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对松茸菌的进一步认知,认识是回到大山后,在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自然的馈赠播出得到的,仔细了解后,才知道这上天赐予的食材,竟有着如此不可辜负的背景,宛如自己的人生。

松茸菌采摘高峰期(像松茸菌一样敢于独自坚守)(1)

然而对于我来说,和松茸结缘却已是三十年前的事。彝良乌蒙大山苗寨,那是一个群山环绕中的小村庄。每年雨季,几场大雨过后,大山里的野生菌就纷纷从土里冒出来,它们像是盛开在大山里的花朵,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又像是一把把散落在森林里的美丽小花伞 ,琳琅满目,让你眼花缭乱。捡菌子,成为了那个年代最为津津乐道的事情了。

松茸菌采摘高峰期(像松茸菌一样敢于独自坚守)(2)

记得那时,我才七八岁,刚刚上小学,家里特穷,三十多块钱的学费也交不起,也不知道松茸是人间的美味珍宝,更不知道它是“菌中霸主”,只知道它能换钱,只要找着它,我可以攒够自己的学费,也可以有日常的零花钱了。

松茸菌采摘高峰期(像松茸菌一样敢于独自坚守)(3)

于是,每逢暑假,跟着阿妈,背着小挎包,手里拿根和我个儿一样长的小竹棍,听着阿妈的讲解,漫山遍野地找松茸,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一个劲儿地往山里跑。那时,听阿妈说松茸是有“窝”的,找着松茸“窝”,你才可以找到它了。于是,我就像找鸟窝一样地找着松茸菌的窝。

松茸菌采摘高峰期(像松茸菌一样敢于独自坚守)(4)

长在大山,从小我就知道,松茸不比其他的野生菌,它只生长在离村子很远的原始森林中,但它从来不会离开大山,所以想要得到它,就要起早贪黑,不仅要走很远的路,还要忍饥挨饿。所以说找松茸,绝对是一件苦差事。在我的记忆里,二十世纪90年代,松茸的价格最高,一公斤可以卖到3000多元,找得好的人,一天就有几百元的收入,这在那年代的贫困山乡,绝对算得上是高收入了。那时,卖松茸几乎是我们这样一个在山上生活的家庭90%以上的经济来源,可以说我也是靠着爸妈找松茸卖钱,才一直读到大学毕业。

松茸菌采摘高峰期(像松茸菌一样敢于独自坚守)(5)

每年七八月份,大家就仰头期盼,盼望着雨季早日来临。几场大雨过后,山里的土壤变得滋润了,松茸才悄悄地破土而出。也不知道是谁找回来第一朵松茸,反正这个季节,人们的心是满怀欣喜的。于是备好干粮,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夜幕还笼罩着村子,在一阵阵狗叫声中,找松茸的人们就三三两两地打着手电筒出发了。在黑黢黢的大山深处,崎岖的山路上,只有一点点的亮光在跃动。黑暗之中,每个人都很少说话,大家都专注于脚下,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跌倒。更多的是,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想“今天去哪个山头才能找得到松茸”。就这样,在人们的步履匆匆中,一个多小时后,天蒙蒙发亮,绵延的大山清晰地出现在前面。在山脚下,刚才还结伴行走的村民,就各自散开,钻入深山老林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找松茸的秘密,不想被别人窥视乃至发现。当然,上山找松茸,靠的不仅是体力,更主要的还要有经验。晴天的森林,热浪袭人,雨天的森林,湿滑无比,有找到松茸的喜悦,也有找不到的痛苦,这一切你都必须要面对。

松茸菌采摘高峰期(像松茸菌一样敢于独自坚守)(6)

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过多次。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也想着要和父母一起去,起先父亲母亲都是不答应的,他们怕我吃不了苦。可是实在拗不过我,就答应让我去一次,让父母没想到的是我竟然可以跟上他们的脚步。暗夜里,我小心地跟在父母身后,生怕一不小心就会与父母走失。当然最高兴就是找着松茸了,一小个或一大朵,在树荫下、腐殖层中,犹如精灵,就那样突兀地出现在眼前。一阵惊喜过后,我小心地蹲下,扒开周围树叶、土层,然后用手里的木棍,轻轻地撬起松茸的根部,生怕一不小心伤害到它,而影响了品相和价格。新鲜的松茸,形状像雨伞,菌盖是褐色,菌柄是白色,都有像毛衣的纤维一样的鳞片,肉白嫩肥厚,质地细密,散发着一股浓郁的特殊香气。松茸出土以后,要立刻用地上的苔藓类植物把菌子掩盖好,放进背篓,以免受到阳光的照晒。中午下山,就可以卖给等候在山脚或村口的商贩了。

松茸菌采摘高峰期(像松茸菌一样敢于独自坚守)(7)

这样,一个假期下来,我也能攒起自己的书本费,甚至还略有余钱,可以自由支配买自己喜爱的零食,特别是到了民族节日“火把节“,可以带着自己的辛苦钱,随意购买着自己做梦都想要的礼品,那种感觉,现在想起来心里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松茸菌采摘高峰期(像松茸菌一样敢于独自坚守)(8)

采松茸的日子,最高兴的是找着松茸的时候和卖着钱、数票子的时刻了,至于说要吃松茸,根本就不在乎,因为几乎每顿都会有,让你吃到吐。那时,只要是收购客商认为不合格的,买不钱的,就只能吃了。

松茸菌采摘高峰期(像松茸菌一样敢于独自坚守)(9)

此后,靠着卖松茸的钱,我走出了大山,上了大学,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些上山找松茸的岁月也与我渐行渐远。可是每到雨季,看着街上那些散发着清香、大小不一的松茸,童年的记忆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也曾在街边买过别人找回来的松茸,捧在手里却全然没有了儿时的那种感觉,或许我怀念的不是这松茸,而是那时容易满足和快乐的时光。

松茸菌采摘高峰期(像松茸菌一样敢于独自坚守)(10)

随后,几十年都不曾回过大山一次,偶尔回山里,更多的是陪在父母身边,时而看看树,时而看看草,加之时间短暂,回家也就三五日,年少时的捡松茸菌场景,只能留成了记忆。后来,随着工作量的加重,回大山捡松茸菌,就更成为了奢望。甚至回家看望父母都只能在计划中,变化永远走在计划的前面。

松茸菌采摘高峰期(像松茸菌一样敢于独自坚守)(11)

2018年初,父亲含着最后一丝遗憾离开了他深爱的大山。利用图纸,父亲把他在在大山里这几十年的所有松茸菌窝给我一一的标记,看着标记,我又一次泪流满面,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的我,穿着一迪卡蓝跟在父亲后边,父亲一一的给我讲解着他的这些松茸菌窝发现的方法和经过,我却有声无心的应合着、记着。松茸菌深山,林高树密,每隔数十米,父亲就会大叫我的小名,直到我答应了为止,父亲才会走,生怕把我丢失在这茂密的大山深处。

松茸菌采摘高峰期(像松茸菌一样敢于独自坚守)(12)

2018年,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我接到父亲的电话,只有两句话:“我命令你回来,像松茸菌一样的守护好大山,立刻执行”,远在外省出差的我并不知道父亲的近况和用以,只是回了句:“收到,马上执行命令”,结果,因为客户情况有变,有多耽误了几天,哪知回来后,我与父亲俨然已经成为了永别。至此,我今生无法释怀,成为了永远的遗憾。看着父亲给我留下来的松茸菌窝图纸,我知道,父亲给我留下了一条松茸菌路。

松茸菌采摘高峰期(像松茸菌一样敢于独自坚守)(13)

2018年下半年,为了实现父亲的嘱托,我毅然放弃了城里的体制内工作和生活,携带妻儿老小回到了父亲的身边,回到了大山里,陪伴在年迈的母亲身边,又再一次重新追忆儿时捡松茸菌的场景,我永远记住父亲的那句话:“要用松茸菌的精神守护大山,要用松茸菌的坚持不懈捍卫大山”,儿时已经回不去了,但是,松茸菌精神却永流传,带着父亲留下的松茸菌窝图纸,我会一直追寻下去,相信,我能够碰到父亲。

欢迎留言交流,与我分享你与松茸菌的故事,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