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运转的快节奏生活,不知让多少人气喘吁吁,疲于奔命,总幻想着老板或苍天能给出一些闲暇时间,让自己好好地睡上几天几夜,定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但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也认为这几天,只能叫“休息”时间,而不是“闲暇”时间。你只能缓解身体的疲惫,而很难带来心灵的舒畅和滋养。

就好好享受这片刻的悠闲(务必多创造闲暇)(1)

在《说文解字》里,“闲”字,意思“门里有木”,无所往来奔波,即为“闲”。可以想像那门里的美景:花草缤纷,最宜花间对酌;碧树参天,可于树下饮茶;即便只有苔痕阶绿,但调素琴、阅金经,亦可慢养心灵。

所以,闲暇之“闲”,多因心有闲情,才能将平常的日子浸染一层雅意。它不是无聊没事做,也不是有事而偷懒不去做,而是带着闲情逸致去做事,纵然身忙而心也闲淡,这等时间,才叫“闲暇”,才会有智慧的迸发,灵魂的升华。

纵观历史,大凡艺术与哲学史上的大成就者,多是从容诞生于闲暇之间的思考;很多艺术家、思想家,更在闲暇之间的经营中,摘得了璀璨的星辰。

著名“阳明心学”创始人,明朝重臣王阳明先生,因触犯权贵,被发落到贵州龙场。在偏僻、荒凉的万山丛林间,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摆脱了凡俗之路,跳出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发挥了独立思考,寻求人性解放,出色地演绎了“龙场悟道”的传奇,成为举世瞩目的“心学”大家。标志着千古心学的真正开端和正式诞生。这是当时的闲暇处境中闪耀的思想之光。

为生存、为生活、为工作、为事业,自然要用去我们大把大把的时间,但这只能成为人生的一部分。无论怎样,都要留出一点时间给自己,让我们有足够的“闲暇”去思考、去阅读、去成长。如此才能逐步积累人生的底气,去成就生命的完整和伟大。

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我们呢!也要时时留点闲暇,低头看看心灵,抬头看看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