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美文治愈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1)

一个融入这本书肌理之中的道理:任何一件事做到极致了,都能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所谓做到“极致”,其实对一件事最大化地倾注“情感”并去践行,你对一件事越是热爱,越是关心,就越容易做到“极致”。

当做到“极致”之后,世界就会开始变得简单,并且我们会恍然发现对待万事万物注入情感就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柔的良方。

情感美文治愈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2)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近藤麻理惠,小时候只是梦想着“嫁人”,5岁时就开始阅读家庭主妇类的生活杂志,15岁起正式研究整理法,18岁开始担任整理顾问,对她来说整理最开始只是她的日常生活和一种特殊的“爱好”,她甚至从未想过要当一个专业从事整理工作的人,更未想到自己能够自立门户,但她对整理倾注了太多了时间与热爱,以至于她常常自嘲:

“我是个除了整理其他什么都不会的人……”

正是这样一个把人生的大半部分都投入在整理上的“狂热者”、“思考者”、“实践者”,成为了一个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的“成功人士”,我强烈推荐那些“不擅长整理”“整理后又立刻恢复到原来状态”“想整理却不知该如何下手”(包括我在内)的人仔细读一读她的这本整理实操指南,让自己的房间和人生都“整洁”起来,去真真切切体会一下把小事做到极致的力量。

下面我们还是抓住“整理”这个话头来谈,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把“整理”尽可能做得更好。

情感美文治愈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3)

让物品完全属于我们

首先是让物品完全属于我们。

这句话中隐藏了至少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买回家的物品就是完全属于我们的吗?

仔细想想,好像还真不敢保证,相信大部分人都同我一样家中存在这样一部分物品,欢欢喜喜地把它带回家后,随手搁置在了房间一角,由于没有及时派上用场,渐渐把它遗忘,甚至都一次都没有使用过它,而当下次想使用它的时候,却完全想不起来它的存在,于是乎又买了一个它的同类……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头绳、小钢夹、笔、袜子、衣服等等。

这些东西总是买了不用,或者是在要用的时候找不到,直到在某次不经意地打扫之中发现它已经过期、过时,我们才怀着无不遗憾的心情将它们丢弃,并说出那句“好可惜,我还一次没用(穿)过呢”。

这类物品从空间上来说它们无疑是一直属于我们的,但它的实际价值和功能却从未属于过我们,颇有点“你得到了我的人,但却得不到我的心”的意味儿。

情感美文治愈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4)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判断物品是否完全属于我们呢?

按照我的观点便是:真正提供给我们价值的物品才算是属于我们的物品。

我们想拥有任何一件物品,无非就是它能为我们提供价值,无论是使用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情绪价值,我们需要它、得到了它并且它的功能也真正给我们带来便捷和快乐,这样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物品完全属于我们呢?

前面我们探讨过了要让物品真正发挥作用才算真正拥有了它,让物品完全属于我们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这样一思考,只要提高我们对物品的使用可能和频率,就能够让我们最大程度上拥有它们。

现在问题转换成了如何提高物品的使用率,在本书中提到了一个最直接的方法:

一买回来就马上拆掉包装和吊牌。

对此可能有些人会心存疑虑甚至嗤之以鼻:这算什么办法?

但现实却是很多家里杂乱、经常找不到东西的人房间里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少物品还保持着原封不动的状态。不仅是食品、卫生用品,甚至是袜子、内衣都未拆封就直接放在抽屉里。

情感美文治愈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5)

难道一切都只是巧合吗?只要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家里杂乱的人们中大部分都喜欢囤货,喜欢不断增加物品的存量,生怕“用时方恨少”,但由于买得太多无法及时拆掉包装(或是懒得拆包装),而这些带着包装的物品并没有让其产生新的拥有感,于是便出现了“以前买的物品还没拆封,新的物品又添置进来”的神奇现象。

要想让物品完全属于自己,就要避免无脑“囤货”,不要过度购物,买来的物品要立刻拆封收纳,让它更容易取用,从而能被更积极地利用起来。

当一个物品的价值被最大化,它属于自己的程度也会随之最大化,赶紧将自己的物品都利用起来,让它们完完全全属于自己吧。

情感美文治愈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6)

爱惜我们的一切物品

近藤麻理惠小姐,每日回家后总会“一边脱下外衣挂在衣架上,一边对外衣道谢:‘今天你让我很暖和,谢谢你了’。摘下身上的饰品,对它说:‘今日你让我很漂亮,谢谢了。’把手提包放回衣柜时,谢道:‘承蒙你的帮助,今天的工作效率很高,谢谢!’”

情感美文治愈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7)

在近藤麻理惠小姐的眼里,一切物品都有它的生命,爱惜它们、善待它们并且心怀感恩是物品保养长久和房间干净整洁的秘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一个人的家就像这个人的家”。

这句话听上去很拗口,但解释一下便是一个人的家里无论是布局、风格甚至气息都和这个人本身性格非常贴合,一个平时就粗糙凑合的人,家里多半也精致不到哪里去,一个钟爱极简风格的人,家里绝不可能囤积太多物品,所以当家里不那么整洁、不那么优雅的时候,请记住,不是物品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拥有物品的人带给了它们这样的氛围,让它们变成了这样。

静心思考一下,所有物品或在我们外出的时候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看守屋子,或跟着我们一起通勤、游玩、购物等等,它们从来不求任何回报,只是安静地付出、为我们需要的一切便利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因此面对这样忠实的伙伴,慰问物品是很重要的,即使不能每天这样做,偶尔为之也是十分有必要。

情感美文治愈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8)

你会发现,当你用心对待每一件物品时,心怀感恩地善待它们时,鞋子变得不易被划损,衣服变得不易起毛球,茶杯变得不再容易被打翻,各式各样的家具使用寿命也都延长了。

这样种种,其实都在告诉我们:只要善待每一样拥有的物品,就必然会得到物品们的真诚回报。

近藤麻理惠小姐认为:“所谓的收纳,就是决定物品居所的神圣行为。”

当我们尝试以“如何使家高兴”的视点来进行整理作业,一定会能比平时更快更好地整理,这便是对整理注入情感,或者说对整理对象注入情感,真的能够让世界温柔下来最好的诠释。

情感美文治愈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9)

整理是种哲学

小小的事情里往往蕴含着大大的道理,整理也是一样。

如果我们再深入一点研究整理的方法,再深入一点进一步考究面对不需要的物品我们无法轻易丢弃的原因,其实也不外乎两个,那就是“对过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不安”。

当我们对过去执着时,我们会说“以前我好喜欢这件衣服来着”、“这是XXX送给我的,虽然好几年了,但我们感情很好”、“这是我去XX景区游玩时买的,虽然没用,但留个纪念总好呀”……

对过去执着的人很容易赋给事物情感价值,当这种情感价值被赋予过多时,我们的空间就被一大堆我们不需要甚至已经不喜欢但就是放不下的一堆物品包围着。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有丢弃这些“纪念品”的负罪感,如果我们确实不再需要,也极少翻看它们时,就可以果断结束它们的工作,让它们光荣退休。

“纪念品”不是衡量感情的标志,主动联系才是,同样它们也不是去过某地、经历过某事的证明,满满的回忆才是。珍贵的纪念品当然值得收藏,但一般的纪念品往往在拿到手的那瞬间就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绝大部分价值——“让你的那一瞬间非常快乐”,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可以带着满足感结束自己的使命了。

对过去不固执,才腾得出手来拥抱未来。

情感美文治愈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10)

而 对未来不安的人往往很担心物品突然用光了或者再也买不到了,于是他们疯狂囤货:纸巾、面膜、化妆品、杯子、衣服……在他们眼中柜子里空空如也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必须全部塞满、全部填满才能保证自己不会“没东西用”,但事实上,他们所囤的绝大部分物品这辈子可能都用不上,就算破天荒地要用了,多半也都过期或者临期了,必须在短期内快速解决。

这样不仅钱也花了、家里也不整洁了而且甚至连东西也没用成,简直堪称“三败俱伤”。

整理本身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了解“自己拥有物品的倾向”,能够反映出我们生活的价值观。我们或多或少会有“对未来不安”或“对过去执着”的偏向,正好可以借助整理对自己进行一番心灵疗愈。

要说明的是,在整理的过程中,面对自己过去的荒唐、愚蠢和不理性是痛苦的,“为什么我当时会买着个?”、“天呐这个东西也太蠢了吧,完全是智商税”、“以后再也不买了”……但透过物品,我们能正确地审视自己,即使是痛苦中成长,也好过放纵堕落,最重要的是我们最终能从中找到对现在的自己来说极其宝贵的东西,并且继续追求它们。

于是,自己的价值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今后的人生选择也会不那么迷茫。这便是整理的意义与小事的哲学。

情感美文治愈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11)

对于整理,我们可以不像近藤麻理惠小姐那样有极度高的热情,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做到像她那样对整理充满痴迷,但我们依然要了解整理、学习整理,并且借由整理,找到真正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事物,并且对其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热情,做到极致。

如果整理有魔法,那一定是让人生变得整洁、让世界变得温柔的魔法,而对事倾注情感、做到极致无疑是实现魔法的最有效的咒语,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靠着整理魔法,在最喜欢的物品的围绕下,度过心动的每一天。

我是沐沐,我们下期再见!

主笔:沐沐

编辑:如沐书单

图片:网络 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