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乌篷那信宝塔Soon U Pon Nya Shin Paya,位于缅甸曼德勒实皆山的最高处,从乌敏东色寺沿一条又破又窄的马路开车上行1200米即可到达。“实皆”就是“悬在河上的木头”,山虽不高,却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有仙则名,从松乌篷那信宝塔向下俯瞰,起伏不大的山坡上竟有数不清的白金相间的佛塔立于灌木丛林之中, 一塔一寺, 据说从14世纪始建至今,实皆山上的寺庙已多达600多座,而如今在此修行的僧人和尼姑更是多达数千人,实皆山已成了缅甸佛教教徒们最重要的禅修之地。
山头四处耸立的佛塔
与曼德勒的许多寺庙一样,门口不大,看上去犹如一个被挤在一群小商铺中、装饰精美的小黄亭,台阶下方,还有几只瘦狗或趴或站地呆在那里。如果仅看门脸的大小,真是难以想像,它竟然会是实皆山南面最重要的寺庙。脱鞋入内,照例会通过一个长长的卖各式纪念品的长廊才能到达真正的殿堂。
与半山腰上的乌敏东色寺一样, 松乌篷那信宝塔的回廊、地面也是以绿色为主,廊顶还挂满了一幅幅宗教故事油画,对我这样一个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人来说,尽管举头端详了半天,仍是除了画面上的人物动作外,着实看不出个所以然,真是外行看热闹啊。
寺中地面的铺装也与乌敏东色寺如出一辙,由各色磁砖拼出的艳丽而规则的几何图案布满了整个廊亭台院。装饰风格如此一致,想必它们一定是建于同一个时期,又或许它们就是出于同一位设计师之手也说不定。
华丽的中央大殿内依旧是跪了一地的男男女女,一尊金衣盘膝坐佛似笑非笑地俯瞰着这来来往往的叩拜,不知为啥,这表情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蒙娜丽莎那世人永远无法破解的微笑,笑人痴?笑事傻?亦或是众生所求所愿之事不过是生命轮回中一笑而过的浮尘烟云?天机不可泄露!只看不说、只笑不语,这又何尝不是得道者的做人境界呢!你拜你的,我看我的,只要能让彼此心宁神安就好!
大佛两侧的功德箱前各有一尊寓意吉祥的青铜蟾蜍和兔子。据说在很早以前,人们觉得实皆山看起来像一只巨大的蟾蜍,故被当作是吉祥的风水宝地,也正是基于这一说法,才让14世纪的实皆山有了始发,也曾让一些部族将此地选为了都城。只是好景不长,这里始终没能成为一个政治中心,作为都城仅仅四年便易作他处。尽管如此,作为佛邦的精神之所,却一直绵延至今。可惜的是,我漏拍的那只重要的蟾蜍,只取了这只啃胡罗卜的兔子。唉!
这尊位于中央、高29.3米的镀金佛塔建于1312年,它是松乌篷那信宝塔里最具传奇色彩的所在。传说,它的建造者是对国王忠心耿耿的大臣篷那信。篷那信的父母都是具有超能力的神,他父亲曾在1000年前从喜马拉雅山飞到实皆,并和佛陀、七个隐士以及戴着鲜花的红毛猩猩一起共享圣餐。同样具有超能力的篷那信受一块装在槟榔盒子里的佛舍利启发,在一夜之间让此塔拔地而起。
这个传说制造的相当天马行空,具有非常强烈的超现实感,它让我深深地感到,缅甸人民的想像力真是要比我们的《封神演义》还猛得多,试想一下,咱家《封神演义》里无所不能的众神有谁打着飞的去过喜马拉雅山?没有!又有谁会用一个不起眼的槟榔盒子放神圣的佛舍利?没有!至于佛陀、七个隐士、篷那信他爸、还有那戴着鲜花的红毛猩猩一起圣餐的情景,想想都很热闹!不管传说如何,我想有一点可能是真的,那就是这座佛塔当时的建设速度一定非比寻常,或许就是一个百日工程,这才成就了它一夜之间拔地而起的传奇。
这画面让我想起了《求佛》里的那几句唱词:
......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愿意用几世换我们一世情缘 ,
希望可以感动上天
......
可能是下午的缘故,除了拜殿内有些信徒在祈福外,长廊内游人稀少,人也好,狗也好,都是那么的清静、安逸......
这尊坐在镂空金台中、怀抱金钵之人不知是哪位圣僧,不过看那金台顶部的七八重金顶以及四柱上悬立的金龙、穿的金衣、抱的金钵来看,估计他应是某位国王的象征吧!只是这里四面铁艺门窗封闭,既让圣神犹如坐监一般,也让我们无法就近细观!
不过这封闭的铁艺倒是色彩艳丽、造型独特,猛一看,我还以为是条美人鱼呢!
墙角下,一位两臂刺青、捻珠冥想的僧人,表情很有意思。时而紧闭双目,弓背低头,时而将头抬起甩向一侧,就这样,一会变幻一个姿势,不知这又是哪宗哪派的哪种修行,而那藏在暗红色僧袍下的脚则已肮脏的几乎分不出肉色。肉脏不是事,心净便是好!
传说自有神处!不过,单就登高望远来说,如若在好天,从居高临下的松乌篷那信宝塔眺望山下那一片片星罗棋布的佛塔以及如玉带般环绕的伊洛瓦底江,就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佛教乐途旅游网与专栏作家:沙漠女儿 更新:2016.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