,以及带有香味的“胡芹”等。
各色零嘴
唐朝从朝鲜进口了香甜可口、果实饱满的朝鲜松子,当时被称为“海松子”或:新罗松子。还进口了阿月浑子,这是一种长在栗特、呼罗珊等地的美味坚果,通常也被叫做“胡榛子”。还有一种称做“蔓胡桃”的果实,是从西南地区的南诏传来的,味道同胡桃十分接近。
二、香料唐朝社会的男男女女,都生活在香云缭绕的环境之中。他们的身上散发着香味,浴缸中加香料,衣服上则挂着香囊。这跟当时各流派的宗教都推崇焚香净化身心,从而升华境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长安十二时辰》里,元载出场时就是在熏香,宰相在府邸中休息时,身边也是香烟缭绕。
尽管当时唐朝本地的香料质量已经非常优异,但来自异国他乡的奇香,尤其树脂和树脂胶类,品种和数量都相当可观。
沉香
在西方人心中,中国是有名的沉香来源地。在唐代,广州每年也会向长安进贡沉香。但其实广州并非沉香主要产地,而是一个巨大的沉香市场。唐朝人使用的沉香应该大部分都是从安南边境地区进口的,其中主要来自林邑。
苏合香
在唐以前,苏合香就已经从拂林和安息传入了中国。到了唐代,苏合香被用来制作成一种香膏,名为“帝膏”,通常被人们戴在腰带上。所以李端在诗中这样写道:游童苏合带,倡女蒲葵扇。
唐代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龙脑香
龙脑香是唐代名贵的进口香料,被誉为“瑞龙脑”《诸蕃志》云: “(龙)脑之树如杉,生于深山穷谷中,经千百年,支干不曾损动,则剩有之;否则,脑随气泄”,可见其珍贵。随着进口香料的传入,有关香料的知识也随之入华。龙脑香深受唐人偏爱,经常作为文人雅士的吟咏之物出现在唐诗中。
三、服饰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我们看到许多女子都穿着像男装一样的服饰,而并非传统认知里的唐代女子服装,这就是胡服了。
在唐朝诸多新颖的服饰中,胡服是影响最为巨大的一种。这种融合了波斯、印度及西北边境地区等各种特色的服装,多由短衣,长裤和革靴等组合而成。衣身紧窄,活动方便,因此广受欢迎。
在唐朝前期的女性的生活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她们被允许和男子一样可以参加娱乐活动。胡服的穿着方便她们骑马奔驰。
四、珠宝玉石唐代当时的外国人,尤其是波斯人,被认为是真正的珠宝爱好者和所有者,也正是这一点,将这些外国人与唐朝人区别了开来。就鉴定珠宝而言,当时的波斯珠宝商有最高的权威,因此他们带来的珠宝玉石,也成为了珠宝中的上乘品。
瑟瑟石
瑟瑟石,通常也指天青石,偶尔也指蓝宝石,唐朝的瑟瑟石一般都是从于阗进口,于阗是西域的五个重镇之一,这里的河流盛产玉石宝藏。唐代皇帝曾专门派遣人员前往此地求购玉器。因此于阗也逐渐形成了珠宝市场,进一步垄断了远东的天青石贸易。
我们十分熟悉的那首“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里面那个“瑟瑟”就是以绿松石的颜色来形容江水。
靖安吏的妻子在市集上求购波斯瑟瑟石首饰
玳瑁
唐朝人使用的玳瑁通常是从安南的泸州得到的,除此之外,诃陵国也是供应地之一。正仓院收藏有意见精美的玳瑁支撑点额五弦琵琶的拨子,这些玳瑁制品,很可能都是从南海传到唐朝的。
唐代的诗人们还用玳瑁来形容斑驳陆离的景象,如“兰池琉璃静,园花玳瑁斑”。
唐玳瑁嵌螺钿荷花鸳鸯盖盒
琥珀
唐朝的琥珀,大多是从波斯的海沿岸地区输入的,也有些琥珀是商人经由中国南海运来的,据说这种琥珀质量特别优良。琥珀常常被加工成妇女的装饰品,或是大户人家一些小巧而昂贵的物品。
五、书籍八、九世纪时,唐朝的市民很有可能在长安市里就能够买到关于外国的地理方位、外语字典等书籍,甚至很有可能会直接买到外国书籍。
且唐朝是一个大量收集书籍的时代,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均盛行藏书之风。《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必,历史上被传藏书达三万卷。
唐代人们形成的对于外国民族及国家的概念,有很多是从外来地理书籍中形成的。其中知名如《南方异物志》、《西域道里记》、《林邑国志》、《西域图志》、《新罗国记》等等。
当然,还有史上声名最大的唐玄奘从印度取回的六百余部“真经”,其影响更是早就超出了作为资料书的范围。
上文所述的西域货物,还只是九牛一毛。唐朝人当时的生活中早已处处都渗透了胡人之物,若用现在的话来说,唐朝简直是最“崇洋媚外”的一个朝代。
但是唐朝作为一个大国,因为自己有足够强大的国力和文化自信,唐人们追逐胡风,不仅没有乱了根本,反而兼容并蓄,将奇风异俗一一为已所吸收,最终铸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帝国,一个直到至今,仍为人所神往的璀璨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