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红柿,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味道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且富含维C,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朋友都习惯在家里种植几棵,在城市,西红柿更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
西红柿虽然常见,但你真正了解西红柿吗?很多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为啥现在的西红柿模样越来越漂亮了,口感却越来越难吃了呢?面对品种繁多的西红柿,大家购买时又该如何挑选呢?西红柿到底是蔬菜还是水果,原产地又是哪里呢?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西红柿,去了解它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西红柿,又名番茄,原是南美洲墨西哥和秘鲁一带的野生浆果,从野生浆果到观赏植物再到食用果蔬,前后经历了500多年的不断演变,西红柿种植虽然历史悠久,但在我国,却是在50年代才开始大面积发展种植。
记忆中的西红柿,模样是又红又甜又沙又多汁,从田间摘下来的西红柿,也不用洗,直接张口就咬,性子急的人,一口咬下去,顿时汁液四溅,酸酸甜甜的味道,胜过如今很多水果。
只是,这种味道如今越来越难吃到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变了味道的西红柿这和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1、种植方式有关:以往农村人种植西红柿,是不用农药化肥的,基本上不会过于追求产量,主要是自家食用。而如今的西红柿种植,主要以市场销售为主,对产量要求高、农药化肥依赖大,自然就没有“慢工出细活”式的传统方法种植出来的品质高了。
2、上市时间有关:以前种植西红柿,讲究的是自然熟,味道自然沙多汁多味道丰富,而如今的西红柿,为了保障运输及储存期,往往就会在西红柿未完全成熟时就开始采摘销售,按照种植户介绍,西红柿采摘往往分为四个阶段:绿熟、变色、初熟、成熟。
有储存需求时,需要绿熟时采摘,长途运输时,需变色期采摘,较近路途中转时,需要在初熟阶段采摘,到真正成熟之时,田里的西红柿恐怕早已销售完毕了。
另外,很多水果在经过长时间冷储后,味道就会出现变化,西红柿同样如此,经过冷储后的西红柿,虽然看起来又红又漂亮,但味道和真正成熟的西红柿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
3、产量有关:随着先进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及西红柿品种不断丰富,如今的西红柿通过大棚种植、药物沾花、病虫害防治以及药物催熟等技术应用,不但使西红柿产量得到显著提高(根据品种不同,亩产20000斤左右比较常见),还大大缩短了上市时间,这样的西红柿,和自然熟的味道自然是无法相比的。
4、品种有关:为提高西红柿耐储存及耐运输的能力,如今市场上大多数品种,都是欧美国家开发的硬质西红柿,虽然迎合了市场流通,但和传统软质西红柿相比,那种果肉沙甜多汁的体验,是越来越难见到了。
回归传统的西红柿
随着消费者对西红柿的身世了解越多,对西红柿的要求也愈发苛刻,而有些种植户也捕捉到了这一变化,从而转型种植传统或者接近传统种植西红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大于庄村,农技专家张彦怀老师正在农户番茄棚里查看番茄的长势,这是他今年刚推广的新品种,在种植户“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不用催熟剂、长到自然熟”的宗旨下,番茄品相、品质及产量,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
据张老师介绍:“你看这种西红柿,别看还未完全成熟,但里面的沙已经出来了,而汁液特别丰富,吃上一个,还想吃第二个,这种口感和小时候吃西红柿差别并不太大。
在当前西红柿行情并不理想的前提下(地头价0.5-0.7元/斤),采取这种方法种植的西红柿,在市场上照样卖1元/市斤,一旦被更多消费者所认可,照样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也能卖上好价格。”
张老师还介绍,消费者在购买西红柿时,还是有些小技巧可以掌握的,如自然成熟的西红柿,红得特别自然,表皮有种比较柔和的光滑,而且整个果皮不会全红,而催熟的西红柿,红得比较彻底,通常是通体红色,但捏起来果肉较硬。
还有一点,那就是尽量不购买外表有楞的西红柿,这样的西红柿大多都是由于激素、缺硼、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所造成的畸形果,或空壳果,所谓的空壳果,是指膈膜房腔内没有细胞液。有时即便有细胞液,但种子是青色的,而自然成熟的西红柿种子,是一种黄褐色。
西红柿是一种果蔬两用农产品,总体上讲,大果型西红柿偏向于蔬菜,而小果型西红柿(圣女果等)则偏向于水果生食,色泽深红色适合凉拌或炒食,色泽粉红的则不适合凉拌生吃。
说完了西红柿的是是非非,对于一名农业人来讲,虽然西红柿原产地并不是我国,但比较令人骄傲的是,我国的西红柿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总产量占世界30%以上,是西红柿生产大国印度、美国、土耳其一年产量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