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数一数二的全才苏东坡,怎么做到如此厉害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苏轼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只要是读过书的,都很难不认识他。而东坡不仅是天才,更是全才。关于苏东坡全才的表现,网上有很多文章都有详细的介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写文章;是宋词的代表人物,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都是耳熟能详;在宋诗中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名句;书法上,是宋朝的四大家;绘画上,开创了宋朝文人画的先河。此外,还是美食家、教育家、政治家等多重身份。人生开挂,干货满满。

那么作为史上罕见的全才,是不是上帝在他出生的时候亲了他一口?他是如何走上了全才之路,在诸多领域中都取得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通过阅读苏东坡的传记,细看他的一生,结合他的部分作品,可以有一些答案。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炼就他全才的道路。

苏东坡讲解最好的两个人(史上数一数二的全才苏东坡)(1)


1 天赋异禀

小时候我们都天真地相信这句话: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勤奋。

结果很多人早起晚睡,还是看不到学霸的车尾灯。

长大后才知道,原来那句话后面还有:很多时候那1%的灵感比99%的勤奋更重要。

苏东坡若不是天赋异禀,也不可能有如此成就。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在他六岁时,进入私塾读书。在那时,苏东坡那副绝顶聪明的幼小头脑,便显露了出来。总共一百多位的学童,苏东坡和另一位学生是最受老师夸奖的。

这就是学霸本色啊。

2家世加成

有聪明的小脑袋,不见得在长大之后有伟大的成就。《伤仲永》一文便是例子。

上天太眷顾苏东坡了。赐给他聪明的脑袋,又赐给他一个促进他变得更聪明的家庭。

唐宋八大家中,苏家占了三个名额,以至于我们以前背诵人名时,少了很多麻烦——苏洵苏轼苏辙,一下子记住了三个。


苏东坡讲解最好的两个人(史上数一数二的全才苏东坡)(2)


有写文章一流的父亲的熏陶和督促,有弟弟一起学习、竞争、促进,进步不要太快。

想想那一首传奇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正是思念弟弟子由才写成的吗?

除了父亲和弟弟之外,东坡的母亲也有很大的贡献。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提到,在苏洵进京赶考时,母亲在家管教孩子,教《后汉书》。

而至于所谓的嫁给秦观的苏家苏小妹,则只是传说,并没有文字上的记载。

即使如此,这家庭的加成,让人羡慕啊。

3人品超好

东坡的天赋异禀,智商放在今天测试,恐怕要爆表了。

但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性格,或者说人品,也可以决定他可以走多远。智商高,但情商不足,或者是自闭、骄傲、敏感,都很难成功。

而苏东坡呢,林语堂评价道:具有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敦厚。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

从东坡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苏东坡讲解最好的两个人(史上数一数二的全才苏东坡)(3)


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前言说道: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意思是说,出门下了大雨,没有雨具,别人都狼狈不堪,东坡自己没感觉,冒着雨写起词来。

这种豁达洒脱的性情,写成作品来,真是要多少有多少。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真正成功,修身养性太重要了。

《圣经·箴言》说得好: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苏东坡讲解最好的两个人(史上数一数二的全才苏东坡)(4)


4兴趣使然

有句话我们都很熟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东坡可以在那么多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与他对这些事物的喜爱是分不开的。

有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

意思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写作,写作将自己的心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而无论是文章、诗、词、画、书法,甚至研究东坡肉的作法,都是他的兴趣使然,是他获得快乐的方式。

苏东坡讲解最好的两个人(史上数一数二的全才苏东坡)(5)


东坡的话语或者可以给今天的我们一些启发。我们做多少事情是因着我们的兴趣,因着这些事可以使我们快乐?

5 还得勤奋

前面我们谈到,苏东坡是属于绝顶聪明的那一类人,很多人再怎么努力都赶不上。

就好像我们读书时身边很多学霸,看着上课睡大觉,考试天天年级前十。但事实上,每一个看着睡大觉的学霸,想上985或者更好的学校,不努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在苏东坡那个时代,单单凭着聪明智慧,也不可能在千万人过独木桥的科举中杀出一条血路的。要知道科举是三年举行一次,一次才录一百多人。如果不是超级难的话,范进也不会中了个举人就疯了。

苏东坡科举考了第几名?全国第二。(据说原本可以得第一的,但考官欧阳修以为苏轼的文章是自己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将之划为第二)


苏东坡讲解最好的两个人(史上数一数二的全才苏东坡)(6)


天才要成为行业顶尖的人物,还是离不开那99%的努力。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谈道,传统的老方法是要学生背一整本书,书示加标点,要学生予以标点,用以测验学生是否彻底了解。最努力苦读的学生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是用这种方法。

说明什么?东坡在读书的过程中,并没有耍小聪明,而是以最努力苦读的方式去完成的。读书如此,以后的作官、治理百姓、教书育人也是如此。

6 不落俗套

早些年有句广告词: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现今社会是创新型社会,固守常规,井底之蛙,不思改变,是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的。这从很多企业的倒闭和没落可以看出,如柯达相机、诺基亚的手机等。

而苏东坡之所以在那么多的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所呈现的作品直到今日都令我们爱不释手,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不落俗套,常有创新之举。

苏东坡在科举中高中榜眼,所写的文章被欧阳修和其他同辈观看,激赏数日。而在试卷中他杜撰了几句对话,而考官对于此典故并未见过,但却不敢公然查问。之后,考官问东坡典故出于何书,东坡坦然道是己所杜撰,并说所编典故并非不可能发生。

正因着苏东坡的思维活跃,富于创新,使他在文学艺术上有数不尽的优美作品。词原本属于小道末技,抒发儿女情感,但他开创豪放先河,高唱“大江东去”;绘画上开创文人画先河;美食、城市建筑设计等方面,也有诸多创新的设计。

苏轼评价吴道子的画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他自己的诗词书画等作品,又何尝不是如此?


苏东坡讲解最好的两个人(史上数一数二的全才苏东坡)(7)


今天,安于稳定,思维固化,不思改变,温水煮青蛙一样磨灭了多少人?

7 环境倒逼

《孟子·告子下》的名句我们都很熟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苏东坡若是人生一帆风顺,天天吃香的喝辣的,老婆小孩热炕头,恐怕也作不出那么多流传千古的作品了。

看看周杰伦,为什么早期的作品那么优秀,“双截棍、星晴、以父之名、七里香……”都可以单曲循环,现在娶了漂亮老婆生了娃,就只能“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因为之前的他,要吃着泡面努力写歌,而现在什么都有了。

苏东坡一生,起伏甚大。

优秀的时候万人瞩目,科举考试几乎名列榜首,得文坛领袖欧阳修称赞“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三十年之后,无人再谈论老夫。”何等尊荣。

而落魄的情况,更是贯穿其一生。“乌台诗案”后被投入死牢,九死一生。但正是在监狱中,写下“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的名句。

侥幸未死,后面被贬黄州,东坡居士的雅号也是在那时才有的。当时他写出: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而在黄州期间,他亲手烹制红烧肉,据说这也是东坡肉名称的由来。

苏东坡讲解最好的两个人(史上数一数二的全才苏东坡)(8)


在他晚年的时候,一贬再贬,直到天涯海角——海南岛。皇帝也是够狠的,将苏东坡赶到天地尽头。但即使如此,东坡随遇而安,豁达品性依然。

在看到当地落后的景象时,他生出怜悯之爱心,带领人民种田,挖井,当医生。曾为帝师的他,作当地人的老师教导文化。据说,海南的第一位进士,就是出自苏东坡的名下。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今日你我不论在何境遇,与其埋怨懊恼,不如想想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如何提升自我的能力,陶造自己灵魂的纯度?

苏东坡的一生,似文曲星下凡,非你我凡人可以比拟。但如此全才,除了自身的优秀基因外,还有诸多闪光点,应是我们可以借鉴一二的。

苏东坡讲解最好的两个人(史上数一数二的全才苏东坡)(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