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银幕上塑造了国民党军官、日本军官、管家、讨账人、江湖大佬、王爷、赶车的老农民等,无不形似神似。

特别是《渡江侦察记》中的阴险、狡猾的国民党军情报处长,《铁道游击队》中凶残、歹毒的日军队长岗村,《海魂》中心狠手辣、灭绝人性的国民党海军鼓浪号副舰长,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痛恨,他就是电影老艺术家陈述。


20个爱情故事构成一部电影(电影艺术家陈述)(1)

20个爱情故事构成一部电影(电影艺术家陈述)(2)

20个爱情故事构成一部电影(电影艺术家陈述)(3)

20个爱情故事构成一部电影(电影艺术家陈述)(4)


20个爱情故事构成一部电影(电影艺术家陈述)(5)


20个爱情故事构成一部电影(电影艺术家陈述)(6)

20个爱情故事构成一部电影(电影艺术家陈述)(7)

陈述的戏路较宽,演反面角色外,也演过一些正面角色,并着力于创造喜剧人物形象。

20个爱情故事构成一部电影(电影艺术家陈述)(8)


20个爱情故事构成一部电影(电影艺术家陈述)(9)

今天向您聊的,是他的一段感人的情缘,一位相濡以沫的妻子,她就是李波女士。

1991年3月,陈述的第一任妻子陆维华,因身患胆囊炎去世,陈述极度悲痛。多年后,陈述一直没有走出失去爱妻的阴影,不少朋友给他介绍对象,他都一口回绝,直到后来,他认识了李波。

20个爱情故事构成一部电影(电影艺术家陈述)(10)

李波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出身在军人家庭,19岁时就在一家文工团演戏,后来进入了新疆军区歌舞团,成为独唱演员,她和陈述的相识颇具戏剧性。

1987年,陈述和叶惠贤搭档说相声,他们到新疆演出,可没想到演出结束后,主办方因为没有赚到钱,把他们俩扔在那儿不管了。那个年代,飞机票紧张,他们俩在新疆急得团团转。此时,叶惠贤找到曾在新疆农场支边共事过的李波。李波二话没说,帮他们很快买到两张飞机票。就这样陈述和李波有了第一次见面。

20个爱情故事构成一部电影(电影艺术家陈述)(11)

李波在上海除了叶惠贤夫妇,只认识陈述。叶惠贤无意间跟陈述说起了李波的事,陈述就揽下了尽地主之谊的责任,他热情地帮李波找旅馆、游览上海。他的开朗、热心让初到上海的李波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他的幽默、睿智、大度吸引着她,而李波的热情、认真、善良也吸引着陈述。但两人谁也没敢往那方面想,毕竟两个人的年龄相差了30岁。

当时,他们的婚姻没有人看好。很多人反对这桩婚姻,都认为李波是为了钱、户口、名声才嫁给陈述的。陈述也曾动摇过,自己76岁了,娶一个比自己小30岁的妻是否合适呢?子女是否能接受呢?最终是李波一语解开了他的心结:"你是要找一个伴,还是为你的子女找一个后母?陈述想想是这个道理。

20个爱情故事构成一部电影(电影艺术家陈述)(12)

��

1996年8月8日,李波和陈述在蓝天宾馆简单办了6桌酒席。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他们走到了一起。

结婚后,李波把陈述的日常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陈述喜欢打麻将,但李波规定他一周每周二、周四只能打两次,周一,陈述最大的任务就是给观众回信。周三是他为家里服务的日子,如换灯泡、小修小补的,都放在这天干。周五是他的休息日,这是李波规定的,要他多休息。

2001年9月13日,陈述在孙道临家排练长《铁道游击队》活动的朗诵时,浑身出汗不已,第二天,他便口歪眼斜、被送入瑞金医院,诊断为脑梗塞。

从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治病住院生涯。陈述住院后,李波就辞去了海虹宾馆大堂经理的工作,全身心地照顾陈述,李波交代医生,尽量用最好的药,然而,大量昂贵的药,医保都不能报销,只能自己出钱。

由于进口药无法报销,凭陈述1132元的退休金根本无法维持正常开销,妻子李波到处借钱替陈述治疗,生活十分困顿。

面对高昂的医疗费,几个在工厂工作低收入的子女确实无能为力…在现实面前,陈述感到很悲惨,因此曾几度想到自杀,想尽早解脱,不原拖累家人…

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李波提出了想做点生意,赚点钱贴补家用。她决定开间饺子馆。陈述也很赞同她的想法,只是感到李波太辛苦,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李波动情地说:"不要说谁拖累谁的话,我是你的妻子,照顾你是我应该做的事,只要你能早点好,我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2001年12月,老李饭店开张了,饭店门口的招牌上有一张陈述的大照片,亲切地笑着,旁边还写着他的一句台词:"根据我的情报,饺子还是老李家的好。"

2004年,因为脑梗塞后引起的痴呆,陈述再次住院。病情严重,有时神志不淸,李波只能全天陪在他的身边,饭店的事就交给弟弟打理。


20个爱情故事构成一部电影(电影艺术家陈述)(13)

2005年11月,陈述再度入院,初步诊断为炎症及肺部感染。从那时到2006年10月近一年间,陈述的病情反复了好多次,2006年10月17日,观众熟悉的"情报处长"陈述,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86岁。


20个爱情故事构成一部电影(电影艺术家陈述)(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