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解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何传颂千古?,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诫子书关于淡泊的句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诫子书关于淡泊的句子(诫子书解读淡泊明志)

诫子书关于淡泊的句子

诫子书解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何传颂千古?

【题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官至蜀国丞相。他在信中,教导儿子该如何治学立身。其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颇为后人传诵。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淡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⑤。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⑥,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⑦,险躁则不能治性⑧。年与时驰⑨,意与日去⑩,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行:做。 ②修身:修养身心。 ③养德:陶冶德行。 ④淡泊:恬淡寡欲。 ⑤宁静:安定清静。远:高远,远大。 ⑥广:扩大。这里是增加的意思。 ⑦淫:放纵,无节制。慢:懈怠。励:激励。 ⑧险:疾。治:修养。 ⑨驰:跑得很快。此指时间过得快。 ⑩去:去掉,消失。遂:终于。枯落:干枯衰落。此指年老体衰,精力枯竭,学识无成。 多:表示大约。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要从宁静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要以节俭的生活态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要在恬静寡欲中明确和坚守自己的志向,要排除世俗的干扰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想要学习进步,就必须静心专一。想要满腹经纶就得靠不断刻苦学习以实现。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到那时候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解读】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为家训。全文的主旨是劝儿子勤学立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即扎硬寨,打死仗。这些话看似老生常谈,但出于父子之情,便是不同。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时隔千年,历史的人和事早随时间远逝。然而默诵这一句,仍然感到清新澄澈,洗净心灵。遥想诸葛孔明当年在草庐之中,必定经常久久地默对这一句话,领会着人生的真谛。

那时的孔明,躬耕南阳,心忧天下。在清风明月中读史,在竹林泉石旁对弈,日观风云变幻,夜察星斗转移,不问名利,不求闻达,胸中的傲然之志和济世之才,已经在那青山绿水间浑然成就,当他离开卧龙冈时嘱咐切勿荒废农事,此去若大业能成,那时将回来继续享受这田园之乐。这一去,矢志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蜀国丞相,身后未留下一分私财,留下的是千古流芳的精神,以及那一句话,时时告诫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是傲岸,淡泊也蕴涵着平和,淡看名利,淡看世俗,无欲无求,也无所羁勒。正因为心中无尘杂,志向才能明晰和坚定,不会被贪念侵蚀,也不会被虚荣蒙蔽。宁静则是心灵的洁净,宁静是一种禅意。心中宁静,就不会困于喧嚣的市井,不会被流言蜚语扰乱心智。心中宁静,意味着能静下心来思考,能因思考而得到灵魂的自由和永恒。

淡泊与宁静,这是同一种境界。江水澄澈千里,在平淡中执着地奔流;群山巍峨千年,在静默中恒久地伫立。自然早已将这种境界展现给我们,如同日夜更迭,季节流转,如同清泉流淌,松涛起伏,一切在淡然之中,一切在平静之中。没有欲望和杂念,一切都是和谐美好而且生生不息。这就是智慧,一种大智慧。如果人能悟到淡泊宁静的真谛,就不会再被生活逼迫,不会再因人事而精疲力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淡泊宁静之中,是和谐和积极的心态,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当放开生命的那些细枝末节,所向往的、所追求的那一种生命的形式,才真正地在我们前方,而不再是糊涂和慌乱中的一时梦幻。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把“淡泊、宁静”当成消极理解是字面化解释,就像把老庄哲学当成消极主义一样。这是曲解老庄哲学。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变化频仍,丰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的心态,能不能受物质和美色影响的。坚定不移去努力,甘于寂寞,保持清静圆满心态不停追求。这就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现在像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像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也像是一个眼球的时代,更像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安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练练书法、写一行诗、似乎也是一种奢侈。其实,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马上活得充实、轻松,眼前的混沌也就明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