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魏文侯是以尊贤好士、任人唯贤闻名于世。

魏文侯后悔送回秦献公了吗(魏文侯尊贤好士)(1)

贤人段干木声名远扬,魏文侯为此亲自上门拜访。可段干木却无心仕途,听说魏文侯来了,竟然从家中后墙爬了出去,来个避而不见。见此情形,万般无奈的魏文侯只能闷闷不乐地回去了。不过,此后每当魏文侯驾车经过段干木家门口时,都会忽然站起来,凭轼向他致敬。

手下人问为什么要这样慎重,魏文侯答道:“段干木是位贤人啊,他不趋炎附势,心怀君子之道,隐居在穷巷之中,名声却传到千里之外,我怎敢不凭轼致敬!干木德行在上,我却是威权在上;干木富于义理,我却富于钱财。威权不如德行尊贵,钱财却不如义理高洁啊!”

此后,魏文侯又屡次请段干木出山做国相,可还是被拒绝了。魏文侯不死心,又卑辞请求了好几次,段干木这才答应与他面谈。在两人交谈之时,魏文侯紧张得连站累了都不敢坐下来休息!

如此毕恭毕敬,魏文侯求贤若渴的姿态已跃然纸上。

除了段干木外,魏文侯还师从于卜子夏、田子方,经常向他们学习治国之术。

一次,魏文侯邀田子方共饮美酒,同时欣赏音乐。突然间,魏文侯听出了异常:“钟声有些不协调吧?左边音调有些高。”可这时,田子方却莫名其妙地笑了起来。

魏文侯问:“为什么笑?”

魏文侯后悔送回秦献公了吗(魏文侯尊贤好士)(2)

田子方回应说:“下臣听说,明理的国君喜欢治官之道,不明理的国君才会深研音乐。如今国君善于辨识音乐,下臣恐怕您治官就有些‘聋’了!”田子方之意,管理者的首要之务在于管人,而不是去干涉具体的事。

听了田子方这番话,魏文侯恍然大悟,马上就认错了:“对,谨听您的教诲!”


正因魏文侯尊师重教,礼贤下士,列国人才纷纷涌向魏国,推动魏国走向了兴盛。魏文侯执政时期,秦国曾想攻打魏国,却被人劝阻了:“魏国国君礼遇贤人,世人盛赞其仁义,国内又上下齐心合力,这可不是入侵的时候。”

魏文侯尊贤好士,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足见魏国文教之盛!

不仅仅是重贤、好贤,魏文侯用人也有独到之处。

魏文侯后悔送回秦献公了吗(魏文侯尊贤好士)(3)

魏文侯即位后,计划吞并中山国,任命乐羊来作领军主将。可中山虽然是小国,抵抗却异常顽强。乐羊领军攻打了许久,都没能攻破中山城池。战事长期僵持不下,魏国朝中顿时谣言四起,不断有人上书诋毁乐羊。但魏文侯接到这些谤书后,却一概置之不理。

三年后,乐羊终于攻破中山国,得胜而归。在向魏文侯报告时,乐羊脸上不禁露出了骄色。魏文侯仍然不动声色,命人将大臣三年来的谤书都呈了上来,展示给乐羊看。看过这些谤书后,乐羊不由得冷汗直冒,心悦诚服地下跪致谢:“攻破中山国,并非下臣功劳,而是国君之力啊!”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袁绍本是家世最好、实力也最为强大的军阀,为人又以好贤而闻名于天下。可袁绍好贤却不能用贤,结果在官渡被曹操击败后,就再也无力争雄天下。对比袁绍,魏文侯不但好贤,还能切实用贤——除乐羊外,魏文侯还重用吴起经营河西之地,启用西门豹来治理邺,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魏文侯执政时,师事卜子夏、田子方,以段干木为友,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为将,西门豹为令,不断开疆拓土,一跃而成为中原霸主。

可惜,虽然魏文侯尊贤好士、求贤若渴,他的后裔却差了一些火候。

魏文侯后悔送回秦献公了吗(魏文侯尊贤好士)(4)

魏文侯太子击曾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偶遇田子方,他急忙下车避让并当众行礼。可是,田子方却倨傲地不予答礼。太子击十分气愤,马上追上去质问:“是富贵者能傲慢待人还是贫贱者能傲慢待人?”田子方听了,答道:“当然是贫贱者能傲慢待人了!诸侯们骄傲就会失国,大夫们骄傲就会丧家。贫贱之人如果与诸侯行为不合,意见不被采纳,就立刻会转投楚、越,像脱鞋一样轻松,二者怎么能放在一起比较呢?”

听完这番话,太子击满脸不高兴地走开了。


虽然太子击不敢再冒犯田子方,但由此可看出他的心胸已远不如魏文侯开阔了。

也就是在魏武侯时期,为魏国抵御强秦立下汗马功劳的吴起,就遭到公室猜忌,被迫出走楚国。后来,吴起在楚悼王支持下进行变法,让楚国兴盛一时。魏武侯死后,儿子魏惠王继位为君。魏惠王执政期间,魏国又有多位人才流失:卫鞅出走秦国,在秦孝公力挺下,助力秦国变法图强;孙膑受庞涓迫害,克服重重困难出走齐国,成为齐军征战天下的重要军事参谋。人才严重流失的魏国,在魏惠王时滑向了下坡路:在东部,先后遭遇马陵与桂陵之败,被齐国全面压制;在西部,受尽秦国欺压,丧失了河西大片土地。

魏文侯后悔送回秦献公了吗(魏文侯尊贤好士)(5)

秦、齐二国先后崛起,宣告魏国称霸正式终结。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秦、齐二国之所以能压制魏国,都是依靠往日在魏国出仕的人才。

为什么魏文侯时期海纳百川的魏国,在魏文侯去世后却成了人才流失最快的国家?仅仅是因为魏武侯、魏惠王不能再求贤若渴、尊贤好士吗?

其实,魏国人才流失的根源,不在于魏武侯与魏惠王,恰恰是在于求贤若渴的魏文侯。

《吕氏春秋·慎大览》记下了魏文侯鲜为人知的另一个故事。魏文侯与段干木交谈之时,站累了也不敢坐下来休息。与段干木谈完后回到朝中,魏文侯马上接见了上卿翟璜。因为与段干木谈话站得太久腿有些酸胀,见翟璜时魏文侯直接蹲坐下来,然后再开口说话。见此情形,翟璜很不高兴,觉得自己被轻视了。

魏文侯后悔送回秦献公了吗(魏文侯尊贤好士)(6)

魏文侯看了出来,说:“段干木这个人,给他官做不肯,给他爵禄不受。现在你想当官,就给了相位;想要爵禄就给了上卿。你既然已接受了爵禄却还要让我礼敬你,这恐怕很难吧?”

贤士不受魏文侯笼络,魏文侯对他恭恭敬敬;一旦贤士接受了爵禄,进入魏国朝廷,魏文侯的态度就大为改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招揽人才,不过是项交易:人才接受爵禄以后,无论他贡献再大,在管理者眼中都是投资应有的回报。正因如此,管理者对人才的尊重程度也就大大下降。人才,无论是谁、地位多高、贡献多大,接受了爵禄就相当于卖身给魏国,听从国君使唤都是理所应当之事。魏文侯怠慢翟璜,魏武侯怀疑吴起,魏惠王无视商鞅和孙膑,根源上都秉持这样的观念。

但实际上,如此对待人才的态度就是“叶公好龙”:对不受笼络的贤人毕恭毕敬,却倨傲对待手下卿相,怎么可能让大臣心服口服?

魏文侯后悔送回秦献公了吗(魏文侯尊贤好士)(7)

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的最顶端是尊重和自我实现。高端人才,往往低层次需要都已得到满足,渴望达成更高层次的需要。而人的高层次需要,光是高薪厚禄已不足以满足,还需管理者对人才有足够的尊重和充分的信任。只有这样,人才才能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没有管理层的尊重和信任,人才就是在带着镣铐跳舞。

在帮魏国攻破中山后,乐羊就被长期赋闲,默默无闻一直到老。如果魏文侯能继续启用乐羊,难道他不能为魏国做出更大贡献?闲置名将,简直就是巨大的人才浪费!可魏文侯却丝毫不以为过。这一方面是他认为乐羊吃儿子肉太过残忍,不宜重用;另一方面是他认为乐羊既然接受了俸禄,自然魏国就拥有对他的处置权。赋闲虽然浪费了乐羊才干,但浪费也是魏国之事,关他人何事?

可对乐羊本人来说,赋闲在家是他心甘情愿吗?乐羊本人难道不想创出更大事业吗?

吴起出走后,在楚悼王支持下变法,力助楚国二度崛起;卫鞅出走后,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扎实基础;孙膑出走后,被田忌收留,成为魏国两败于齐的关键军师;……。吴起、商鞅、孙膑在他国大放异彩的经历,充分证明魏国已无法令人才都人尽其才了。

吴起等人为什么要出走?

除了孙膑外,或许吴起和卫鞅更担心步乐羊后尘、浪费了自身才干吧?为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吴起、商鞅等人才不得不逃离了魏国!

所以,局限于满足人才低层次需求,漠视人才高层次需求的达成,对人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功利性态度,才是魏国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而这种功利性的用人风格,恰恰是源自于魏文侯执政时,后世魏武侯、魏惠王不过是在照猫画虎。

魏文侯后悔送回秦献公了吗(魏文侯尊贤好士)(8)

魏国功利性的用人风格,直到今天依然屡见不鲜。许多企业在对外宣传时,都夸耀自己是如何如何重视人才;可人才进入企业后,却往往是“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畜生使”;人才长年累月工作积劳成疾、体力与精力都大不如前时,企业又毫不犹豫地将其裁员——美其名曰“不养闲人”。

用人比魏国还功利的众多现代企业,还能长期吸引人才吗?

历史上的魏国,正是前车之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