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回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判断正确与错误的标准不是理论!“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这就是说,“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
不仅如此,文章还提出了一个命题:“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文章认为“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也就是真理发展的观点。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
既然是任何理论,它就不应当是专门针对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也是理论,它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如果一个理论具有普遍地必然性,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就不用接受实践的检验,既然“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那说明理论具有不确定性,它是正确的,但又可能是错误,所以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文章说“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当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一八四八年《宣言》发表后,在四十五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在用实践来检验它。《宣言》的七篇序言,详细地记载了这个事实。”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新实践的不断检验,包括新的历史事实的发现,曾对《宣言》的个别论点作了修改。”之所以要修改,是这些论点不完善或是错误的缘故。
马克思恩格斯 “ 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 ”,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不断修改《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些结论,是因为马克思观察研究的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从研究对象而言,社会现象的人为性异质性及社会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性,给社会科学的归纳、概括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社会现象包含的要素、参量、变量甚多,对自然现象的研究,比如从一滴水或一个物体的研究中可以概括出普遍适用的定律,而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很难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
社会世界是自为的存在,在社会领域中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考或凭激情活动、追求某种目的的人和群体。这一方面使社会生活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又使社会现象具有比自然现象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使社会科学具有比自然科学更有限的准确预言性。
从研究者而言,研究者的阶级地位、政治倾向、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都会影响研究者认识的客观性。其次,研究者有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已的兴趣、情感、价值取向等转化为一种强烈的认知定势和理解模式而渗透到对社会现象的观察、理解、解释之中并进而对他们的研究结论产生双向影响。〔《社会科学的对象与性质》百度文库〕
然而,更为关键的是,社会科学理论无法像自然科学理论那样,可以实验验证,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社会科学理论只是一种假说。马克思主义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范畴,同样也具有社会科学的特征。也可以说,假说是社会科学理论区别自然科学理论的标志,这并没有贬低的意思,相反,倒是客观地看待社会科学理论的态度。
假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是,它必须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只有在符合社会规律的情况下,方显其巨大的指导意义。这是马克思主义要接受实践检验的原因。
范围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范围论的主要依据是物理学中的“量子”概念。
十九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高度发展,几乎是一门尽善尽美的科学,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相应的理论予以解释,经典物理学,几乎是无处不适用无处不正确。然而,“量子”概念的提出表明:经典物理学,有它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有它无法解释的实际问题,它仅仅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量子”概念的哲学意义就在于,它表明任何理论都如此!真理性和范围性,是理论的基本特征。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理论。
我们来看看马克思主义。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两个以上的部分构成的整体,而我们观察的只是部分。也就是说,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观察的只是某一范围的东西。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察就是这样。从14、15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经18世纪的工业革命发展到今天,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且现在还在发展着。作为马克思而言,他所观察只是19世纪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这以后到现在的他没有也无法观察到。马克思观察的仅仅只是构成资本主义发展长链中某一环节的状况。马克思观察的是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变化而且成为事实的东西,而那些萌芽状态未显露成为事实的东西,马克思不可能观察到。马克思观察的只是资本主义发展某一范围的东西,他所得出的结论也只是某一范围的结论。
《共产党宣言》中说:“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马克思的这个结论,就具备了范围性的特征,更确切地说是具备了社会科学理论的特征。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列宁时代,列宁的结论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结论。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确定不移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列宁全集》第二卷722页 〕
结论的不同说明,马克思同其他的思想家一样,观察的只是某一范围的东西,他有他不可能观察到的东西,他得出结论仅仅只是某一范围的结论,而且这个结论同社会科学理论一样,只是一种假说。
结论的不同说明,列宁是对的。列宁重新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作了考察,他以自己考察得出的结论去行事,他并没有按照马克思的结论去做。在这里,实际上他不是用马克思的结论从衡量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的,而是在观察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过程中看待马克思的结论的,因此他放弃了马克思的结论,而坚定不移地认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在这里列宁实际上是把马克思的结论当成假说看待的,虽然列宁并没有说马克思主义是假说。
正是因为列宁把马克思的结论当成假说看待,他让马克思的结论去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而不是相反。所以,他坚定不移地放弃了马克思结论,按照自已的结论〔这是从实际情况观察研究中得到的,而不是下大力气下苦功夫读马克思的原著从本本上发现的结论。〕去行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走十月革命之路是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然而,怎样看待列宁的结论呢?列宁的结论是真理呢?还是假说?
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把列宁的结论当做真理看待的,这就是“城市中心论”,主张红军应当进攻中心城市,夺取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结果,是丧失了除了陕甘边区以外的一切革命根据地,使红军由三十万人降到了几万人,使中国共产党由三十万党员降到了几万党员,而在国民党区域的党组织几乎全部丧失。总之,是受了一次极大的历史性的惩罚。”〔《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71页 〕
“城市中心论”所表现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看待理论对待理论的态度,它把理论当成了真理,当成衡量一切的标准或尺子。于此不同的是,毛泽东没有下大力气下苦功夫去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著〔我并不是说毛泽东没有读过原著〕,恰恰不是,而是下大力气下苦功夫去做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它要比读书艰难得多,而这却是思想家理论家之所以有所发现的奥秘所在。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正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毛泽东并没有把列宁的结论当做真理看待,而是以对中国实际情况的研究结果为准的。毛泽东的成功正是他放弃列宁的结论,把列宁的结论当做假说看待的结果!
列宁毛泽东都是因放弃已有的理论而取得了成功,说明任何理论都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正确的,它既具有真理性又具有范围性。尤其是社会科学理论,实际上只是一假说,它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时候才是对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一种理论。
马克思对社会规律的揭示
《共产党宣言》中说: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但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发表至今近一百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按着列宁指示的方向发展。资本主义的垂死性并未显现,反而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相反,倒是列宁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了69年后就解体了。
苏联解体后,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对此,苏联人民,冷眼旁观甚至于幸灾乐祸,这与最初的欣喜若狂忠心拥护形成鲜明的对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1922年12月30日成立到1991年12月25日解体,只走过了区区69年就结束了。而列宁认为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却依然存在着。
马克思列宁都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将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可是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却呈“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贫的很少,中间阶层却相当庞大。从社会学意义上说,中间阶层的壮大,使得对立的贫富两极成为一个连续性的排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有助于舒缓贫富差距蕴蓄的对立情绪、以及由此衍生的系列社会问题。因而不会出现象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那样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最后说:“党的十一大和五届人大,确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时期的总任务。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够逐步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
就现在而言,我们也应当这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范围论认为,马克思观察的只是某一范围的东西,在这个范围之外,存在着他无法观察、没有观察、也不可能观察到的东西,因此马克思主义仅仅只是就一定的范围而言的!它的科学性、合理性、正确性只是逻辑性的,它只是一种假说。因而,它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地。在这里,不是社会发展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本文由天使之翼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