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说三国——张飞之死

老梁说三国刘备怎么死的(波波说三国刘备之死)(1)

白帝城托孤

要说历史上的兄弟情深,莫过于桃园三结义的三个异姓兄弟了。为了给兄弟报仇,荣华富贵、高官厚禄、甚至皇帝的宝座都可以舍去,这份情谊,比许多亲兄弟都要深得多啊!

上回我们书说张飞为了给兄长关羽报仇,心急如焚,鞭打将士以至于被将士暗杀,同样的作为大哥的刘备,还没来得及给二弟关羽报仇,又痛失三弟张飞,他在哀痛伤心之余,便将这笔账记在孙权头上。因此不顾张飞死后军队编组的困难,毅然而然,在仓皇中勉强编组四万余兵马,集结江州,准备尽速出兵。

蜀汉东征军的编组如下:  

统帅:刘备

总参谋长:刘备自兼

参谋:马良、黄权、程畿

第一军:吴班大军

第二军:冯习大军

第三军:张南大军

预备师:赵云大军

这次编组,刘备几乎是单打独斗。他将蜀汉作战力最强的马超大军及魏延大军,留守汉中和蜀北,以防魏军趁机南侵。

大本营中,作战经验最丰富、立功最多的赵云大军却编为预备师,留守江州,一方面表示刘备对赵云反对这场战争的不满,一方面也预防万一东吴军由他道攻击益州时,赵云至少可以站在第一线,确保蜀中安全。

鉴于刘备军声势浩大,孙权便派南郡太守、也是主和派重要人物诸葛瑾向刘备进行调停,以降低彼此的危机,但在气头上的刘备怎肯善罢甘休,合议不成,战争已不可免。

诸葛瑾向孙权极力推荐陆逊。孙权只好直接召见陆逊,询问其个人意愿及主张。想不到陆逊慨然应允,并即刻提出大军编组及作战计划,显示他早已准备和思考多时了。

陆逊所提出编组的大军,多达五万余人,超过赤壁之战周瑜所统领的军队。阵容包含东吴第一代及第二代的著名将领,其气魄之远大,令人惊服。孙权很高兴地批准了他所有的计划。

总指挥:陆逊(自兼参谋长)

第一军:朱然(第二代名将)

第二军:潘璋

第三军:宋谦

第四军:韩当(第一代名将)

第五军:徐盛(第二代名将)

预备师:鲜于丹(少数民族领袖)

预备师:孙桓(孙权亲族名将)

光从这个编组来看,不论在军力和作战力上,陆逊的东吴防卫军显然优于刘备的东征大军。

为了专心对付刘备大军,孙权便在当年八月间,遣使向曹丕称臣投降,送还被关羽监禁在江陵的于禁。

有人劝曹丕趁蜀吴关系紧张,联刘灭吴,被曹丕否定,

陆逊以柔克刚,不与刘备大军正面作战,而是打起了消耗战、持久战。

长期下来,倒是刘备有点受不了。长途远征,粮食运送困难,虽然顺着长江而下,减少不少人力物力,但再如此耗下去,蜀汉的经营势必产生问题。因此他不能再等下去了。

到了六月底,陆逊看到刘备的东征大军,逐渐疲劳,复仇雪恨的热情已失,乃暗中向在武昌镇守的孙权,上了一道秘密书信。信中表示有信心在近日击败刘备大军。

刘备和陆逊

一个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但很少真正大胜的沙场老将;

一个是初出茅庐、长于规划,但却少年老成、尚未失败过的书生型统帅;

一个是心存愤怨、情绪不稳的复仇者;

一个是头脑冷静、理性思考的谋略家。

两股力量从黄初二年七月,一直到黄初三年六月,从准备、调度到对峙,前后整整一年,光是阵前相抗衡,也有六七个月之久。

六月,一直采取坚壁清野的陆逊,判定时机成熟,决定主动反击。

时闰六月,华中地区东南季风大盛,陆逊下令第一军朱然大军由水路逆流而上,直接攻击驻屯猇亭的刘备大本营,船上载有大量茅草及火器,打算发动火攻。韩当及潘璋大军由右翼绕道,进入两百里后的涿乡,打算切断刘备先锋部队的退路。徐盛及宋谦,先攻向夷道,解除孙桓之围,并会同孙桓军,由南岸直袭夷陵之驻军。若一切顺利,便可渡江在涿乡会合韩当军队,联合西向直接追击刘备军至秭归。

这一仗,陆逊的战略意图得以全部实现:

大约午夜接近凌晨时刻,大量东吴兵船逆流而上,直攻猇亭大本营。刘备大惊,立刻下令全营备战。时东南风急,朱然在船上发动火攻,刘备营帐立刻起火。尤其因值夏季,刘备营帐大多结扎在树林旁,以求凉爽。火克木,獍亭所有营帐立刻陷入火海。蜀军动乱中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祭酒程畿见大势已去,立刻保护刘备向西撤退,并通知各营区前来护驾。前哨的冯习及张南,听说大本营有变,立刻舍弃陆逊的主力部队,往西撤退,前往救援刘备。

刚渡过长江的吴班,准备袭击陆逊北岸营区,却扑个空,深知大事不妙,立刻下令向西撤退。不久,便见到岸边蜀军营区火起,吴班顾不得仍包围着夷道的蜀军,只得紧急向猇亭驰援。

夷道包围战的蜀汉第一军部队,在毫无准备下,受到徐盛、宋谦由背后袭击,孙桓又趁机夹

攻,几乎全军覆没,投降者不计其数。

由于凌晨,风势甚大,助长火势,猇亭到夷陵间,所有驻营全部着火,刘备军只好越过夷陵,准备退往防御工事较强的秭归城。

但这时韩当、潘璋军已由北绕道攻占了涿乡,完全切断蜀军退路。由夷道折回的徐盛、宋谦、孙桓军,配合陆逊主力部队由东攻击。朱然军由水路夹击,前面韩当大军又摆出铜墙铁壁般的阻挡阵势。冯习、张南、吴班大军虽已会合,但在慌乱中,大部分军力丧失。

吴班自愿率敢死队直冲韩当军,企图杀出一条血路。冯习军断后,张南则保护刘备,退往涿乡东北的马鞍山区。

刘备的残军退入马鞍山后,立刻环山部署防御工事,不久便见到傅彤军向前会合,才稍安心。陆逊率众军营围攻马鞍山,蜀军拼死抵抗,激战一日余,蜀军死伤惨重,傅彤劝刘备杀出重围。刘备也担心蜀军全军覆没,乃趁黑夜突围,由于秭归城已失陷,刘备只好继续往西,越过巫县,直奔白帝城。

此一役,刘备大军损失惨重,吴班、冯习,张南、程畿、傅彤殿都死于护送刘备逃亡的途中。刘备退人白帝城后,不禁慨然叹道:“想不到我竟败在年轻的陆逊手中,岂非天意!”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感慨。

这一仗刘备军死伤万余,所带出的舟船、器械、水陆军资,几乎完全损失殆尽。只有牙门将向宠的部队,在慌乱中仍能维持军纪,无人逃散,全军撤至白帝城,成为刘备的临时侍卫军,强化了白帝城的防御工事,让刘备得以稍事休憩。这便是日后诸葛亮前《出师表》上所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的故事。

刘备退守白帝城后,以徐盛、潘璋为主的少壮派大军将领,纷纷上表孙权,主张趁机攻入白帝城,必可生擒刘备、击溃赵云大军。

孙权以此询问陆逊意见,陆逊乃联合朱然等上言道:“依照北方情报显示,曹丕正在大量编组军队,表面上是要帮助我们征讨刘备,其实是想找机会攻击我们的东战线,因此我认为以大局为重,应立刻结束西战线战事,重新部署国防事宜。”

孙权看到陆逊的态度坚决,而且情报搜集完整,考虑又周全,乃下令全面撤军。

猇亭战役,对这位有“英雄”盛名的刘备,几乎是致命的打击,新建立的蜀汉元气大损,北征曹魏、光复汉室的宏愿大志,已不可能在自己手中完成了,悲痛之余,他的健康情形急速恶化。成都方面又传来了几则噩耗,首先是司徒许靖年老病逝。接着年方四十七岁的西凉名族骠骑将军马超也病逝了,汉中王时代新建的四大军营将领先后去世,蜀汉王朝能够独当一面又具有足够声望的大将,大概只剩下赵云和魏延了。 

或许他也感到生命已到尽头,夺回荆州已不可能,就下令将甘夫人坟墓迁至蜀地。就在第二年春天(黄初四年),刘备病势急速转坏,便派人到成都请诸葛亮急速赶到永安。

从黄初四年二月到四月,诸葛亮待在永安,和刘备共同规划蜀汉未来大计,新任尚书令严、在受命后、便因刘备病重,也一直在永安随侍。由于他是蜀中老臣,因此成为刘备和亮最好的咨询对象。

猇亭战役后,整个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魏吴联而又分,刘孙之间反而有和好的迹象,天下三分鼎立之势,似乎已完全成形了。

不过蜀汉的情形,却颇为不妙。国防上,威镇华夏的四大将领一一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先后去世,加上猇亭丧失的大军,蜀汉王朝的作战力已几近崩溃,今后和曹魏、孙吴间的对抗,将日渐困难。

益州和汉中的统治未完全稳定,又先后发生荆州失守和东征大军溃败的两大悲剧,对蜀国财政、经济上必造成严重负担,若是刘备在这关键时刻,有个三长两短,内政的稳定上可能会立刻产生危机。

诚如诸葛亮日后在《前出师表》所言:“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备当然也深知危机重重,他紧急召见诸葛亮,便是想利用生命的最后时日,和这位实质上的继承人,彻底交换意见,共同拟定自己身后的应对计划。

四月中旬,刘备病情恶化,立刻下遗诏给成都的太子刘禅,并将之先给诸葛亮和李严过目。其全文如下:

朕初疾但下痢,后转染他病,看情形是不会痊愈了。人生五十岁便不称天折,今吾已六十有余,当无复恨,因此倒不为自己担心,只以你们兄弟(指刘禅)的将来为念。

听诸葛丞相说,你等器量甚大,进步很快,超过他的期望,如果真能如此,我又有何忧,希望你能更努力些,切勿以恶小而为之,也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切以求贤求德为目标,使臣民能对你完全心服。

。。。。。。。。

诸葛亮看完,红着眼睛表示:“请陛下放心,辅佐太子本是臣等职责,愿陛下静心养病,早日康复,以符天下人之期望。”

刘备注视诸葛亮良久,叹了一口气,坚定地嘱咐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一听,脸色剧变,惊慌和感动交集,泪水滚滚而下,立刻跪在床边,说道:“臣怎敢不竭心尽力,效忠贞之节,至死为止呢!”

刘备令内侍扶起诸葛亮,叫李严到前面,嘱咐他协助丞相共辅太子。并叫来刘永、刘理两位皇子,嘱咐他们并转告太子刘禅:“你们兄弟今后要把丞相当做父亲一样,同心共事,不可违背。”言罢,泪下如雨。

当日,刘备向永安宫服侍群臣下令,宣布托孤于诸葛亮,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共同辅政。

魏文帝黄初四年,刘备病逝永安宫,享年63岁,谥为昭烈皇帝。

虽然早是意料中事,但刘备的去世还是引发了新建立的蜀汉王朝相当大的震撼,诸葛亮不敢回成都,暂时留在永安,就近安排东方和北方的国防事宜。由赵云镇守的白帝城,短期内暂时不会有问题。北方防线由于张飞和马超的先后去世,新任的将领声望不足,关中方面的曹魏大军蠢蠢欲动,单靠魏延守在汉中盆地,的确承受着不少的压力。

刘备新逝,蜀中各郡难免有不稳现象。曹魏和东吴都可能趁机骚扰,因此稳定边防成了最紧要的工作。直到过了两个月,诸葛亮才发丧,返回成都,并令李严为中都护,镇守永安。

五月,太子刘禅即位,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历史上称刘备为蜀汉先主,而以刘禅为后主。刘禅母亲甘夫人的灵柩,也由南郡转至成都,八月,与刘备合葬于成都之南的惠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