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去电影院了,很久没有看过如此动情的影片了。看过《芳华》,我的内心跌宕起伏,久久难以平静。芳华易逝,人生易老。此刻,我只想将心之所想一吐解心怀。影片中的男主刘峰是个时代的好人,总是出现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可是他做的这一切并没有得到任何感谢,就好像他应该去做这些。他不求回报,却不曾想真的没有一点回报。刘峰蒙受冤屈的时候,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些战友没有一个站出来为他说话。那个经常让他从北京捎东西的战友,那个在结婚时让刘峰帮他打家具的战友,那个刘峰把自己的名额让给他考大学的战友,那个……都没有出现。看到这里,我的心里一阵发凉,难道这就是人世间所谓的世态炎凉?在刘峰临走的时候,只有一个不被待见的何小萍去送他。趋利避害,难道这就是人性吗?“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这是影片中的一句话,我不解,难道真的有人愿意看到好人光芒后的落魄吗?真如那句话所说,好人易伤,坏人易强吗?一系列疑问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冯小刚的芳华直戳心扉(芳华易逝人已老)(1)

片中还有林丁丁这个角色,一个柔弱双面人,然而这个反面角色却有了很好的结局。也许她不爱刘峰,可是也不应该去陷害刘峰,不择手段,冷酷无情,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却结局美满。或许,这就是现实。还有小曼,一个被团队排斥的角色;萧穗子,一个冷眼旁观者;郝淑雯,光鲜艳丽的背后处处透露阴暗……

在电影的最后,我终于绷不住了,眼泪哗哗直流,何小萍对刘峰说:“其实十几年来,我就想给你说的那句话就是,我想让你抱我一下”。刘峰抱住了何小萍,两个善良的人儿终于走到了一起。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很复杂,也许幸福来之不易,被善待很难得,才让人们更加懂得珍惜。因为爱,两个伤痕累累的灵魂相依为命,彼此成了唯一的依靠。这应该算冯小刚导演除了《集结号》外又一力作,那一种悲凉演绎的透彻心扉,整部电影从头到尾处处透凉却又不乏有爱。《芳华》描写群体很特殊,但其实文工团所发生的种种遭遇,正是那四十年中国改革大潮中的缩影。在那个日新月异,一日三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在演绎着不同寻常的自已。不论是好人还是坏人,每个人都面临着打碎自己去重构自己的使命。我们无法评判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这些角色也是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人物的缩影,对别人好抑或是对自己好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人生易逝,有意义地度过我们的人生岂不更好?当自己老的时候,缅怀过去的青春,那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自我嘲笑。每一个人的青春年华何曾不是这样的呢?或许正是由于青春年华的青涩、单纯、自我才让青春显得那样的弥足珍贵,也才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以及更加憧憬即将到来的未来!

冯小刚的芳华直戳心扉(芳华易逝人已老)(2)

几年前我看过这部小说,小说不同于电影,当时的感想也不同于现在,记忆深刻的是文中的话“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的高”。书中的描写更加精细,不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情节的叙述,都恰到好处。然而冯小刚导演拍成电影,看着更加真实的剧情,情到深处泪自流,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让人动情的好电影,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各有特点,剧情一步步发展,透着一种淡淡的悲观与哀愁,激发观众的情感。

冯小刚的芳华直戳心扉(芳华易逝人已老)(3)

电影结束了,我没有像往常一样马上离开影院,而是在座位上坐了很久。结尾的画面定格,让我思绪万千。看着结束的字幕一点点打出来,我却还沉浸其中,听着片尾的歌声,回味着片中的剧情。脑中再次呈现出刘峰与何小萍的坎坷,命运虽崎岖却不向现实低头,令我佩服。试想一下,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又会怎样呢?

冯小刚的芳华直戳心扉(芳华易逝人已老)(4)

,