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一个仰望星空的人类开始,人类就对宇宙终极发出了思考, 宇宙到底有多大?人来自哪里,最终又归于哪里?人活着为了什么?神是否存在?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到底是唯心还是唯物?

宇宙的物质到底是哪里来的(宇宙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1)

从一些古籍中我们似乎可以寻得一些答案。比如《道德经》《佛经》,但是尽管这些悟透宇宙玄机的人将他们所悟道的一切告诉了世人,由于人类语言的和人类感知能力的局限,这些典籍中所讲述的东西往往无法被人们理解,尽管人们在现实中发现他们所讲述的东西或多或少地符合现实,但一些更玄奥无法在现实中无法用我们的逻辑思维去验证的东西则被人们当作幻想或谎言。

宇宙的物质到底是哪里来的(宇宙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2)

由于语言的乏力很多东西无法用语言精准的表述,还有人类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很多宇宙的道理超越普通人的感知能力,用人类的语言讲出来在知识积累不够的情况下,无法为人理解,就好比在古代,你告诉古人有一种叫手机的东西可以千里传音,可以相隔万里,也能从一个砖头大小的东西里看到彼此的样子,有种可以在天上飞的交通工具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能飞行几千公里。这种论述基本上会被当作幻想的结果,那时候的人们无法想像现代人的生活和科技。就如同蚂蚁无法理解人类世界的逻辑一样。

人类只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用人类的逻辑,推理出一个复合人类思维的宇宙规则。

当人的认知未达到足够高的程度时候,一些直接触及宇宙真相的人讲出来的东西,是无法被人理解的,而他们也不可能超越当时语言的局限将这种东西讲得让人理解并信服。

宇宙的物质到底是哪里来的(宇宙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3)

古人探究得知宇宙奥秘不是按照现在科学的标准思维去探索的,他们换了一种路径,就是从自己身上下文章,因为中国古人认识到自己就是宇宙的一部分,如果你要认识宇宙,你就必须认识自己,认识了自己你也就认识了宇宙。由于这圣人们所讲的宇宙大道,我们常人悟性有限往往无法理解,于是人们转而寻求用复合自己认知的的手段去重新探索这些奥秘。

宇宙的物质到底是哪里来的(宇宙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4)

人的思维或意识如何而来?之前我们已经大致讲过。

那么我们的宇宙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也就是非物质的)?

如果宇宙是物质的,那么思维意识也是物质,组成思维意思的物质是什么?

然而科学对人类思维的研究结果,是“思维”其实是没有确实对应的实体的,它只是物质运动的结果,是生物应激性的一种表现。

按照我们认知的道理上来讲,所有物质的组成必须有相关的指示命令和控制,其才能按照一定程序或规律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特定的功能。

宇宙的物质到底是哪里来的(宇宙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5)

就像要让一台电脑出现各种功能去工作一样,必须要有人去生产组装,而一旦组装完成,其要运作,你还必须输入程序,这时候程序就是控制主体,但计算机本身是运作主体。所以在人类思维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也必然有些物质或组织是在充当着控制主体的。但是,这充当控制主体本身的物质或组织,其控制行为又是什么东西在控制呢?所以可想而知宇宙并非纯物质的。

30年代起,人们把当时已知的电子、阳电子、质子、中子和光子统称为“基本粒子”,认为它们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砖块,这样就诞生了“基本粒子物理学”。从40年代起,在约20年之间,人们发现的粒子已达30种,从而认识到“基本粒子”并非基本,一直到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夸克,然而夸克还不是最小的,还不是终点。人们不断发现新的更基本的粒子。

宇宙的物质到底是哪里来的(宇宙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6)

那么物质可以无限细分下去吗?”

想到这人类的经验判断也走到了尽头,我们想用物质世界中积累形成的经验去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唯物论就是止步于这个尽头。

宇宙的物质到底是哪里来的(宇宙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7)

一种观点认为,宇宙是上帝也可以说是造物主所创造的,造物主控制着整个宇宙。这种观点是最直接的最简捷的也最符合人们经验判断,人类解决不了终极问题的时候,最直接的办法就外生个东西来补上这个漏洞吧。那么问题又来了上帝或者神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说承认上帝的物质存在的话, 所谓的唯物论的逻辑起点也在这里凭空建立起来——物质就是客观存在。

有关宇宙最初粒子的最初规定问题其实是现代科学的终极问题。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现代科学终究无法自圆其说,包括哲学、宗教也都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物质世界经验法则的陷阱是我们什么东西都要把它二分化。非此即彼。

宇宙的物质到底是哪里来的(宇宙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8)

第二个观点则认为,并没有人或神在控制着宇宙的最初粒子或最初属性,而是一种客观的“理”在控制着,但是这个“理”是没有形态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规律。我们姑且称它为“道”吧,这种观点承认物质的客观性,也承认理的客观性,也就是不存在绝对的唯物或唯心,但是它否认了物质为第一性的观点,认为“理”才是第一性的。这显然超越了人类的经验判断,因此也无法用经验判断法则反驳(因为人们的经验是在物质世界中建立起来的,这种经验是否适用于理,则没有答案,因此无法判断,也就是说上述逻辑推理发展到这里,确认是“理”也就是“道”在控制着宇宙的最初属性,但不能继续往下探寻,道是由谁控制的,因为超出了物质世界)这个观点我们姑且称之为“唯理论”。

宇宙的物质到底是哪里来的(宇宙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9)

然而唯理论和唯心论将问题扩展到了与物质世界有所不同的另外一个世界——我们称之为非物质世界,这个世界里,不存在任何我们称之为物质的东西,也就是这个世界里的东西都是没有形体的。

这就出现了第三种观点,认为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是受意识控制的,而意识是主观的,因此物质也是主观的。也就是佛说的“相由心生”。这种观点否认了我们现实中的宇宙的客观性,也超越了经验判断,因此同样无法用经验判断法则反驳。(也就是说物质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的,想怎样就怎样,这就解决了上两个观点面临的终极问题。)

宇宙的物质到底是哪里来的(宇宙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10)

然而除了物质和非物质我们是否存在一种二者合一的宇宙观。

如果把物质理解为“色”,非物质理解为“空”

《心经》里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说色和空是非一非异,我们既不能说事物是不存在的,也不能说事物是真实存在的。那么这个世界即是物质的也是非物质的。

就像老子认为的一样,万物负阴抱阳,有生于无,有无相生。太极就是有阴有阳,阴阳相合。

二分是阳,他只播种,但本身不会诞生任何东西;合一是阴,任何东西的诞生都是阴在阳的播种基础之下孕育的。

宇宙的物质到底是哪里来的(宇宙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11)

我们的世界观就是一个思维逻辑,认为:我是一个人,我生活在一个时间空间的世界里,身体里面的是我,身体外面的不是我,这是属于我的,那不属于我,等等。这些逻辑概念对于逻辑本身来说是真的,但不是真相。

就像梦里的经验对于梦来说是真的,但梦醒之后,梦里的经验不符合日常的逻辑,你就立刻明白了虽然梦看似非常真,但不是真相。这就是佛说的“空”。也就是“真实”不等于真相。

——素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