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心血管疾病呈现发病“年轻化”和全年龄段发病趋势,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被确诊为心肌梗死(简称心梗),甚至因此而猝死的个例并不鲜见,这无疑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没有心脏病怎么预防心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没有心脏病怎么预防心梗(怎么保护心脏看这里)

没有心脏病怎么预防心梗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心血管疾病呈现发病“年轻化”和全年龄段发病趋势,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被确诊为心肌梗死(简称心梗),甚至因此而猝死的个例并不鲜见,这无疑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心梗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某些因素诱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糜烂或内出血,激活血小板在局部聚集,形成血块(血栓),阻塞管腔,致心肌缺血坏死。而进入冬季,突然的天气变化,尤其是气温骤降,因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过度分泌致血管收缩,低温时人体血小板更易凝聚等因素,致使秋冬季心梗频发。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冬季突发急性心梗,该如何应对。

心梗最典型的表现是胸骨后有压榨样疼痛。患者常描述这种疼痛为胸部发紧、束缚感等。这种疼痛不会随着活动、体位或呼吸而改变,持续超过20分钟不缓解,并常伴有大汗、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等。疼痛也会放射到身体的其他部位。鼻以下和肚脐以上的疼痛都有可能来源于心脏,需要引起重视。

此外,还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非典型症状,包括单纯呼吸困难、乏力、上腹疼痛或不适、腹泻、心悸、晕厥或心搏骤停等,在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和女性患者中更容易出现,必须要警惕。

对于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血管阻塞后心肌30分钟左右开始坏死,在这期间越早开通阻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对于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常有“黄金1小时”的说法。如果心梗患者能在1小时内得到有效施救,康复后与常人无异;如果心梗患者超过1小时才被施救,心肌将出现坏死,且延误时间越长,心肌坏死越多。

当怀疑心梗发作的时候,大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呼救拨打“120”电话是至关重要的呼救方式。电话中应首先告知准确的家庭地址;保持电话通畅;同时告知亲友;如果家中没人,需要打开房门方便救援人员进出。

2.休息就地平躺或找到合适的卧姿休息,此时应缓慢深呼吸,减少活动,尽量降低耗氧量,千万不要尝试各种不靠谱的自救方法。

3.慎用药物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4.吸氧如有供氧条件,应立即给予患者吸氧。

当然,想要远离心梗还是要靠预防,平时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易患因素,戒烟酒。针对不同季节的特征,建议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主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秋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的刺激;调整情绪、戒骄戒躁,保持良好心情,提高睡眠质量等,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悲剧的发生。

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 邓必勇 张俊峰

来源: 健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