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早

读高中那会儿,我的历史老师有句话,“人生在世上,就是来受罪的。要想一点罪不受,那别当个人啊。”

这种粗鄙而直白的鸡血语录,换个文雅点的说法就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上了年纪才发现,这话是有点道理的。生活就是总会从哪里冒出个什么,突然打击你一下。

我上大学的时候生过一场病,挺严重,需要做手术。那时心理压力特别大,觉得前途毁了。我还没工作呢,还有地方要我吗?我还能做喜欢的工作吗?

我天天在网上查各种工作岗位的体检要求,都有点魔怔了,每天就是抑制不住的担心:未来怎么办?

真到找工作了,发现那些担心的问题一个也没遇到,面试没人问,体检也不查。还因为复查过于勤快,被医生皱着眉头问:“老来干什么啊,你有症状吗?”

如今回想,很感慨。这可能就是时间的力量。时间不见得能解决问题,但有可能让问题不再是问题。

就像那场大病,我现在依然要一年复查一次,至今有一个医疗器械还留在身体里;我也彻底退出了足坛。此前,我唯一的体育爱好就是踢球,已经十几年再没踢过了。

但是时间,让它不再是问题。它让我有过很灰暗的日子,但是过去也就过去了。它在我的未来里,没有那么大的分量。

这可能就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我们依然相信未来的原因。人生总会遇到各种难事,但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曾经天大的事,也可能被甩到天边。

这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明天会更好”,明天不见得一定能转运,失去的恋情不见得一定能挽回,职场上的对手不见得能冰释前嫌,但未来会给你一个新的世界,过去的不如意终会自动远去。

我一直对苏轼和王安石的“世纪大和解”很有代入感。曾经因为政见闹得不可开交的俩人,在离开朝廷后,却在金陵和好了。他们并辔联袂、对诗谈禅,过去的那些尖锐对立像是一扫而空,毫无挂碍了。

其实,他们各自面对的困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轼依然是贬谪之人,王安石“得君行道”的理想也没完全实现。从政见来说,也没有一方正式向另一方妥协。

但是,时间改变了他们。当苏轼变成了东坡居士,王安石变成了半山老人,他们的人生之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曾经那些极为重要甚至痛苦的冲突,自动变得渺小了。未来未必总能解决问题,但可以开阔人生,让曾经那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重负,变得缥缈虚无。

老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个概率真的很高了,人生可能真的会充满遗憾,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这种人生有限性的“悲剧”本身,千百年来都没法解决。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要活在“丧”的氛围里,自怨自艾、不可自拔。凯恩斯在为他的经济政策辩护时,说过一句话:“从长远看,我们都将逝去。”对于人生,我们或许就需要点这样的通透。

人生无奈、世事无常,也许就是注定的,但我们还是要相信未来、自我振作、努力前行。

一位老师跟我说过:“你应该相信希望,你也必须相信希望。”这种心理暗示是有效的。不妨想想,苏轼和王安石,如果没在艰难时刻选择积极的人生态度,没有突破重重精神困境,他们留给历史的面貌会是什么样?

更深一层想,相信未来,或许也不是人被动的选择:正因为我们“相信”,才有了“未来”。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九八,万事只求半称心(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1)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丁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