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头条推荐里面推送的都是记忆化学知识的“顺口溜”的有关文章,声称只要记住这些顺口溜,化学考试就不愁考满分。果真有这么神奇吗? 带着疑问我仔细的看了几篇,大同小异,各个知识点都能用所谓“顺口溜”来呈现,感觉这些老师真的是下了一番功夫。然而这些“顺口溜”真的能帮助学生很快的记住化学知识吗,对此我不敢苟同。
一、一段顺嘴、幽默的顺口溜,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让那些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知识,变得有味道。例如: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者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是: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品。3.固定试管。4.点燃酒精灯加热。5.收集气体。6.导气管离开水面。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可以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为了很快的让学生记住这些步骤,可把简记的那几个字,转化为有内容且顺嘴一句话:“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按顺序记住这些步骤。再如: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这个必须硬记的知识,可转化为幽默好记的一段话:“家外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这样的“顺口溜”就很有味道,当然学生也就很乐于记忆,而且记得很牢固。再比如,我从几篇推广的文章里众多“顺口溜”中选择的二处(如下截图)也是一线化学教师常用的口诀,都能让学生短时间内记住知识。
二、诚然,有些化学知识必须死记硬背,若用顺口溜的形式呈现出来,朗朗上口,学生容易记住也乐于记忆,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硬套一段“顺口溜”。比如有一些基本知识,在课堂上讲两遍,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能够记住,为何还要煞费苦心地编写出一个“顺口溜”让学生去记呢?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只需要演示几个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验, 分析变化后的物质和变化前的物质是否改变,便可顺理成章地推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然后再举出日常生活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让学生去判断,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记住并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还有必要再让学生按照下面截图呈现的,那些所谓的“顺口溜”来记忆这两个概念吗?(请看截图)
试问记熟这些文字,学生要用多少时间呢?,还有这个必要去记吗?截图内容字小,抄写如下: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
难道上面的一大段文字比“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易于记忆、易于理解吗?
再如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通过演示实验,硫、碳、磷、铁在氧气中燃烧,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很容易记住这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再通过巩固练习和完成作业强化以后,学生自然地就会记得很清楚,还有必要让学生记住下面这些“顺口溜”吗?你不感觉下面这些“顺口溜”很难记吗?
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红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温度很高;燃硫入氧燃烧变旺,火焰紫色美丽漂亮,生成气体气味够“呛”;燃磷入氧现象难忘,浓厚白烟冷却粉状;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熔物固态黑色。
老师们可以想一想,假如在你对这些知识毫无知晓的情况下,让你记住这些文字,你要花费多少时间呢? 让学生去抄记这些“顺口溜”,是不是在加重学生的负担呢?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呢?
“顺口溜”不是万能的,更不是什么知识都需要的。用对,事半功倍;滥用,事倍功半。其实,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内容中很少几处(如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酸碱盐的可溶性)有必要用“顺口溜”或“诀歌”帮助学生记忆,其它均无必要。相信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