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红亮

规矩的解读

自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都生活在礼仪的国度。于是,尊老爱幼,忠孝廉礼等,就显得举足轻重尤为重要。

关于规矩的解释为:一,规和矩;二,礼法,法度;三,一定的标准,成规;四,老老实实,恪守本分;五,摹拟,其出自于《荀子.礼论》,“规矩成设矣,则不失为方圆”。

以我之见,规矩——即人们言行举止一成不变的行为标准。

鉴于此,也就有了“萧规曹随”、“墨守成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典故和说法。

在我国古代,人们受传统思想和意识的影响及束缚,对规矩的理解更为透彻、明了。

现如今,随着新社会的形成,新生事物的应运而生,有些旧的损人不利己的规矩,被广大同胞无情的摈弃、遗弃、放弃和抛弃。

而有些好的,对社会,对广大群众有益又有利的规矩,我们依然在效仿,提倡,发扬和传承。

老规矩的议论文(规矩散文)(1)

女子洗脚的规矩

就现在而言,洗脚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人们在家可以坐在卫生间、客厅、卧室洗脚,亦可以坐在院落里洗脚,更可以去洗脚店洗脚修脚。至于洗脚时间吗,完全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早中晚,什么时候洗脚都可以,反正是怎么开心怎么来,怎么舒服怎么来。

我的妻子的外婆,出生在历史上的清朝末年 。

其实,众所周知,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人们还在延续和沿用历史上许多的陈规陋习。有些说法或做法,是写入“教科书”的。很多条条框框、教条主义是祖宗留下的,更是一成不变的。

那个时期的人们,如同走在既定的轨道上,行动轨迹是僵化的固有的,无法更改的。就像钟表一样,秒针、分针、时针,永远都是围绕那个圈,循序渐进,又不失规律的持续前行。长此以往,不曾改变,除非这些钟表,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沦为废品,才被人们遗弃。

据妻子的外婆生前回忆:清朝或民国时期的大家闺秀,以及已婚妇女,洗脚是不能正大光明的,必需要躲在阴暗处进行,一般都是在女人们睡觉的卧室,更有甚者,家庭管教严,洗脚是在女厕所,或者是厕所的通道进行的。洗脚的时间,必须是晚上,临睡觉之前,其它时间段是不能洗脚的,这就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妻子的外婆说:过去,俺娘家、婆家都是舒坦户,地主和财主。洗脚就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你想啊,一大家子人,丫鬟,仆女,长工,短工等,什么人都有,你弄一盆热水,正襟危坐的坐在人们面前 洗脚成何体统!那样做,绝对不成个样子,是要被父亲或丈夫怒责、训斥,甚至殴打的。那个时候,女人的脚是很金贵的,不能轻易的在外人面前露出了。如果未婚女子,把脚露给男子看,说明是喜欢上了他。如果女人把脚露给同性的人,说明对这些人不尊敬或不尊重。是要被严厉斥责的。

其实,我国实行的“三寸金莲”(缠足),就是出自于历史上的清朝和民国时期。

我的妻子的妈妈,受传统观念的教育和束缚,洗脚总是坐在卧室的床边,从来没有坐在客厅等大庭广众之下。

这就是她的法则、规矩和习惯,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教她的。因此,她要终生牢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执行。

关于这个洗脚的规矩和习俗,她在八十年的有生之年,从来没有改变过的行为标准和准则。

其实,长此以往,妻子的妈妈能够坚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别人十年磨一剑,她是几十年的传统习俗没有丢。

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依然停留在传统和守旧的意识里,休养生息,生生不断。

老规矩的议论文(规矩散文)(2)

吃饭的规矩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吃饭是有规矩的,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长辈们不动筷子,晚辈们是不能够动筷子的。这主要是说明,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尊敬和敬重。

另外,对于每个人的吃相也是有非常严格的讲究的,诸如:不能伸出舌头,露出牙齿,传出声响等不雅行为,人们讲究细嚼慢咽,拒绝狼吞虎咽。吃相不好的人,往往会给人们留下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谈资和笑柄。

由此可见,吃相不好的人,其身边亲人、亲戚和朋友的品味和档次,肯定高不到哪里去?!

我的一位领导,因为某名下属吃饭时发出诡异的响声,而不再和他坐在一起吃饭。领导说:我身边,怎么能容得下这样吃饭不讲究的人,他哪凉快上哪呆着去。我才不愿意和他这样没有素质、没有品味的人,坐在一起吃饭呢!领导的话,听似颇有道理。

另外,吃饭时,讲究光盘行动,哪怕是一棵菜,一粒米都要吃掉,坚决不能浪费。人们美其名曰:尊重种田人的劳动成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人们讲究光盘行动。以此,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习惯和方式。这样以来,不但是对自己的尊重,而且是对身边人的尊重,亦是对农民的尊重,更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的尊重。

再有就是提倡和推崇使用公筷。从我做起,从身边人做起,从大家做起,做到卫生健康低碳环保,避免病从口入。诸如央视公益广告词:使用公筷,筷筷有爱。

由此可见,这种良好的传统规矩,被广大人民群众接纳、提倡、传承和发扬。

直到如今,现实中的人们,还在沿用这种传统的规矩。

其实,这种墨守成规的规矩,真的值得效仿和铭记。

因为它对社会公益,例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有益而无弊,是值得宣扬和发展的。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代代相承呢!我们没有理由不因循守旧,代代相承,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把这些好的规矩继承好,传承好,发扬好。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自己的初衷和使命。

老规矩的议论文(规矩散文)(3)

老规矩的议论文(规矩散文)(4)

穿着的规矩

过去和现在的人们,穿衣带帽,女人们讲究仪表整洁,落落大方,男士们讲究潇洒英俊,着装得体。这,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就形成了既有的传统规矩,又不失新时代的流行气息。

过去的人们,讲究“男不露脐,女不露皮”。也就是说:男人穿衣服不露肚脐,女人穿衣服不露皮肤。以此,作为当时的行为尺度和衡量标准,全国各地的人们竞相效仿,加以执行。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形成和发展,人们在穿衣带帽的方面,相应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烫发,穿着奇装异服,怎么新潮怎么穿,怎么时尚怎么穿。

九十年代末期,我们村里有个小伙子,名叫小伟,他烫了头发,戴了耳环,穿着奇装异服。

这家伙,从广州回来的时候,还没有进门,就听到他爹的一阵吆喝:你这样的打扮,还是我的儿子吗?你赶紧进城把现有的装束改过来,否则就不要进这个家门。如果你敢忘本,忘记传统的穿着规矩。我就敢打断你的狗腿。

当时,小伟想据理力争,被他娘使个眼色,他心领神会,乖乖的进城改变了自己的装束和打扮。

这样以来,他传统守旧的爹,才允许其走进家门。

老规矩的议论文(规矩散文)(5)

老规矩的议论文(规矩散文)(6)

老规矩的议论文(规矩散文)(7)

规矩的传承

我想:历史的规矩,现有的规矩,将来的规矩,一切规矩的规矩,都将编入历史,载入史册,被后人继承,发扬和铭记。

尽管时间在不断的推移,时代在不断的更替,有些规矩还在无休止的传承、延续和沿用。

好的规矩势必会被继续,因循守旧的规矩势必会被无情的摒弃。

其实,规矩是人类在休养生息的过程中,积攒起来的“精神食粮”和行为指南。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传统规矩有认知,有见解,有感受,有取舍,这很好,是难能可贵的。

由此足以说明,人类的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老规矩的议论文(规矩散文)(8)

老规矩的议论文(规矩散文)(9)

老规矩的议论文(规矩散文)(10)

作品完成于2021年12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