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国风·召南·鹊巢》

我们现在经常说一个词,鸠占鹊巢,形容强占别人的地方或者强占别人的位置,让人觉得很不爽。但是回头看这句成语的出处,来自于诗经的《鹊巢》,读完鹊巢却发现这是很温暖很温馨的一个词。诗经女孩想说,鸠鹊本无意,相煎何太急!我们赋予了词语意义时,也别忘了回头看看,追本溯源,蓦然回首,真相就在那里。

鸠占鹊巢语录(鸠鹊本无意相煎何太急)(1)

鸠占鹊巢

1、一个鸠占鹊巢的故事

诗经女孩最早熟知“鸠占鹊巢”这个词,还是上小学的时候。

我们家门口有个邻居,女的三十多岁,长得又黑又胖,干起家务活来是一把好手。男的在煤矿工作,每天起早贪黑的见不到人影。两口子都是农村的,白手起家,一直恩恩爱爱的。女人在家做了好吃的,都会给我妈端过来,说让孩子尝尝。所以我对她还颇有好感。

忽然有一天,那家女人跑到我家跟我妈哭诉,说她家男人在外面找了个小三,男人天天不着家,而且还把小三往家里带,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她要离婚……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我妈说了一堆话,我只记住了这句:

“可不能离,不能让她鸠占鹊巢!”

后来女人在一个漆黑的下雨的深夜,和男人大吵一架后,服农药自杀了。自杀了!

埋葬完女人之后,还不到三个月,男人就把小三娶回了家。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知道鸠占鹊巢可不是一个什么好词。

鸠占鹊巢,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一个强字,代表霸王硬上弓,不合情理。一个占字,代表居心叵测,不合法理。

而且还有一条人命在,从此我对这个词深恶痛绝。

鸠占鹊巢语录(鸠鹊本无意相煎何太急)(2)

喜鹊

2、诗经里的鹊巢却是最美的爱巢

后来读了诗经,才发现原来鹊巢,才是人间最美好的爱巢。

《鹊巢》中鹊,指喜鹊,喜鹊,栖息地多样,适应能力较强,常出没于人类活动区,善营巢于高树。杂食性,食瓜果、谷物,也捕食昆虫。常三、五只小群活动,秋冬季节集成数十只大群活动,当成群时,叫声嘈杂。喜鹊在我国是吉祥的象征。

《鹊巢》中鸠,指的并不是斑鸠,而是杜鹃。俗名布谷鸟、郭公、布谷、喀咕。分布于北极圈以外的欧洲、非洲、亚洲,包括中国大陆的中国等地,多栖息于山地及平原的树上以及居民点附近。中国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神话故事。具有巢寄生的繁殖特点。同时由于其叫声为"布谷,布谷",所以也俗称布谷鸟。

你看,“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喜鹊筑巢在树上,布谷鸟来居住在巢里。姑娘要出嫁了,男方家架着百余辆马车热热闹闹地迎亲来了。

鹊,就是那温良勤勉的男子,鸠,是那善良淑婉的女子。喜鹊搭好了窝,鸠来居住。新郎准备好了房子,新娘来居住。文章中维鸠“居之”是刚结婚娶进家门,“方之”是一枕同眠,“盈之”代表着俩人生儿育女,子孙满堂。层层递进,可见我们对这场婚礼的美好祝愿!

诗经女孩喜欢这首诗的原因是,廖廖几十个字,婚礼中盛大的场景与感情都已凸现出来。这首诗没有直接去描写新娘的容貌,但是一句“之子于归”点出新娘出嫁时的美好和情感。

在中国民间,喜鹊和布谷都是吉祥的鸟儿。布谷,古人常常以布谷鸟的温和多子来比喻妇人之德。而喜鹊是世界上最爱助人的鸟,前两天七夕,传说中的鹊桥相会,便是喜鹊以身体搭建起牛郎织女的天河之桥,让牛郎织女得以相会,喜鹊以牺牲自己的身体为爱做了奉献。所以鸠和鹊,都是美好的象征。

鸠占鹊巢语录(鸠鹊本无意相煎何太急)(3)

3、我们常常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定势效应,说的是有一个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盗,于是观察他走路的样子,脸上的表情,感到言行举止就像偷斧头的贼。后来农夫找到了丢失的斧头,他再看邻居的儿子,竟觉得言行举止中没有一点偷斧头的模样了。这则故事描述了农夫在心理定势作用下的心理活动过程。所谓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的问题。

鸠占鹊巢,我一开始就认定是不好的词,是因为我先入为主。其实,鸠鹊本无意,相煎何太急!鸠鹊本身就是两种鸟,人类赋予了它们一定的恶意,它们便有了指向。读了诗经后我才明白,其实它们也没什么恶意,只是人们在演绎演化的过程中,逐渐曲解了它们的意思,并流传至今。

一个词,从深恶痛绝到接受喜欢,是因为你追溯到了它的本源。

一首歌,从不屑一顾到感慨万千,是因为你已经长大不再少年。

一段情,从情意绵绵到互相厌倦,是因为时光改变而你却一成不变。

一个词,一首歌,一段情,我们赋予它们生命,所以它便成为了我们的体验,成为了陪伴我们的时光,或甜或咸,或痛或暖,陪我们走了这一段旅程。

人生路上,我们常常走的太快,却经常忘记了当初是因为什么出发。

所以请多回头看一看,或许,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

作者:诗经女孩,80后摩羯座,互联网从业人员。爱读书,爱国学,爱写作。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之旅,诗经女孩带你领略不一样的诗经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